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技术与两微一端舆情传播论述论文_杨宏民

可视化技术与两微一端舆情传播论述论文_杨宏民

摘要:本文主要对可视化技术与两微一端舆情传播内容进行研究,先是阐述了可视化技术的内容,其次在分析“两微一端”内涵的同时,对可视化技术与两微一端舆情传播要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希望论述后,可以给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可视化技术;两微一端;舆情传播;意识流群

0前言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之下,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进入到社交媒体高速发展的时期。“两微一端”主要就是微信、微博与新媒体客户端组合成为的新型社会媒体系统,使得互联网信息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目前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7.3亿,其中微信与微博的用户数量就已经超5亿,每日这些用户发送的信息量已经超过200亿条,远远的超出了传统媒体的数量,是现代社会人们获取信息、传播思想的主要方式。随着社交媒体的高速发展,数据信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两微一端”舆情传播机制也更加的复杂,如何才能更加直观、形象、及时的发布出舆情热点,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新媒体技术应用之下,需要不断的创新舆论工作方式,要从媒介演进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不断的进行舆论工作方式创新,可以大大提升舆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推定,也能够形成我国的舆论新格局。

1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就是通过概要的思维、图形化界面为主,实现各项数据的简化处理,然后直接的反映出来,可以准确的掌握信息背后所存在的多维度复杂数据等逻辑关系。现代护理领域的关键性人物南丁格尔所创造的“极区图”的先河,然后实现的可视化的转变,并且该技术大量的应用到我国的医疗、科技等领域中,有了非常高的成就。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可视化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对于促进社交舆情分析的思维技术应用有着非常大的帮助[1] 。

2 “两微一端”的不同点及共同点

2.1“两微一端”的不同点

(1)微博。微博是发展相对较早的一种社交媒体平台,占领了互联网社交高速发展的先机,仅仅在创立的15个月内,其注册用户就已经超过5000万,并且因为其具备高速、快捷、开放等特点被大量的应用,是网民首选的社交平台。与微信、短视频对比发现,微博更加注重与文字、图片等信息的发布,具备及时性,不同用户可以进行关注、推送,从而可以随时掌握当前最热门的信息。

(2)微信。微信和微博存在明显的区别,其在满足开放的条件下,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隐蔽性特征,是一种社交性的软件。虽然与微博在某些功能上相同,比如推送、自主浏览等方式获取信息,但是用户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自由度更高且可操性更强,能够充分的保护个人隐私。同时信息发布者也会有特定的目标人群,信息的浏览也更具指向性。

(3)短视频。微博、微信可以及时发布视频文件,但是各种短视频客户端的兴起,使其更加产业化、大众化,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娱乐性和商业作用,功能更加全面,能够实现大范围的互动与交流。

“看新闻、明星上微博,看鸡汤、朋友上微信,看轶事、奇人上短视频。”这句话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两微一端”所具备的不同性,同时也能够说明人们的使用方面是不同的。

2.2“两微一端”的共同点

与传统媒体对比分析, “两微一端”具备较强的优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内容少、制作周期短、传播速度快。“两微一端”由于很多情况下都是用户自编自审自查之后发布到网络上,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将主要的信息传播出去。但是也因为其不具备确定性与权威性,再加上入门门槛比较低、监管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导致一些谣言发布到网络中,容易产生误导民众的效果,对于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2)互动性强、用户粘性高。“两微一端”由于其具备非常强的社交性,能够直接吐槽、问答、活动、求助等操作,可以实现快速的互动,全面的提高沟通效率,有效的降低沟通成本。但是从另一角度出发,因为其没有对于社会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舆论过于丰富的情况下容易产生网络暴力的问题存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净化网络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2]。

(3)全民都能参与到内容编辑与发布中。网络时代的到来,每一个人都能够参与到信息发布与传播中,现代社会中,网络信息存在于各个空间与区域中,任何一张图片、一段视频都有着比较多的信息,同时也能够引爆社会话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高速传播之下也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存在,比如内容真实性差、偏颇、片面、误导舆论情况的情况存在,所以很多媒体的时效性都比真实性重要,也诞生了很多的网络段子。

(4)多种应用集成,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加便捷的生活服务。“两微一端”是以网络服务为基础,能够直接连接第三方服务,在获取服务的同时还能够实现盈利。但是盈利模式相对比较单一,无法实现优秀的内容实现商业价值的实现,同时也会导致内容质量较差、网民体验比较差等问题的存在。

