一种基于汽车尾气余热的温差发电器设计应用论文_田聪

(黑龙江工业学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黑龙江鸡西 1581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汽车大国。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的发动机热效率偏低,尾气带走的热量高达40%左右,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还污染环境。新兴的温差发电技术能够实现对尾气余热能量回收利用,既节能又环保,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温差发电原理,介绍温差发电器的结构,设计一种简单可控的温差发电器,回收利用汽车尾气余热,提高燃油利用率、减少尾气排放,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温差发电;汽车尾气;余热回收

1引言

汽车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从2009年以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能源、噪声等问题。节能减排已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市场和技术大势所趋[1]。目前,全球绝大部分汽车是燃油内燃机汽车。据了解,发动机中燃油燃烧产生的总能量不能有效利用,其中25%—30%转换为机械能,33%~35%的能量以尾气的形式损失,其余的为冷却液、机油损失和摩擦损失。由此可见,汽车尾气余热带走大部分能量,不仅导致能源浪费,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再利用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是未来汽车辅助动力系统的一个发展方向。

温差发电概念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是一种绿色环保可靠的发电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基于温差发电原理的汽车尾气余热热电发电技术,利用半导体热电材料,能够将汽车尾气中的低品位能源直接转换为电能。若能将温差发电技术用于汽车中,有望节约燃油20%,足以提供1辆中型汽车的电气用能[3]。这项研究不仅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还能节约能源,减少尾气污染,具有很大发展潜力[4]。

2 温差发电的原理

塞贝克效应,又称热电第一效应,由德国物理学家塞贝克于1821年发现的,它是温差发电技术的理论基础[5]。塞贝克效应指出:将A、B两种不同半导体的一端结合在一起并使之处于高温状态(热端),而另一端开路且处于低温状态(冷端),则在冷端(T1)存在开路电压△V。温差发电是利用热电材料的塞贝克效应,将热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方法。将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在热端连接,则在冷端可得到一个电压,一个PN连结所能产生的电动势有限,将多个这样的PN连结串联起来就可得到足够的电压,成为一个温差发电机,如图1所示[6]。

汽车发动机运行时,尾气流经废气通道向外排出,其废热温度可高达600-650℃。废气通道箱通过储存发动机的排气余热,为热电模块提供高温,由此形成温差发电的热源。冷端接入循环冷却水。发动机冷却水不断循环流动,通过冷却水箱箱体时,能维持85℃的低温,温差发电的冷端因此形成。在热电模块的两端形成明显的温度差,产生电动势,因而将尾气中余热转化为热能。由于单个热电转换器件的转换功率很小,在温差发电装置中需要将热电转换器件进行串、并联组合,制成热电转换模块使用。半导体材料的生产已步入商业化阶段,价格合理,质量、性能等都可以保证,具有良好的综合社会经济效益[3]。采用当前市面上常用的SP1848-27145型热电模块。各模块间采取并联连接,所发电流经电信号传感器和放大电路处理后,接入恒流充电器,储存在蓄电池中。热电模块固定在发电器外壁,为了便于更换和检修,采用机械固定法,如图3所示。一条条矩形的热源管道外壁上布置有若干热电模块,模块的外侧设置了冷却水道,并用支架和弹簧压紧。

温差发电装置采用平板式结构,优点在于:热电模块不仅可以平铺在矩形废气通道箱体的上下表面(这一点是在模块在布置的数量上占有优势),同时便于冷却水箱体的布置。因为沿着流动方向排气管内的热流体温度在不断下降,为了获得最大的转换效率和输出功率,可将通道按流动的方向划分成若干温度区域,在不同的温区内设置不同的热电模块,使其工作在适当的温度下。

小结

基于半导体材料的温差发电原理,将尾气中的余热进行热电转换,可以实现对汽车尾气余热进行回收再利用。将温差发电技术应用于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上,设计的温差发电器,具有简单可控,坚固耐用、无噪声、无磨损、体积小等特点。在提高燃油利用率、提高汽车经济性的同时,还可以减少温室效应,节能减排。随着温差发电技术的不断突破发展,热电转换效率的提高,利用尾气余热发电的温差发电装置将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蒋小强,谢爱霞,丁锦宏,何武,李建莹.汽车尾气的余热发电及有效利用.电源技术,2016,40(6):1280-1283

[2]冯平,温亚东,石俊,邓泽宇.浅谈温差发电的模拟实验及应用前景.机电信息,2013(21):36-37

[3]刘广林,鹿院卫,吕鹏飞.汽车尾气热源半导体温差发电系统构想.节能,2011,30(1):10-12

[4]王 宾,赵德龙,陶新良.汽车尾气余热温差发电技术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4,16(6):77-80

[5]李影.基于汽车尾气余热回收的温差发电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电子科技大学,2010:1-25

[6]郭珣,邓亚东,苏楚奇,范韬.汽车排气废热温差发电技术研究.2009节能减排及新能源汽车技术论坛论文集.

[7]邓亚东,范韬,郭殉.汽车尾气温差发电装置及热电模块的布置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0,32(2):265-267

作者简介:

田聪(1981-),女,黑龙江鸡西人,讲师,硕士,黑龙江工业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工程、实验教学。

论文作者:田聪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  ;  ;  ;  ;  ;  ;  ;  

一种基于汽车尾气余热的温差发电器设计应用论文_田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