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展望_长江流域论文

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展望_长江流域论文

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长江流域论文,水资源论文,前景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1 社会基本情况

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但解放前用水很少,解放后发展较快。水资源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很主要的方面,要合理利用逐年可以恢复和更新的,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资源,必须对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情况有一些轮廓性的了解,才能达到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著名的河流,流域面积180万km[2],跨18个省、市、自治区,据1993年资料统计,人口达4.02亿人,耕地面积2300万hm[2],工业产值和粮食产量占全国总量的36%~37%。

流域总人口4.02亿,乡村(农业)人口3.15亿,占78.4%,市镇人口0.87亿人,人口密度223人/km[2]。

流域内工业发达,有比较完善、门类齐全的工业基地,工业产值17458亿元(其中乡镇企业产值7272亿元),约占全国39%。

流域土地资源1.8亿hm[2],其中耕地面积2300万hm[2],占总面积的12.9%,水田比重为59.0%,旱田占41%,已用于农业的土地资源占总面积的63%。流域内农业经济比较发达,粮食产量1.53亿t,约占全国的36%,其中水稻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70%;油料、棉花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淡水鱼产量占全国总量的60%;其它经济林、木、果、漆也在全国有重要地位。

在灌溉方面,至1993年已建成大中小蓄水工程275.7万座,总库容1585.74亿m[3],兴利库容952.33亿m[3],设计供水量774.17亿m[3],引水工程38.28万座,设计供水能力802亿m[3];提水工程22.30万座,设计供水能力552.84亿m[3];机井100.06万口,设计供水能力65.78亿m[3];总计蓄、引、提各项工程有效灌溉面积1449万hm[2],1993年实灌面积1245万hm[2]。农业灌溉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洞庭湖、鄱阳湖,岷、沱江和汉江水系等地区,分别占全流域有效灌溉面积的33%、21%、12.4%、8%和9.2%。

1.2 1993年实际供需(用)关系

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从水资源角度讲是以需定供,从工程的开发角度讲是以供定需。1993年实际代表现状水平年的供水量和需水量。

全流域总用水量1671亿m[3],其中地表水利用量1579亿m[3],占94.5%;地下水为75亿m[3],占4.46%;调入水量为1.46亿m[3],占0.09%;污水处理回用16亿m[3],占0.95%。

国民经济各部门用水情况是:农业用水1083亿m[3],占全部用水量的66%(其中农田灌溉用水1009亿m[3],占61.65%;林、牧、渔、副用水74亿m[3],占全部用水量的4.48%);工业用水408亿m[3],占全部用水量24.85%;市镇生活用水72.27亿m[3](含商品菜田用水9.3亿m[3]),占全部用水量的4.41%;乡村人畜用水77亿m[3],占全部用水量的4.7%。国民经济各部门用水与社会需求,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工农业发展水平等均有关系。长江流域用水,农业用水比重相当大,为70%(包括乡村用水在内)。从11个二级区看,以汉江水系农业用水比重最大,占其用水总量的76.8%,其次洞庭湖水系占76.5%;农业用水比重最小的长江三角洲平原区占其用水量的45.2%。

反映一个流域或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指标之一就是人均用水水平,本流域人均用水416m[3],农业人均灌溉用水344m[3];市镇人口人均用水828m[3]。由于用水主要反映在农业的水田灌溉上,所以人均用水水平高的地区一般出现在水稻灌溉定额高值区或比重较大的水系。人均用水水平的低值,主要出现在人口多,用水量相对较少,或者人口少,但用水量绝对少的地区。

水资利用率是反映一个流域或区域水资源利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即河外取用水量与来水量(以河川径流量的多年平均值表示)的比值表示。长江流域现状水资源利用率为17.4%。

长江流域1993年实际总供水量为1671亿m[3](不包括调出水量及发电用水)。按供水工程情况,蓄水工程供水666亿m[3],占全部供水量的40%(其中大型水库供水129亿m[3],占蓄水工程供水量的19.4%,中型水库供水174亿m[3],占26.1%;小型水库(含塘堰)供水363亿m[3],占54.5%);引水工程供水704亿m[3],占42.2%;提水工程供水570亿m[3],占34.1%;其它工程供水73.69亿m[3],占4.4%;地下水工程供水61.86亿m[3],占3.7%。

