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学减负的几点思考论文_罗海荣

对科学减负的几点思考论文_罗海荣

大庆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 黑龙江 大庆 163511

摘 要: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领导人和中央政府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减负的指示,表明减负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而后提出盲目减负给学生、教师、家长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后就如何科学减负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减负的本质 科学减负 减负提质

一、减负的历史沿革

教学工作中的减负一直是我国政府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的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60年代中期又提出:“课程多,压得太重,是很摧残人的,学制、课程、教学方法、考试方法都要改。”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学生负担太重是不好的,今后仍然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和纠正。”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行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要切实认真加以解决。”2000年2月,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现在一些学生负担很重,结果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不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018年12月29日教育部等九部门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中指出:“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二、减负的本质

1.减轻学生的脑力、体力负担。各科累计在一起的作业负担非常重,连部分小学生也要每日回家做功课做到晚间十点之后,让正在身体成长的孩子承受着过量的脑力劳动和身体负担,甚至是近视、驼背等问题在学生中越发突出。

2.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学生的心理负担是学生学习压力的源头。由于家长的期望过高,成绩的排名、考试的分数,让大部分学生处于噩梦期,出现恐惧考试、恐惧学习、恐惧教师的心理障碍。

3.减轻学生的责任负担。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生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对长辈的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家长们往往对自己的子女寄予厚望,甚至对自己曾经未完成的理想强加于子女身上,这样的责任负担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盲目减负造成的不利影响

1.导致学生的成绩下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部门学校要求学生课业减负,甚至放学后不准留书面作业,只准留口头上的。如此,班级里有些本来就不爱学习的学生就更加肆无忌惮,盲目减负会使这部分同学学习成绩下降。

2.导致学生的进取精神减弱。盲目减负使得学生缺乏对学习内容的重视,甚至出现对自己的学习漠不关心的问题。学生的进取精神是需要通过一个个小事逐步培养起来的,缺乏对自我成绩的要求对学生进取精神的培养具有恶性影响。

3.教师在工作中产生懈怠。部分教师会以“减负”为由,进一步减少对学生的关心和指导,觉得自己不必像以前一样付出很多精力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4.促使家长寻求课外辅导。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心理。由于学校的盲目减负使得部分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获得的知识量不如以前多,就需要通过课外辅导的方式提高分数。

四、如何科学减负

1.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教师寓教于乐地教学,学生们将愿意投入精力参与学习,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写作业练习。往往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率也会提高,单位时间的学习质量上升,就能够实现科学减负的目的。

2.教学中充分做到因材施教。每一位学生的性格、思维方式、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和知识基础都有所不同,学生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能够进行差异化引导和教育,帮助不同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科学减负的目的。

3.培养学生努力学习的意志。减负指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和心理负担,并非是不再勤奋学习,教师要处理好减负与培养学生努力学习的关系。要极力避免将减负变成一些学生逃避学习责任的说辞。常言道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适当的压力是促进学生进步的有利条件。通过专题实验开展实验互动、课题小组开展独立探究等方式可进一步在减负过程中培养学生努力学习的意志,实现科学减负。

4.合理地改革考试。学生负担的主要原因是来源于各种考试,如果能将不必要的考试去除,并合理改变考试形式,将更有利于科学减负。现在的考试往往让学生们贪黑起早、盲目补课,甚至有学生睡眠不足、劳累过度。因此改革考试的方法、内容是减负的重要途径。例如可取消排名制度,将学生的定期测试改为学生自我测试,将所考内容由熟练记忆为主改为能力考查为主。在部分城市深入开展分学区入高中,逐步取消中考。对高考进行改革,逐步推行一科多试等。

参考文献

[1]左秀兰 小学数学探究教学概论[J].学科教育,1998,(8)。

[2]刘文华 小学“减负”应注意的问题.山东教育科研,2000。(7、8)。

[3]张惠芬 等 《中国教育简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关鸿羽 等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的策略与方法》.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论文作者:罗海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6月总第3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4

标签:;  ;  ;  ;  ;  ;  ;  ;  

对科学减负的几点思考论文_罗海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