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填充治疗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郭芳

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中医院 423401

摘要:目的:分析白糖填充治疗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妇产科行手术治疗术后出现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86例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处理,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白糖填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7%,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72.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白糖填充治疗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时间,促进患者健康恢复。

关键词:白糖填充;妇产科手术;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疗效分析

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是临床妇产科手术治疗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实质为患者脂肪细胞受损发生破裂、坏死和液化的过程[1]。发生群体大多数为肥胖患者,是导致患者伤口延期愈合和形成瘘道的主要原因,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2]。我院本次研究针对白糖填充治疗妇产科手术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实施手术治疗,术后发生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6例患者的手术切口症状均表现为术后5~7天内手术切口仍有大量液体渗出,常规检查纱布中有黄色液体,按压手术切口时有液体渗出,临床检验在渗液中可观察到脂肪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研究组43例患者的手术类型包括子宫肌瘤切除手术14例,宫外孕手术12例,剖宫产手术17例,年龄在24~5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2±1.4)岁。常规组43例患者中包括子宫肌瘤切除手术16例,宫外孕手术11例,剖宫产手术16例,年龄在25~4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9±1.5)岁。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意义。

1.2治疗方法

1.2.1常规组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处理模式进行处理,拆除患者手术切口一部分缝合线,每天换药1~2次并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将患者手术切口已经坏死的脂肪组织清理干净,用纱布和药物对手术切口进行引流,定期换药促进患者手术切口愈合。

1.2.2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在采用常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的基础上,采用白糖填充治疗。在患者手术切口渗液减少后将白糖填充到患者因手术切口打开的腹腔和平面内,外力加压使白糖与患者的皮肤或腹腔与白糖充分接触,三天重新填充一次白糖,密切观察患者手术切口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进行评价,总分值为100分,评分大于90分生活质量为优,评分在70~89分之间生活质量为良,评分在45~69分之间,生活质量为中,评分小于45分生活质量为差。

1.4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两组患者手术切口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处理治疗后患者的肉芽组织颜色鲜嫩、手术切口无黄色液体渗出。有效:患者手术切口肉芽组织颜色暗红、生长缓慢,且有少量黄色液体渗出。无效:患者手术切口肉芽组织无明显生长变化,且有大量黄色液体渗出。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我院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进行检验,P<0.05表示两者比较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经统计分析得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7%,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注:与常规组比较*P<0.05

3.讨论

临床观察发现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与患者机体肥胖存在密切关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也随之不断增高,尤其是妇产科女性患者[3]。分析导致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患者肥胖组组织的血液循环较差,手术治疗切开后会加剧对局部血液循环的限制,加之手术过程中不断对患者的脂肪组织进行牵拉以及长时间暴露在外,导致脂肪组织因缺氧发生液化[4]。手术过程中使用的电刀等设备输出功率过大,热度过高,导致患者切口组织因烫伤发生液化。患者手术切口组织长时间接触钳夹,形成无菌性性炎症引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5]。

白糖填充是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妇产科患者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治疗方法,具有抑制细菌增长,刺激细胞生长和防止细胞水肿的作用。白糖的主要成分为蔗糖,蔗糖可为人体提供日常所需的能量,不仅具有食用功能,同时还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在慢性下肢溃疡、小儿烫伤和甲沟炎的临床治疗中,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6]。我院本次研究将白糖应用于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部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该研究表明采用白糖填充治疗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季海娜,尹钰荣.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影响因素及预防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02(14):152-153.

[2]欧吉红,贾雪梅.白糖填充治疗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25(9):26-27+30.

[3]吴景霞.白糖填充治疗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0(13):2278-2279.

[4]洪虹.白糖填充治疗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4,27(4):37-38.

[5]李明,刘勇.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三种处理方法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1,08(16):1504-1505.

[6]康杰.白糖填充治疗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疗效观察[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1,05(9):364-365.

论文作者:郭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3

标签:;  ;  ;  ;  ;  ;  ;  ;  

白糖填充治疗妇产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郭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