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报告(二)_企业发展战略论文

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报告(二)_企业发展战略论文

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报告(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湖北省论文,研究报告论文,对策论文,中小企业发展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二部分 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构想

从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和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背景分析,我省中小企业正处在历史性巨变的前夕,面临着严峻困难和发展机遇的双重挑战。在这种态势下,我省中小企业能否顺应现代经济日新月异的变化趋势,抓住机遇、迅速跃上振兴台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湖北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正确与否。

一、中小企业的战略地位

立足湖北所处的全新地位来谋划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首先需要在观念上重新认识中小企业的战略地位。

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企业规模的两极化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企业组织演化的一大趋势,即生产要素越来越集中,形成一批大型和超大型企业(集团),同时在这些大型和超大型企业周围存在一大批微型企业。这一趋势要求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集团)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在大型企业(集团)发挥举足轻重作用的同时,普遍存在着中小企业数目多、所占比例大、产值占到全国企业总产值一半以上的现象;并且,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中小企业的协作支撑。这充分显示中小企业有着大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是高新技术的开拓者,有资料表明,中小企业在高新技术开发和重要发明方面,其总量超过了大企业,而且其产品更新率和高新技术开发周期在时间上一般都比大企业、大公司要短;中小企业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对缓和失业、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稳定社会起到重要作用;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满足因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出现的多样性需求方面,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因为中小企业这种地位和作用的不可替代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包括许多发展中国家,早已站在战略的高度考虑中小企业的发展。

我国不平衡的生产力状况客观决定中小企业将大量长期存在。中国经济的发展程度实际上取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广泛程度。据统计,1993年,在全国42万个国有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9.13%,其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8.5%;在全国“三资”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0%;全国乡镇企业已达2000多万家,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达6.5万家,企业职工人数达1亿多,总产值达1.6万余亿。我国15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正是中小企业超常规跃进的时期。我国要缩短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必须广泛发展中小企业。

湖北省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和所占份额在总量中所占比例历史上都曾位居前列。但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今天,我省经济发展速度明显低于沿海省份,而且在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出现发展速度列全国最后几位的情况。之所以如此,我们认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小企业没有活起来,制约了全省经济的发展。与湖北同为老工业基地的辽宁省在几年前也曾发生与我省类似的情况——经济发展速度滞后。但到九十年代初,辽宁采取放手搞活中小企业,再促进大中型企业发展的办法,即发挥中小企业的“反哺作用”,从而使得该省经济发展在近几年获得了较高的速度。

因此,从战略角度思考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这一思考时,碰到两个有争议的问题: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是从宏观还是从微观角度入手分析?如何摆正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湖北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关系?我们的思考是: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依赖于各类大中小型企业的全面繁荣,应把湖北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作为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来考虑,湖北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是湖北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分解、贯彻和细化;湖北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不同于一般性的微观企业发展战略,它的设计应立足全省,依据国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我省中小企业的基本现状,从宏观上进行战略性的总体分析和构思。

二、制定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1、可行性原则。制定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必须充分考虑我省省情和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和潜力。作为老工业基地之一的湖北省,大中型骨干企业较多,工业地区布局已具有一定特色,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某些地区工业基础薄弱;湖北省科教力量强,但产、学、研之间的联系不畅,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两大特点和优势是我们构思湖北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再从企业结构看,我省中小企业数占企业单位总数的99.3%,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8.9%,基本体现了以大型企业为骨干,大、中、小并举,中小为主体的特点;但是又同时存在着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不突出、大量存在着“间隙式”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同构、没有反映出社会化生产的要求和社会分工的特点。而大量存在的大中型企业及我省对发展主导产业的确立,表明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上述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和潜力,是我们构想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前提。

2、一致性原则。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必须与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总体战略相一致。自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委省政府针对不同情况先后提出了“大三角”战略、“科教兴省”战略以及利用长江流域的开放开发实现湖北在“中部崛起”等战略和战略目标。湖北省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是我们构想湖北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总方向和目的。