供水方式以蓄、引、提为主,由于供水方式受水源引取地、开发技术及经济条件、地形等制约,长江流域供水的蓄水比重较大,蓄水以中小水库(含塘堰)供水为主。

长江流域蓄水工程供水以中游干流区所占本区的比重最大,其值为48.1%,洞庭湖和鄱阳湖区各占39.1%,最小的为金沙江区3.6%。但是,引提工程供水则以长江三角洲平原区所占本区总供水量比重最大为78.3%;其次为岷、沱江的71.5%;再次为长江中游干流区的54.1%,其余各区一般在50%左右。汉江水系区占本区供水量的9.2%,为二级区中最大者,其次为乌江水系区占9.0%,这与流域岩溶地貌有关,其它各二级区在0.8%~6.0%之间均不大。

1.3 供需平衡分析

从1993年实际供需情况分析,全流域径流量属平水偏丰年份,这是来水情况。1993年的灌溉用水量为1009.52亿m[3],实灌面积为1245.1万hm[2],相应灌溉7600m[3]/hm[2],与不同保证率的需水比较,估计1993年灌溉定额相当于p=22%左右的情况,这是需水情况,也就是相应的供水和用水均属偏丰情况。1993年供水能力虽然较大,但大部分地区需水较少,主要反映在农业灌溉用水方面,要求工程供给的水量较少,说明1993年的供水不能充分反映现有水利设施的能力,而是实际情况。为此,在全流域及11个二级区,以不同保证率选用相应典型年来分析该年的径流和作物需水灌溉定额,在1993年水利工程情况下的供需平衡情况所选典型为1956年(平水年p=50%)、1959年(中等干旱年p=75%)、1997年(特大干旱年p=95%)。

首先分析了全流域的二级区1993年的供水和用水关系及平衡情况,可见各区供水量基本上等于用水量。

可是,在不同保证率的年份,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各区的需水量并非一致的,就出现了供需平衡中的一些问题。

(1)当出现平水年,即重现1956年时,总需水量为1900亿m[3],其中农业灌溉占74.5%,工业占21.6%,市镇生活占3.9%,可供水量为1998亿m[3],经各计算单元供需平衡汇总后,缺水52亿m[3],余水149亿m[3],缺水相应缺灌面积55.9万hm[2],水资源利用率地表水为19%;地下水为3.3%,估计耗水量约1010亿m[3],占当年河川径流的10.7%。

(2)当出现枯水偏旱年,即重现1959年时,总需水量为2269亿m[3],其中农业灌溉占78.6%,工业占18.1%,城镇生活占3.3%,可供水量为2089亿m[3]。经供需平衡汇总后,缺水226亿m[3],余水47亿m[3],缺灌面积151万hm[2],水资源利用率地表水为21%,地下水为3.4%,估计耗水量为1284亿m[3],占当年河川径流的14.8%。

(3)当出现特枯干旱年,如1978年,总需水量为2391亿m[3],其中农业灌溉占79.7%,工业占17.1%,市镇生活占3.2%。可供水量为2114亿m[3],经供需平衡汇总后,缺水324亿m[3],余水47亿m[3],缺灌面积349.8万hm[2]。这一年水资源利用率地表水为21.5%,地下水为3.4%,估计耗水量为1377亿m[3],占河川径流的18.1%。

在"1993"年现状水平,当出现平、枯、特枯年需水随保证率的提高而加大,市镇生活需水相当工业需水的18.9%,工业需水相当总需水量的17.1%~21.6%,可供水量以枯水年最大,平水年受需水量,特枯水年受供水能力影响都比枯水年要小。经供需平衡结果,随着保证率的提高,余水逐渐减少,缺水逐渐加大。

1.4 开发利用现状评价

长江流域水资源量,在全国所占比重甚磊,单位面积产水量也相当大,应属于我国水资源丰沛地区。但人口多,人均水量并不富裕,就单位耕地面积占有水量来说也并不高。尽管有足够水量可供利用,但就1993年实际水平看,水资源利用率不高,仅17.4%,如果遇中等干旱年,需水量仅利用21.0%。农业用水占总用水比重相当大,现状为78.6%,按特等干旱年份估算将达79.7%。总的说来,工农业用水定额一般不偏高,而市镇生活用水水平近几年有较大的提高。

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程度已有了较大的进展,在相当长的时期,仍然受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制约,不可避免在一些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缺水。从减免洪涝旱灾和综合利用出发,应大力修建有调蓄径流能力的供水工程,保证工农业的用水要求。

