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美中贸易逆差是多少,中方估计为86亿美元,美国估计为350亿美元?_贸易逆差论文

美中贸易逆差究竟多少1995年中方统计86亿美元美方预计350亿美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元论文,逆差论文,美方论文,年中论文,美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日,一项来自美国商务部的数字使美中贸易逆差问题再度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据美方统计,美国对华贸易自1983年出现逆差以来,到1994年已猛增至294.9亿美元,而1995年则预计高达350亿美元。

于是,大洋彼岸有人惊呼:再过一二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这意味着,作为中美双边贸易摩擦问题之一的贸易逆差问题,现在已上升为中美双边贸易摩擦中的根源问题,成为美国对中国实行制裁、要求开放市场和降低关税的出发点。

然而,事实究竟如何?根据我国海关的统计,从70年代到1992年,中国大陆对美贸易一直为逆差,1992年的逆差是3.1亿美元。1993 年和1994年中方对美贸易才出现了62.7亿美元和74.9亿美元的顺差,1995年的中美贸易顺差增加为近86亿美元。

美中对于贸易逆差的统计缘何大相径庭

中美双方对于贸易逆差的统计数字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中美两国对经香港转口贸易数字统计方法不同造成的。

长期以来,香港一直是中国大陆最大的出口市场,港商从大陆进口的商品70%都是转销到其他地方,其中主要是美国市场。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转口并不是不加附加值的转口。例如:80年代中期,港商在广东从事录音带分盒包装加工,标上“MADE IN CHINA”后销往美国市场。这些录音带在美国市场批发价为1美元,中国实际只获得加工费0.08 美元,而在美国的统计中这1美元都记在了中国对美出口额中。 按照这种统计方法,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自然迅速增加。据中美双方统计专家分析,1992年和1993年中国经香港转口到美国的商品增值幅度约为40%。以此计算,这两年间经香港转口的“MADE IN CHINA”的货物分别增值52亿和63亿美元,由于美方是以原产地作为统计依据,实际由港商赚取的这几十亿美元的转口利润,被美方统计在美自华进口中。另一方面,港商从美国进口转往大陆的商品增值额,美方不列入其对华出口中,因而造成双边贸易在统计数字上的不平衡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了大量的外资,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商人积极在中国大陆投资,他们(70%来自港台)主要是利用中国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资源,从事来料加工,把劳动密集型日用消费品产业转移到了中国大陆,然后利用其固有的对美贸易渠道把加工后的产品经香港或台湾销往美国,因而也将其部分对美国贸易顺差的产品转移到了中国大陆。他们这种做法既充分利用了中国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又减轻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他们的压力,可谓一举两得。

实际上, 中国对美出口产品中, 加工产品数量较大。 据统计,1994年高达69%。在加工贸易中,中国只收取了少量的加工费,而大量利润却被外商赚去,将这一利润计入中国对美出口额中,极大地扭曲了美国的进口统计。从美国商务部的统计中可以看出,1985年到1994年,美国对中国大陆的贸易逆差从

4.3亿美元增加到294.9亿美元,但同期美国对台湾和香港的合计贸易逆差却从193亿美元减少到79亿美元。 很明显,香港和台湾对美贸易中的顺差额被大量转移到中国大陆。如果把美国对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三地贸易逆差合起来看,则从1987 年的265亿美元到1994年上升到374亿美元,增加并不多。不仅如此, 美国也大量投资中国,追逐廉价劳动力,把在华加工生产的商品源源返销国内,反过来把出口金额记在中国的帐上,这实际上是外贸逆差在地理上的转移。美国在评估中美贸易平衡时,理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美对华贸易逆差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必要补充

众所周知,美国从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进口的工业制成品大都是日用消费品,从这些国家进口的资源性产品大都是发展美国工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原料性产品,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由此而产生的外贸逆差无疑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必要补充。

美国目前正在向高科技产业结构调整,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海外。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可以分为三部分,即资源性逆差、补充性逆差和竞争性逆差。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绝大部分属于资源性逆差和补充性逆差,其每年从中国进口的商品中大部分是原油、有色金属及日用消费品。世界银行在1994年曾作过统计,称如果美国取消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而从别国进口同样的商品, 美国消费者每年需要增加140亿美元的支出。由此可见, 用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品去换回劳动密集型产品,对美国来说是利大于弊。资源性逆差和补充性逆差是美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合理构成部分。从这一意义上讲,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必要补充。

消除美中贸易逆差的关键在美国

中美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不平衡其关键在于美国。美国在对华实行制裁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对华出口限制是造成双边贸易失衡的关键所在。众所周知,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则急需引进技术。例如在能源方面,中国在近期需要兴建相当数量的核电站,而一座核电站的建设需要花费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美元,如果美国增加对我国在核电站设备技术方面的出口,那么,中美双边贸易恐怕不是美方逆差了。因此,要消除逆差应当从积极的角度着手,美国应在诸如大型计算机、核能、大型发电站设备如三峡工程设备等方面扩大对华出口。

美中贸易的补充性逆差与美日贸易的竞争性逆差具有本质的区别。中美两国经济互补性很强,两国贸易的扩大是大势所趋,只要排除那些非经济性因素的干扰,前景将十分乐观。近年来,由于美国大多数人不明真相,加上极少数人别有用心,使得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显得十分突出。事实证明,中美两国已成为对相互国家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互利的经济贸易伙伴,两国在经济贸易上的依存度将越来越大。

标签:;  

1995年美中贸易逆差是多少,中方估计为86亿美元,美国估计为350亿美元?_贸易逆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