(5)普及率高,受众基数大。从目前我国的互联网行业的实际情况调查可以发现,2017年我国的网民数量就已经达到7.7亿,手机成为人们的主要上网方式,上网时间也比较长。“两微一端”用户数量的持续增加,极大的促进我国网民数量的持续增加。但是这些数目庞大的网民,会给整个的网络监管产生严重的影响,监管工作更加的复杂,所涉及到的也有侵权问题,威胁人们的根本利益。

“两微一端”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媒体形式,随着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对于传统的媒体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但是当前传统媒体并没有遭受“灭顶之灾”,还有生存的希望。随着网络监管力度的逐渐增大,市场发展更加规范,新媒体发展逐步与旧媒体形成了融合发展、共同进步的新局面[3] 。

3 可视化技术与两微一端舆情传播

首先,该社交媒体的主要特性就是碎片化、海量化、非结构化等特点,网民通过网络系统可以将自己的意见、观点、情绪、心理状态等直接发布到媒体上。能够对于舆情信息进行抓取、话题聚类与语意分析,这是进行可视化的前提条件。可视化直接反映出“两微一端”所蕴含的大量信息。可视化技术应用之后,可以更好的实现大量的信息的获取与掌握,然后分析热点话题与情感信息,并且进行“两微一端”的舆情实时图形化转变。加上树状图、数字地图、传播模型、文字云等数据图形的应用,充分的挖掘出“两微一端”的传播内容、方式、主流价值和舆情关系,利用图形直观的展示在人们的面前,通过人们可视化认知理解又可以更好的促进网络技术多样实例实用的发展。

其次,可视化技术应用简单方便。当前市场中存在了数量庞大、种类巨大的成熟舆情可视化工具,极大的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从微博舆情监测与实际情况分析可以发现,新浪“新舆情”具备更高的代表性。“微舆情”嵌入到微博中,可以进行微博中各类数据的实时分析与掌握,从而可以了解舆情、监测舆情,并且以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能够有效的提升可视化效果。

最后,可视化技术可以更好的为“两微一端”的舆情应对与处理提供有利的支持,大大提升其效果。“两微一端”的 5A 媒体属性 (Anyone, Any?time, Anywhere, Anything, Anyway) 鲜明,能够直接嵌入到人们的生活中。随着人们对于社交网络的需求逐步增大,社会热点分享需求的逐步增大,使得“两微一端”就成为了目前最为普遍的媒体交流的行为。微博话题可以随着实现是实话更新,很多热门话题可以在短时间就集聚上亿的关注,使得舆情热点的形成与扩散速度更快,这是对于传统媒体冲击最大的一个方面。可视化技术能够通过如下的几个角度来给舆情决策提供支持:可以准确的进行舆情热点发展的走势分析,能够充分的了解参与不同媒体所占比例展开分析,可以掌握数据类型,能够准确的抓取热点网民,实现热点传播路径的可视化转变[4-5]。“两微一端”中使用可视化技术之后,最为主要的是能否通过直观的展示协助迅速掌握舆情传播本质,充分的了解“两微一端”的舆情传播本质,不能只从表象的角度出发,而是要从舆情热点、趋势、意识流群、相关性分析出发,合理的应用可视化技术,可以有效的进行舆情的治理,提高理解当前新闻传播的主流内容,促使得新闻更具公信力与引导性,净化我国媒体与网络环境,传播正能量,积极的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4结语

总的来说,通过对可视化技术与量微一端舆情的分析后可知,将两者结合能够切实的对舆情的传播质量提升,故而,在后期的研究中,需要对其加强分析,尤其是一端如何分析好,从而使其能够更加的兼容、立体、全面,以发挥出可视化与舆情配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帅森. 两微一端的影像传播机制[J]. 视听,2017,(11):120-121.

[2] 张雁影. 高校学报"两微一端"传播与应用[J]. 中国出版,2019,(14):53-57.

[3] 朱芳菲. 政务APP在互联网政务中的技术路径与发展建议——基于“两微一端”的比较分析[J].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6,7(3).

[4] 黄军,李慧文. "融合与共建":两微一端对传统媒体传播力的建设[J]. 采写编,2019,(4):16-17.

[5] 苏畅,陈卓. “两微一端”时代川菜文化传播的创新与发展[J]. 青年记者,2017,(14):125-126.

论文作者:杨宏民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4

标签:;  ;  ;  ;  ;  ;  ;  ;  

可视化技术与两微一端舆情传播论述论文_杨宏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