2 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

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所普遍重视的一个重大课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人类社会开始向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转换。水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种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占有的四分之一,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年内年水与主要用水期不尽相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实现国民经济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

2.1 21世纪初需水量预测

为实现我国“九五”计划末期国民生产总值8.5万亿元(1995年价),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再翻一番的宏伟目标,从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满足经济发展用水,也适当考虑生态环境用水;大力节约用水等原则来研究,长江流域水资源比较丰富,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在全国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江流域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2/5强,2010年前工业产值按递增率大于9.0%的速度增长;农业产值按年递增率大于4%的速度增长。平均每年增加灌溉面积14.4万hm[2],2010年长江流域人均占有粮食达到450kg,预计2010年长江流域人口将增到4.85亿。因此,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水量的需求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预测长江流域2010年总需水量从1993年现状(p=75%)的2269亿m[3]增加到2983亿m[3],约占全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31%。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增长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城镇生活需水呈上升的趋势。

2010年城镇生活需水量将从1993年现状的75亿m[3],增加到206亿m[3]。预计今后十多年长江流域工业仍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适宜发展用水大的工业,从国民经济战略布局考虑,长江流域工业需水将继续有较大幅度增长,2010年工业需水量将从1993年现状的430亿m[3]增加到850亿m[3]。农村需水量预计2010年增长到1926亿m[3]。

2.2 21世纪初可供水量预测

可供水量是指供水工程在规定保证率下所能提供的水量。其保证率与需水保证率相同。可供水量计算内容包括现状水平年、规划水平年的长江流域已建工程挖潜配套、更新改造,新建蓄、引、提工程所提供的供水量和跨流域调水量,污水处理回用等。

全流域预测成果是在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已建、续建、改建、新建等供水工程采用代表年(典型年)调算法、长系列调算法确定其可供水量逐级汇总而得。

2010年工程可供水量的预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到各地区长远规划,影响因素很多,精确计算还有一定的困难。可供水量预测的主要原则为: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的潜力,优先挖潜配套,然后考虑新建工程;开源节流并重,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以及污水处理回用;合理调配流域内外的水源进行合理配置;结合经济发展和资金投入可能,合理安排工程布局与国民经济各部门需水要求相协调等。根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成果,若2010年遇中等干旱年(p=75%)利用河川径流量,预计将从1993年现状的1893亿m[3]增加到2721亿m[3],地下水开采83亿m[3],增加到137亿m[3],合计为2858亿m[3],2010年河川径流利用程度由现状的19.7%提高到28.3%,地下开采量占总补量的比例将由现状3.36%提高到5.56%。

经供需平衡分析后,余水262亿m[3],缺水量169亿m[3],供需基本达到协调,缺水现象有所下降,主要经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共同努力,实施规划的549项供水工程实施后,缺水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局面有所改善。

3 几点认识

水已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的最重要的制约因素,长江流域水资源丰富,合理开发利用保护长江的水资源对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需要:

(1)统一规划,统筹安排供水水源工程。加快供水水源工程前期工作,妥善解决工农业用水矛盾,优选供水工程,集中力量进行城市供水水源和设施建设,研究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和供水水源工程。

(2)节约用水,计划用水,实现水资源合理化利用。根据长江流域的实际情况,缓解供水不足的矛盾,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全面节水,农业、工业、城市都要节水。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实现以节水为本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向节水型社会推进,既有利于生产,又有利于环境。

(3)多渠道解决投入,加快供水工程建设的步伐。妥善解决工农业用水矛盾,就需要资金投入,需要寻求多种途径筹资。按照水利产业政策,尽快建立国家扶持与自我发展相结合,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和现代经营管理体制。

解决水利工程供水费价格严重偏低的不合理现象,使水利供水工程管理单位有自我维持发展的能力。

(4)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如何充分利用现有供水工程和灌溉供水能力,实行优化调度,工业、生活、农业用水合理调配使用,是解决供需矛盾的关键。为此,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规定权限,把水资源开发利用统一管理起来,并采取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5)有效保护水资源,积极改善水质。保护水资源,保护江、河、湖、库有效使用功能,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治理开发长江的重要任务之一。长江干流及支流沿岸城市要积极修建污水处理厂,防止水源污染,改善水环境。

标签:;  ;  ;  ;  ;  ;  

长江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展望_长江流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