3、补益性原则。所谓补益性原则就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必须与大型企业经济发展相互补充并为大型企业服务的原则。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关系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独立于大企业;一是依附于大企业。但在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的情况下,中小企业要想完全独立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一切都依附于大企业又会限制自身的发展,甚至导致身不由己的局面。因此,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集团)在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必须实现联合经营,犹如在日本已被较为普遍采用的“承包生产体制”。不仅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关系应如此,而且中小企业之间也应建立协作、联合的关系,即建立起犹如在意大利存在的“无形大工厂”式的关系。总之,摆正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集团)的关系,是构想湖北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务必予以充分注意的问题。

三、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构想

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我们根据上述原则提出如下湖北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以武汉为龙头,发挥武汉的优势,带动湖北中小企业的发展;沿湖北长江经济带、汉江经济带和清江流域以及京广、京九、汉丹、焦枝(含鸦宜线)铁路沿线,落实主导产业区,调整、完善中小企业的产业布局结构,实现我省中小企业速度、结构、效率三者统一基础上的健康发展。这个战略构想可简括为“一头、三江、四线战略”。

“一头”即以武汉为龙头,带动湖北中小企业大发展。这是由武汉的优势决定的。武汉作为全国第五我省第一的大城市,有成为龙头的条件。首先,武汉大型企业为数众多,为中小企业的生存提供了条件。武汉现有特大企业7个,大型企业(集团)近百家。这些大型和特大型企业要求众多的中小企业与之相匹配,中小企业在大型企业的“保护”下,发展环境较优。因此,武汉中小企业可望成为湖北省中小企业的主力军。其次,较强的科技力量是武汉的中小企业能带动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武汉的科技力量是湖北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据统计,武汉现有中央在汉科研单位36个,省属科研机构56个,大专院校63所,大型企业科研机构55个,军工科技企业20余家,民营科技企业100余家,这表明武汉科技力量十分雄厚。但近10年来科技进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只有24.1%,劳动力和资金的贡献率分别为21.3%和49.6%,科技贡献率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中中小企业科技利用和科学研究的能力更为有限。这一点与国外中小企业的情况相左,值得引起高度关注。改革不合理的科技体制,武汉的科技优势就会充分发挥出来。近几年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已经初步展示了武汉科技力量的巨大潜能。一大批中小型高新科技企业的崛起已有效推动武汉市经济的发展,它的科技能量正在向周边区县及武汉以外的其它县市辐射。再次,沌口轿车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必将成为武汉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它将带动武汉乃至全省一大批中小企业的发展。汽车工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它的发展必然带动与之相关的一大批配套行业的发展,如石油工业、橡胶制品生产、玻璃、钢材、涂料等。这一点已被国外汽车工业的发展所证实。按照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湖北省九十年代区域经济布局的构想,我省将以沌口轿车产业开发区和第二汽车制造厂为两极,以武汉、孝感、襄樊、十堰、郧阳为依托,形成一条汽车工业走廊。走廊内除二汽和沌口轿车总装厂为大型企业外,其他将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一批中小企业将极大地带动沿线经济的发展。最后,武汉远近郊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已发展起来的一些卫星城市如纸坊、蔡甸、黄陂、阳逻等,将成为武汉市产业扩散的重点地区。总之,武汉市作为沿江开放的特大城市,位于南来北往、承东启西的结合部,只要充分利用好武汉的区位优势,必将成为带动我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龙头。

