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深静脉穿刺方法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论文_韩佳

(德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深静脉穿刺方法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深静脉置管患者9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血栓症状、血栓累计的范围、深静脉置管的角度和置管的预留时间等因素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同时就上述因素对血栓形成的影响进行详细研究。结果 股静脉穿刺置管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与血管壁之间的角度越大、置管的预留时间越长,则越有可能导致血栓的形成,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则对血栓形成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不同静脉穿刺置管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临床应用效果也要分别开来,具体看待。

关键词:深静脉穿刺方法;血栓形成;股静脉穿刺置管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eep vein puncture method of thrombosis

Han Jia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deyang city in sichuan, deyang 618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deep vein puncture method of thrombosis.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3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patients with deep vein catheter randomly selected 90 cas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the formation of thrombosis symptoms, blood clots cumulative range, deep venipuncture Angle and reserved time of the factors such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s analyzed, and the above factors influence on thrombosis for detailed research. Results: In the deep vein puncture, femoral vein puncture catheter high incidenc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subclavian vein and the Angle between the vessel wall tube, the greater the reserve of the the longer the time, is more likely to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thrombus, internal jugular vein puncture catheter has no obvious effect on thrombosis. Conclusion: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intravenous puncture catheter on thrombosis each are not identical,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are respectively, specific view.

Key words: deep vein puncture method; Thrombosis; Femoral vein puncture

在临床中,深静脉穿刺置管的主要途径目前有股静脉、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本文对这三种深静脉穿刺方法对血栓形成的影响进行详细地对比和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就诊的深静脉置管患者中随机选取90例,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30-75岁,平均(57.4±3.8)岁。根据穿刺方法,分为锁骨下静脉穿刺组、颈内静脉穿刺组和股静脉穿刺组各30例。

1.2方法

1.2.1锁骨下静脉穿刺

患者平躺卧床,明确其血栓的形状大小、位置以及范围。从锁骨内三分之一交界处进针,针尖指向胸骨的上方,针体与患者胸壁之间的夹角要确保不可大于10°,沿胸锁关节的内侧逐渐推进。穿刺时,注意患者若出现了暗红色血液,则立即停止进针,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然后再继续治疗。

1.2.2股静脉穿刺

患者下肢向外伸展,以腹股沟韧带下侧的二横指、股动脉搏动内侧约1cm处进针。在此过程中,对患者的身体反应进行及时观察和记录,对进行穿刺治疗之后引起的各类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等,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2.3颈内静脉穿刺

患者平卧,去枕后,头部转向侧面,医护人员一手放置于患者的颈动脉上,另一手紧贴搏动的外侧面,将针头指向同一侧的乳头,以略高于皮肤表面20°的角度将针头逐渐推进。

1.3观察指标

根据90例患者有无血栓症状的形成、血栓累计的范围、深静脉置管的角度和置管的预留时间等因素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同时就上述因素对血栓形成的影响进行详细研究。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表1可见,3组穿刺的血栓形成发生率为:股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

3.讨论

深静脉穿刺方法在临床治疗上有着特殊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如果医护人员在治疗的过程中未能很好的观察和发现患者身体中出现的不正常反应,则很有可能引发诸如血栓等并发症现象[1]。而深静脉穿刺又包括股静脉、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三种不同的方法,它们对于血栓的形成也都有着各自不相同的影响,在穿刺治疗过程中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总之对医护人员来说,无论哪一种深静脉穿刺方法都会对患者的身体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尽量避免血栓形成现象的发生,以确保患者病情的正常恢复[2]。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深静脉穿刺方法中,股静脉穿刺置管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高,锁骨下静脉穿刺的影响次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则的影响不明显。由此可见,不同静脉穿刺置管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临床应用效果也要分别开来,具体看待。因此,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观察患者体内是否存在缺乏蛋白C、抗凝血酶,以及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不全等现象,如果出现以上现象,则说明很有可能造成患者血栓的形成,医护人员要对此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以便及时预防血栓形成对患者造成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曾忠友.脊柱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11.

[2]刘真君.纤溶系统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影响的探讨[D].四川大学,2013.

论文作者:韩佳

论文发表刊物:《徐州医学院学报》2015年11月第35卷总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9

标签:;  ;  ;  ;  ;  ;  ;  ;  

不同深静脉穿刺方法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分析论文_韩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