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论文_张玉红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论文_张玉红

【摘 要】 空间与人类的生存和居住紧密相关,了解、探索和把握空间,能使学生更好地生存、活动和成长。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

【关键词】 小学生 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02-0031-01

"空间与图形" 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安排的四个学习领域之一,其核心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是物体的形状、大小及相互位置关系留在人们头脑的表象。空间观念是空间想象力的基础。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发展空间想象力的基础,学生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既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又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空间观念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1.空间观念的内涵

空间观念是指人们在脑海中对空间有着一定的抽象的认知。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现阶段主要掌握的是:1、由实物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2、通过对几何图形的观察抽象出实物。3、能够进项几何体的三视图和展开图之间的转换。空间观念是创新精神所需的基本因素,许多创造发明都是设计者先行通过想象来画出设计图,然后制作模型,最后制作实物呈现出来,没有空间观念,几何就没有创造发明,所以明确空间观念的意义,了解空间观念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必要的。空间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脑留下的概括形象,所以对其的理解和概述也是不同的。

2. 空间观念的基本特征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不仅要求教师要掌握丰富的几何知识,还要对空间观念的基本特征有着足够的认识:

1)经验性,学生早期接触的空间知识源自于生活,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也会借助生活的经验来帮助学习和认知。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最快而且有效的方法就是结合生活经验。

2)概括性,学生在建立空间观念时,要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生活经验进行观察描述,还要把握图形的特征及它们的之间的关系,需要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思考,学会对各种信息进行归纳、分类,概括得出结论。所以空间观念具有概括性。

3)渐进性,形成空间观念是需要渐进、逐步发展的过程,它与学生各个阶段的思维水平是相辅相成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过程性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需要一个过程,空间观念也不例外,由空间观念的经验性和渐进性很容易看出空间观念具有过程性。经验意味着积累,而积累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积累的过程中往往都是由易到难。

二、利用实物演示,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几何图形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了初步认识,并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以往的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周围的事物入手,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的学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时候可以从我们生活的身边事物来观察,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体验长方体的内涵,从而在老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表象。

三、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时,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太阳从东方升起",清早带学生到操场,让学生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这就是东方,背后就是西方,面向东,右侧就是南方,左侧就是北方。利用生活经验,确定东方后,认识其它三个方向。在教学图形的变换时,利用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认识平移与旋转,如缆车的行进,升降旗等现象认识平移,风车的转动,直升飞机螺旋桨的转动都是旋转现象。一些美丽的图案都是基本图形通过平移和旋转后得到的。这样把视野拓展到生活空间,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培养空间观念必须结合几何初步知识教学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

随着学生掌握的几何知识的增多。在运用几何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不管是平面图还是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都是与点、线、面、体的几何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形成空间观念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对于不同的学生,所需要的时间和达到的程度都有差异,应逐步提高要求,不能过急、过高,可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好、中、差学生都能到相应的发展。

总之,对小学生来说,空间观念是从经验活动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学生的经验是他们发展空间观念的基础;同时,发展空间观念的基本途径是多样的,其中"数学活动"更适合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张金华.关注小学生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J].吉林教育.2009.01.

[2] 彭宇山.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的几点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0.

论文作者:张玉红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2

标签:;  ;  ;  ;  ;  ;  ;  ;  

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论文_张玉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