“三江”即以湖北长江经济带,汉江经济带和清江流域的开放开发为重点,促进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1、湖北长江经济带已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如东部的钢铁工业、化工和服装工业,中部汉江平原的农产品深加工和轻纺工业,西部的电力、建材和旅游业等。这些地区的中小企业各具特色,目前正是发展的大好时机。三峡工程现已正式开工,三峡工程规模宏大,建设周期长,影响面广,投资额度大(三峡工程静态投资570亿元,动态投资1200亿元,有人估计总投资高达2000亿元)。三峡工程建设必然带动建材、建筑、机械制造、交通运输、通讯、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发展。我省中小企业特别是库区周围的中小企业应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依托三峡、服务三峡,发展壮大自己。同时,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要注意抓好几个大中型城市的建设。这些城市除武汉外,还有黄石、沙市、宜昌等。黄石将成为我省有色金属、建材、服装工业基地,这些工业部门都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服装工业的前景更加广阔。沙市的轻工业基础很好,发展中小企业的环境十分优越,在沙市将再崛起一大批中小型化工、食品、纺织等工业企业。宜昌作为我省西部最大城市,将成为一流的风景旅游区和全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在宜昌市及三峡库区将会出现一大批中小型旅游服务公司和为三峡水利枢纽配套服务的各种中小型企业。2、汉江经济带已初具规模和特色。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汽车工业走廊的设想,将再一次推动汉江流域中小企业的发展。我们构想在汉江流域依托汽车工业走廊,改建和新建一批为汽车工业服务和与汽车车身生产配套的中小企业。目前这类中小企业为数不多。因此,汉江经济带中小企业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3、清江流域的开发已成为我省投资的重点之一。它将同三峡工程一起促进三峡经济区的形成,带动该地区尤其是鄂西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清江流域除隔河岩水利工程外,中小型水利电力工业发展前景看好。清江是鄂西南地区的主要河流,流域内地理环境较好,矿产资源丰富,因伴生矿多,储量不大,适宜组建中小型采掘企业进行开采开发。流域内农副土特产品丰富,组建中小型加工企业不失为振兴地方经济的理想手段。此外,成立中小型旅游服务公司对清江流域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可以振兴流域经济。

“四线”即利用京广线、京九线、汉丹线和焦枝线所构成的铁路网以及铁路沿线地区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京广线、汉丹线、焦枝线沿线工业基础较好,中小企业的发展已有一定规模。为了实现湖北经济发展战略,仍需继续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在此有必要特别一提的是京九铁路建成后湖北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京九铁路经过我省东部的一些贫困山区老区。这些地区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主要有石材、石灰等多种建材。长期以来,因为交通困难、资金短缺,资源开发进展缓慢,当地人民长期以来守着富山过穷日子。京九铁路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变这些地区的交通闭塞状况,使其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根据省政府提出建立京九工业经济走廊的设想和京九铁路沿线资源状况和工业基础以及资金状况,该走廊内的主力军将是中小企业。

四、实现战略构想的步骤

实现湖北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可以考虑分两步走,第一步,从现在到本世纪末为我省中小企业的建制、调整、改造阶段,即建立一套统一指导、服务、调控中小企业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调整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以及经济布局;改造一批中小企业,使之按新机制运行。走完这一步,“一头三江四线”的格局基本形成,武汉的龙头作用初步实现。“三江四线”上已集结着各具特色的中小企业。第二步,从2000年到2010年为我省中小企业提高和规范化发展阶段,即中小企业摆脱外延式发展模式,走内涵式发展为主的道路,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与大型企业协同发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从事经营活动。走完这一步,我们构想的战略得以全面实现,中小企业将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待续)

注释:

①目前,中小企业国际化问题已经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以“中小企业走向2000年”为主题的世界中小企业大会93年在北京召开;同年5月“中国乡镇企业与世界中小企业对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同年7月中意两国在米兰召开以“促进两国中小企业合作”为主题的研讨会;94年6月中德中小企业研讨会在波恩召开。这些会议的召开充分说明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国际化问题的重视。

②参阅《人民日报》1993年3月4日。

③何金国等《省属工科院校为湖北经济发展服务的战略和对策研究》。

④“美国科学基金会一项科研报告统计,战后美国工业生产的61项发明中,45项是中小企业完成的,1953年到1973年的3100多项重要科研中,有2000多项,是中小企业的成果,联邦德国27项最重要的发明中,来自中小企业的就有20项,1900年以来,英国70项重要发明中,有一半是中小企业发明的”。转引自张毅《中国乡镇企业历史的必然》第333页。

⑤1987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外协率是52%,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为75%,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零件来自4万多家中小企业,德国奔驰汽车厂有2万家小企业与之配套。引自大岛卓《现代日本的汽车零件工业》第2页。

标签:;  ;  ;  ;  ;  ;  

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报告(二)_企业发展战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