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城市气象服务水平的对策探析论文_何莎

提高城市气象服务水平的对策探析论文_何莎

(成都市郫都区气象局,四川 成都 611700)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成都市城市气象服务现状,总结概况了气象服务所取得的成效,并指出了现阶段城市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探讨了提高城市气象服务水平的对策,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城市;气象服务水平;对策;探讨

引言

城市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部分,对于城市防灾减灾、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气象服务能够指导公众日常出行、工作以及开展其他社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较大影响。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气象服务已经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中。所以,提高城市气象服务水平,加强城市气象防灾减灾以及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势在必行。城市气象服务应根据社会发展实际,利用现有资源,为公众带来全方位的服务,以更好的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适应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要求。

1.城市气象服务现状

近年来,在上级气象局以及成都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成都市气象部门积极抓好成都市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不断加快推进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大力提高气象业务服务现代化水平,城市气象防灾减灾、公共气象服务取得突出成效。

1.1城乡综合观测系统不断完善

成都市建成了地面观测和垂直观测相结合、遥感遥测连续自动化的综合气象观测站网。其中,区域自动站方面,建成了各类地面自动观测站384个,城区密度达到5公里、农区7公里。专业检测站方面,包括2部边界层风廓线雷达、1部固定式X波段数字化天气雷达、1部移动式X波段双极化多普勒天气雷达、1套卫星遥感接收站、6个GPS水汽站、12个负氧离子站、5个大气电场仪、1个大气成分站、1个闪电定位仪、17个能见度站、24个土壤湿度站、1台气象应急车等新型观测装备。

1.2精细化预报服务系统建设取得极大进展

成都市建成了市县一体化气象数据支撑环境、高性能计算机以及海量存储系统、气象信息共享系统、新一代卫星遥感应用系统、高清视频预报会商系统等现代化业务系统。研究开发了精细化预报显示系统、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平台、城市内涝预报预警系统以及森林火险监测服务系统等。其中,成都市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平台能完成对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短临、短期预警产品的制作;城市暴雨内涝预报预警系统能够实现城市暴雨内涝情况动态、直观显示,可准确定位、发布警示信息、网上实时查询。

1.3建设了环境气象预报服务系统

成都市气象部门建设了气象、环保数据共享系统,实现了数据的交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此同时,引进并开发建立了大气污染气象指数系统、大气污染检测服务系统、遥感资料反演污染物分布系统以及雾霾监测集成显示平台,并联合环保部门建设WRF-CMAO数值预报系统。此外,进一步深化了新一代极轨卫星遥感资料在城乡环境监测上的应用。

1.4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成都市气象部门建立了成都市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实现了市县服务产品制作、分发流程一体化、自动化以及集约化。开发了“成都气象”移动客户端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了检测预报预警信息的实时查询。此外,建设了成都天气网、成都市气象局官网以及基层气象部门气象服务网站。

2.城市气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成都市地质灾害、暴雨洪涝以及城市内涝等各类气象灾害发生概率不断攀升,大气污染、城市热岛效应逐渐凸显。成都市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四川省首府城市,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公众对于成都市城市气象服务逐渐提出了更多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新需求,成都市各级气象部门深刻认识到积极提高城市气象服务水平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城市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精细化预报科技支撑不足,精细化监测预报服务水平还不高;开展环境气象业务服务基础还较弱,能力亟待提升,业务还需不断规范;公共服务产品还需进一步丰富,服务覆盖面有待拓展。

3.提高城市气象服务水平的对策

3.1强化气象预报预测能力建设

应积极发展精细化气象要素格点预报技术,建立成都市气象局精细化格点预报业务系统,提升城市气象要素预报定量化水平,积极开展连续、滚动以及无缝隙的城市精细化预报预警业务。大力发展强对流天气短临近预警技术,建立成都市短临预报预警系统,完成成都市各个地区强对流天气短临自动识别以及精细化分析,进一步提升灾害性天气预报的时空分辨率。

3.2建立健全城市综合气象观测站网建设

成都市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综合气象观测站网建设,特别是污染物监测站网应该逐步优化建设,持续深入开展成都城市群环境气象研究,为政府部门治污减霾提供重要的科学决策依据。根据城市关键区、敏感区以及重大社会经济活动举办地等新建城市气象灾害监测站点,在旅游景区、人口密集区域和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建设气象灾害监测站点。还应建立健全城市交通、旅游、生态、环境等专业气象观测站网的建设,不断提升雷电、暴雨、冰雹、大风、雾霾、高温等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建立水利、旅游、国土、环保、交通、市政等有关部门和气象监测预警信息的共享平台,实现气象灾害及次生衍生灾害等监测信息的共享。气象部门应联合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建立健全各类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系统,进一步提高城市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能力。

3.3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气象服务水平

应充分依托“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健全城市公共气象服务设施,应重点加强城市重要交通枢纽、主要街区、旅游景区、商业区、车站、医院、学校等人口密集区气象服务,着重依据市民日常生活工作需求,开展城市生态居住环境、城市重大活动以及城市敏感行业气象保障等公共气象服务,强化城市公共气象服务科技创新与科学管理,不断丰富风寒、中暑、花粉、“上下班”天气以及食品安全等和市民生活以及健康紧密相关的气象服务产品。气象应和交通、环保以及旅游等相关部门紧密合作,建设城市交通、城市环境服务体系,开展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服务以及城市交通气象保障服务,注重对城市规划以及重大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的研究。针对城市灾害发生特点,气象部门应充分利用多种方式开展城市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加强气象灾害引发的城市内涝、交通安全、大气污染、能源紧缺、建筑物以及地下空间受损等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安全与发展的灾害风险评估,把气象服务及时融入城市运行管理体系。积极落实好城市水、电、气等安全、稳定运行的气象服务,完善公共气象服务业务,不断提高城市公共气象服务效益。

4.结语

总之,城市气象服务水平的高低将会对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各级气象部门应该根据城市气候特征以及社会公众、环境需求,不断扩大气象服务供给,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气象服务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奠定强有力的气象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承进.关于提高城市气象服务水平的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3(21):308.

[2]陈兴元.提升我国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的对策思考—以四川宜宾为例[J].农技服务,2014(12):93.

[3]原连星.浅析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27).

[4]童哲堂,别庸,翟红楠.提升大城市公共气象服务能力调查研究及对策[J].城市气象论坛,2012.

论文作者:何莎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5

标签:;  ;  ;  ;  ;  ;  ;  ;  

提高城市气象服务水平的对策探析论文_何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