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例神经梅毒临床特征分析论文_陈伟巍

(湖北江汉油田总医院神经内科 湖北 潜江 433124)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6例神经梅毒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中包括梅毒性脑膜炎1例,脑膜血管梅毒1例,麻痹性痴呆4例。6例患者血清及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均阳性;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或正常,细胞数增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脑电图呈轻~重度异常;神经梅毒的磁共振成像检查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脑膜血管梅毒的影像表现为脑梗死、软脑膜增强等;麻痹性痴呆表现为脑萎缩、双侧颞叶及海马区异常信号。头颅磁共振(MRI)分别表现为脑白质病变、脑萎缩等;麻痹性痴呆MMSE和MoCA分值均低于正常值。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多样,容易漏诊误诊,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早期诊断与治疗能改善神经梅毒的预后。

【关键词】神经梅毒;梅毒血清诊断;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5-0104-02

神经梅毒(nurosyphilis)是苍白密螺旋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10%未经治疗的梅毒会发展为神经梅毒[1]。随着青霉素的广泛应用,我国20世纪50~60年代经过大力防治基本消灭了梅毒,但近20年来随着梅毒在我国再次流行,神经梅毒发病率逐年增高。由于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极易导致漏诊误诊。本文对我院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阴性的6例神经梅毒患者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

1.资料与方法

l.1 一般资料

神经梅毒患者6例,均为男性;1例未婚,5例已婚;起病年龄19~55岁,分别为19、39、42、46、49、55岁,平均41.7岁;文化程度:初中2例,高中2例,大学2例;职业:学生1例,干部2例,个体户2例,无业1例。5例有冶游史,1例有吸毒史,从发病至确诊时间4天~2年;2例有长期饮酒史,曾分别被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脑炎、酒精中毒性脑病、脑梗死、脑肿瘤、老年性痴呆、抑郁症、癫痫等。1例有皮疹,均未使用青霉素治疗。

l.2 方法

6例患者均行血常规、血生化全套、肿瘤全套、甲功全套、结核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行血清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TPPA)、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菌学(一般细菌+抗酸+墨汁涂片)、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检查。6例均行脑电图检查,6例均行头颅MRI平扫+增强检查,5例行认知功能测评(MMSE+MOCA)。

2.结果

2.1 临床分型

梅毒性脑膜炎1例,脑膜血管梅毒1例,麻痹性痴呆4例。

2.2 临床表现

梅毒性脑膜炎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双侧前额、颞枕部针刺样头痛,夜间头痛较白天明显,伴低热、颈项强直,左手掌可见块状紫红色斑丘疹,无神经系统其他临床表现;脑膜血管梅毒1例,主要表现为不全运动性失语、左侧肢体无力、反复发作癫痫;麻痹性痴呆4例,表现为智能减退、记忆力下降以及人格改变、精神异常等,其中2例伴有癫痫发作,1例伴有阿-罗氏瞳孔。见表。

2.3 电生理检查

1例脑电图正常,5例脑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全部导联可见广泛低-中幅度慢波活动,3例可见痫样放电。见表1。

2.4 影像学检查

6例患者行头颅MRI平扫+增强检查,其中1例正常,2例(1例麻痹性痴呆,1例脑膜血管梅毒)额叶、颞叶、基底节区、海马区可见斑片状长T1长T2高信号,FIAIR呈高信号;3例(麻痹性痴呆)有脑萎缩表现(颞叶、海马区明显),2例(1例麻痹性痴呆,1例脑膜血管梅毒)有脑膜强化,其余4例无强化。见表。

2.5 认知功能测评检查

1例(脑膜血管梅毒)不能配合检查;1例(梅毒性脑膜炎)认知功能测评分值正常;4例(麻痹性痴呆)MMSE和MOCA分值均低于正常值。见表。

3.讨论

神经梅毒的诊断目前尚无金标准,需结合病史、临床特点、梅毒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脑电图、磁共振等影像学的检查来综合进行判断。神经梅毒在临床上存在着大量的误诊漏诊病例[2-3],本文6例患者早期曾分别被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脑炎、酒精中毒性脑病、脑梗死、脑肿瘤、老年性痴呆、抑郁症、癫痫等。究其原因可能为:(1)抗生素的应用改变了梅毒的自然病程,使神经梅毒的潜伏期延长;(2)不洁性行为史被遗忘或难以明确追询;本组病例中所有患者起初均否认有冶游史,但在检查确定后发现5例患者及1例配偶均有冶游史,故病史不应作为神经梅毒诊断的必要条件;(3)神经梅毒所致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与神经科或精神科疾病临床表现高度类似,故而被忽视或难以深究;以及体格检查过于简单导致某些阳性体征被忽视,本组中梅毒性脑膜炎患者玫瑰疹初诊时被忽视。尽早行血清学和脑脊液梅毒抗体检查可为诊断提供确诊的依据。

早期规范的治疗可以使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晚期即使治疗彻底,症状和体征也难完全恢复;因此对于神经梅毒,早期诊断及治疗对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韩国柱,蒋明军,张心保.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治疗,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3):205-207.

[2]阮少川,石铸,刘卫彬,等.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与诊断分析.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2):97-99.

[3]刘江华.麻痹性痴呆[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1,28(4):87-89.

论文作者:陈伟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5月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

标签:;  ;  ;  ;  ;  ;  ;  ;  

6例神经梅毒临床特征分析论文_陈伟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