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分析论文_商志丰

针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分析论文_商志丰

商志丰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人民医院 黑龙江大兴安岭 165036

【摘 要】慢性支气管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如治疗不及时可并发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本病属于中医学的“咳嗽”、“痰饮”、“喘证”等范畴,多因痰湿蕴肺、痰热郁肺所致。老年患者多伤及脾肾。本文旨在探讨针灸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针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可由急性支气管炎转化而来,也可因支气管的其他疾病,使支气管分泌物引流不畅,血液循环供给不充分或气管周围组织纤维增生而形成。较大的支气管管壁增厚,管腔变细;而细支气管常有扩倾向。秋冬季容易发病。本病的发病率与年龄成正比,是老年人的多发病。本病如治疗不及时可并发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本病属于中医学的“咳嗽”、“痰饮”、“喘证”等范畴,多因痰湿蕴肺、痰热郁肺所致。老年患者多伤及脾肾。[1]

1.辩证分型

1.1.辩证分型 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期与急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 大致相似,因此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期可以参考急性支气管炎进行辨证施治。从中医学角度来看,急性支气管炎以实证多见,治疗以祛邪为主。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以“本虚标实”为特点,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即一方面补其虚,另一方面祛其邪。至于缓解期,当根据“虚者补之”的原则,治疗以补虚扶正为要。[2]

1.1.1.痰湿犯肺

主症:咳嗽多痰,痰白而黏,胸脘作闷,纳差腹胀,苔白,脉弦滑。[3]

1.1.2.外寒内饮

主症:咳嗽气喘,痰白多泡沫,无汗恶寒,口干不欲饮,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水肿,苔白滑,脉弦紧。[4]

1.1.3.外寒内热

主症:咳嗽音嘎,痰浓咯艰,恶寒鼻塞,口渴咽痛,或有身热,甚则气逆而喘,舌苔白腻或微黄,脉浮滑数。[5]

1.1.4.肺脾两虚

主症:自汗气短,纳差便溏,每遇风寒咳痰或喘发作加重,苔薄白,脉细弦。[6]

1.1.5.肺肾两虚

主症:咳喘久作,呼多吸少,动则尤甚,痰稀色自,畏寒肢冷,苔白而滑,脉沉细无力。[7]

2.辨证施治

2.1.慢性支气管炎(干咳无痰症)

慢性支气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气管、支气管黏膜炎性变化,黏液分泌增多,临床出现咳嗽、咳痰或气喘等症状。干咳无痰者乃久咳伤阴、伤气,津液不能上承,肺气也无力升举而致。常伴有咽干、喉痒、干咳等症。[8]

2.1.1.常用穴位

肺俞、合谷、风池、风门、肩中、肾俞、迎香。

2.1.2.精选对穴

肺俞、大椎、风门。肺俞为膀胱经穴,是肺脏精气输布于背部的特定俞穴。本穴具有调肺气、止咳喘,清虚热、补劳损,和营血、实腠理功效;风门亦为膀胱经穴,又是督脉与足太阳膀胱之交会穴,为风邪侵袭之门户。针之可疏风散寒,调理肺气,止咳平喘。大椎为诸阳之会,具有宣通一身阳气之功,可疏散表邪,清热退烧。三穴相配,共奏通阳散风,调肺止咳之功。[9]

2.1.3.应用技法

针刺肺俞、风门采用1寸长毫针,刺入5~8分,大椎采用l 5寸长毫针,直刺1.3寸,得气后,留针加分钟左右,中间行针2~3次,行捻转提插平补平泻手法。每日针后拔火罐1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4按语评说

肺俞、大椎、风门为邵氏治肺三主穴,是作者多年临床观察的结果,对于喘咳诸证均有良效。肺俞调肺,风门散风,大椎清热,三穴合用对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可以平喘,缓解期则有调节和改善肺功能的效果。针后拔火罐,具有清肺抑燥镇咳之效。

2.2.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至少3个月,连续2年以上,并排除其他因素引起者。临床表现,冬季咳嗽加重,咳白色泡沫样黏痰,清晨痰量较多,部分患者喘息时有胸闷或胸骨后紧迫感。此病属于中医“咳嗽”、“痰饮”、“哮喘”范畴。[10]

2.2.1.常用穴位

合谷、风门、风池、肩中俞、肾俞、迎香。

2.2.2.精选对穴

肺俞、脾俞、膈俞。三穴均为膀胱经腧穴,脏腑精气输布于背部的特定穴。肺俞可调肺气、止咳、清虚热、补劳损;脾俞有补脾阳、益营血、助运化、除水湿之功;膈俞又名七焦之间,为血之会穴,内应横膈膜,亦可益气血、疗虚损、和胃气、宽胸膈、止呃逆。肺俞补肺平喘、脾俞培土生金、膈俞宽胸利膈,三穴相配,直通脏腑,肺脾得补,胸膈得利,喘证自平。久病用之更宜。[11]

2.2.3.应用技法

先在所选用的穴位上用30号1寸毫针针刺,用补法,直刺约O.5寸,不留针。针毕,即将药饼分置各穴上,用伤湿止痛膏分别固定,药饼贴敷4小时后去之。

2.2.4.按语评说

穴位贴敷疗法是在经络理论指导下的一种独特的穴药结合的治疗方法。其功效主要依靠透皮吸收、循经代谢。

本案哮喘辨为肺脾气虚,以肺俞、脾俞直接调整肺脾二藏功能,寒除痰化,喘证自平。本案作者于“三伏”天治疗,取“冬病夏治”之意。盛夏气候炎热、腠理开泄,贴敷药物更易透人经脉脏腑发挥作用。本案关键在于穴、药、证相投,配穴与药物均可据证情变化灵活应用,切忌教条。临床亦有贴敷大杼、风门、膏肓治喘之报道。

3.结论

3.1.针灸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具有一定疗效,但需要坚持较长的治疗时间,一般治疗不少于1个月。

3.2.治疗20天后效果不明显时,应结合其他疗法进行治疗。

3.3.吸烟患者应戒烟。

3.4.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5.老年患者应积极预防感冒,寒冷季节户外活动时宜戴口罩。

参考文献:

[1]孙国杰.针灸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吴丽敏.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9):26-27.doi:10.3969/j.issn.1672-5085.2013.09.023.

[3]陈勇.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5,(14):93.

[4]王小慧.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4):59-60.doi:10.3969/j.issn.1671-4695.2008.04.029.

[5]刀晓梅,周楠杰,李梅.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1):477-477,478.doi:10.3969/j.issn.1009-6019.2014.11.626.

[6]邢志忠.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养生B,2015,(9):120.

[7]王霞.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4,(37):60-60.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4.37.078.

[8]严相俊.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30):155,158.

[9]宋敢锋,周海燕.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4,(1):481-482.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4.01.691.

[10]隋德海.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分析[J].科技资讯,2015,(32):232,234.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5.32.232.

[11]张霄,刘璞.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探究[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9):61-62.doi:10.3969/j.issn.1009-6019.2015.09.074.

论文作者:商志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  ;  ;  ;  ;  ;  ;  ;  

针灸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分析论文_商志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