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优化策略论文_俞佳费

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优化策略论文_俞佳费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采用了新型的教学方式,虽然课堂教学质量有了提高,但是仍有一部分内容被语文教师们当做重难点,那就是——习作。习作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一篇符合主题和要求的文章。通过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掌握表达的方法,并让学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本文先是概述了如今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教师要明确习作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教师要重视指导方法和习作评价”“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阐述了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现状策略

引言:“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大基本技能,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学习方法。习作既四大基本技能中的“写”中的一部分,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抒发自己的情感。从本质上来讲,习作与识字、阅读、口语交际等是一样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它们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想要优化习作教学,教师需要严格遵守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生活,学会抓住事物的特征,在表达的时候做到精简清晰。

一、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习作应该如何教学?”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教师。因为习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考试中的分值比例较大,学生若是无法提高写作能力,就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是引领学生走上正途,为国家输送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1】。想要找到习作教学的正确方法,教师需要分析目前的习作教学,然后找出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存在的问题

在进行习作教学的时候目标不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区分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目标和小学低年级习作教学目标,经常会将两者混淆。因为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习作教学无法达到理想中的效果,也没有针对性,只是单纯的让学生进行写作。

(二)过于注重框架式习作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在习作教学中只是一味地将写作“框架”教给了学生,导致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几乎相差无几,毫无新意。

(三)缺乏有效性习作后评价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提出了写作主题和要求,让学生自由发挥。小学生年纪小,经验少,在写作时难免会遇到困惑,但是出于羞涩不敢问教师,教师也看不出学生有困惑,导致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存在一定的问题。而且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的时候通常只会用"优""良""差"来评价,学生不知道自己写作时存在的问题,会重复这一错误。

二、学生习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无法用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习作

因为习作教学枯燥乏味和学生情感态度发展不够完善,所以对于习作,班集体中存在很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大部分学生是对习作没有兴趣的,只是将习作当成了任务去完成,没有体会到习作的乐趣【2】。

(二)习作内容假大空

小学生的年纪小,经历少,时常在习作过程中会出现"无话可讲,无事可说"的情况。为了完成习作任务,大部分学生会选择说假话、叙假事、抒假情,或是直接抄袭。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习作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教师要明确习作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新课标中提出了具体的目标。比如,在习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学会利用文字,清晰的表达见闻,阐述自己的情感和看法。教学目标是根据学生的年纪来设置的,可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教师要仔细研究阅读新课标的内容,明确新课标中规定的要求和目标,仔细思考如何将其细化到教学过程中。

比如,教师可以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入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这几个部分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师还需要将师生间的互动重视起来,通过互动让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有所提高,让学生学会观察的技巧,把握事物的特点,从而清晰的表达出来。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将习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据调查统计,在习作前阅读类似的文章更容易启发习作灵感,写出来的文章也更具有可读性。通过阅读,学生会回想起生活中的经历,找到与主题相关的事情,在习作时有事可讲,有话可说;通过阅读,学生会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也会明白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并从中学会一些巧妙的写作手法,在写作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还有就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辨别文章的好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两个主题相似的文章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比两篇文章,并说出哪篇文章更好一些,为什么它更好,在习作时要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文章更好。通过这一互动,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了提高,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思维也得到了拓展,在习作时会迸发出灵感,摆脱了"无话可说,无事可讲"的状态。

(二)教师要重视指导方法和习作评价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传道授业解惑。习作教学虽然与理论教学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教师仍要做到自己应该做的。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利用合适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消除障碍,让学生更顺利的完成写作。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将习作评价重视起来。小学生正处于争强好胜的年纪,表现欲很强,也很喜欢被夸奖,在被批评的时候会牢记自己的错误,避免下次再犯。

由此可见,评价对学生可以起到积极的影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在习作课上,学生绞尽脑汁的写出了一篇文章,打心眼里是想得到教师认真的评价的。在看到教师为了省事的统一评价后,学生的热情会被"冷水"浇灭,从而丧失习作兴趣。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教师就要认真批阅作文,并用充满创意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习作评价表,评价内容为学生的书写情况、内容表达情况、结构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情感丰富、是否按时完成……通过直观的表格,让学生发现自己写作时的不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适当的调整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效学习。比如教师可以将表演、游戏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体验,产生表达欲望。这样的教学方式新颖有趣,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将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进入最佳的习作状态。

(三)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传授习作方法,忙着将习作"框架"教给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快捷写作"。虽然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流畅的写出来一篇文章,但是可读性不高。

老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这句话运用在习作中也是有效的。学生愿意写,就会将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利用写作技巧去叙述事情,写出创新型作文;学生不愿意写,就会将写作当做是任务,利用教师教的"框架"写作。所以,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让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对待习作,充分的发挥写作才能。例如教师可以将命题作文换成主题作文,让学生围绕主题,联系生活实际写出创新型作文。

总结: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国家对教育非常的关注,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需要让学生全方面发展。习作教学虽被称作教学重难点,但是利用上面提到的优化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要严格遵守生本理念,带领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在习作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发挥出写作才能。只有这样,"教师教学难,学生写作难"的情况才能有所改变。

参考文献:

【1】彭素娟. 信息化背景下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优化策略刍议[J]. 新课程(中), 2016(11).

【2】张铃钤. 试析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优化策略[J]. 吉林教育:中小学教育, 2010(4):125-125.

【3】刘敏. 小学高段习作讲评课教学策略优化的探讨[J]. 新课程(小学), 2016(10).

论文作者:俞佳费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8

标签:;  ;  ;  ;  ;  ;  ;  ;  

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优化策略论文_俞佳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