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边境贸易应向高水平发展_中俄论文

中俄边境贸易应向高水平发展_中俄论文

中俄边贸应向高层次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边贸论文,高层次论文,中俄论文,应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迅速发展的中俄边境贸易

80年代初,我国与前苏联恢复和发展了原来中断的边境贸易,至80年代后半期,边境贸易日益活跃,迅速发展。中国与前苏联是政府间贸易,两国的公司按政府的规定执行其计划。而现在,中俄两国经贸相当部分是两国企业之间直接贸易,1992年中俄之间经贸额的46%为边境贸易,1993年边贸额达32亿美元,占两国贸易额的42%,突破了过去以两国政府间贸易为主的格局,形成了国家贸易、地方边境贸易、企业间多种贸易的多层次、多形式经贸发展格局。1993年中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两国都实行了市场经济改革,赋予企业公司更多的自主权和进出口权,尤其进90年代初我国政府为中俄边贸实行的特殊优惠政策起了很大作用,我国国务院先后批准了13个边境城市获得边贸自主权,1993年3月正式批准满洲里市、绥芬河市、黑河市、珲春市为沿边开放口岸,对独联体进一步扩大开放。

中俄边贸中最为活跃的是黑龙江省。该省与俄国接壤,拥有3045公里长的边境线,国家批准的开通口岸就达21个。1993年该省边贸额占对俄对外贸易额的70%。1993年1-6月份,全省边境贸易中易货贸易实现过货就达13亿瑞朗;签订经济技术合作项目337项,合同金额5.6亿瑞朗;输出劳务人数1.5万人次。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开拓双方国家市场,充分发掘双方贸易潜力,利于实现我国对外贸易市场的多元化战略,大大促进了边境省区的对外开放,加快了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促进两国经贸往来起到积极作用,它较之国家贸易更加体现了中俄两国贸易的互补性、互利性。中俄边贸的迅速发展体现了两国从计划经济形势下的外贸商品互通有无转向市场经济并按国际市场运作的经贸合作的特点。

二、向市场经济转轨中边贸出现的问题

1993年下半年至1994年初,中俄边贸额曾大幅度下降,大量边贸企业亏损,不少边贸公司进口的商品库存积压,各口岸商品大量堆积。这种形势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有市场变化、政策调整因素;有在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边贸转轨中边贸工作体制、边贸机制、经营管理秩序混乱和不适应等因素。但主要还是属于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简单易货贸易向市场经济条件下逐渐按国际规范进行合作转轨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新情况。

1.中俄经贸合作中主要是以易货贸易方式进行,它是互补互利的一种贸易形式,近两年中俄贸易额的2/3是以易货贸易方式实现的,1992年此种贸易形式占63.6%,为37.2亿美元。虽然中俄边境贸易已从易货贸易向现汇贸易转化,是易货、现汇、转口贸易兼而有之,但在目前中俄两国经济水平的情况下,仍不失为互补、互利的贸易形式,而且,易货贸易的商品结构也应不断调整,向高科技、高层次发展。

俄罗斯自1992年11月叶利钦签署《对外经济自由化法令》至今,一直在调节对外经贸机制。总的趋势是,普遍下调进出口关税税率,缩减出口限额和许可证的范围,从1994年4月起对国际上通用的协调税目规定的94类商品一律实行新的统一进口税率,税率幅度为5%-100%,对与俄罗斯签有双边贸易协定的发展中国家实行优惠税率,即在基础税的基础上减半征收。我国属于享受优惠税率的国家,但对易货贸易出口税率却从1992年初的只高出基础税率的15%调高到50%。这自然影响了易货贸易的开展。此外,俄罗斯自1993年起采取限制17类原材料商品的出口,加强许可证和获得配额的限制,实行限制边境易货贸易,以防原材料大量外流的政策,以保护国内资源。同时,提高了化工、木材、钢材的价格。加之,政府又急需外汇,而俄罗斯的原材料在西方市场又具有竞争力,所以,也促使其限制以原材料进行易货贸易。从我国的情况分析,自1993年实行压缩基本建设规模,因而使原材料需求减少,边贸公司进口的原为紧俏的钢材、汽车等商品,到1993年下半年时则成为滞销品,因此,也影响了从俄罗斯进口的需求和积极性。所以,由于1993年俄罗斯采取扩大政府税收,限制消费品的进口,限制易货贸易,限制原材料出口的政策,对俄罗斯开展易货贸易的难度增大,易货贸易面临严峻挑战。

从以上可以看出,易货贸易本身存在很大局限性,易货贸易商品领域窄、贸易规模又易受市场变化和政策的制约。

2.世界各国在俄罗斯市场上竞争激烈,使我方产品市场缩小。虽然中俄经贸互补性较强,但是日本、韩国等有资金有技术的优势,西方国家也相继打入俄罗斯市场,加上我国的假冒伪劣商品通过不同渠道涌入俄罗斯市场,影响了商品信誉,所以,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加强的形势下,我国商品对俄罗斯的出口呈现减少。

3.俄罗斯经济恶化、物价大涨,政局动荡,外贸政策、规章条例变化多端,使双方边贸公司难以适应。俄罗斯还规定俄国各企业雇佣外籍劳务人员需具备许可证。这些都加重了中俄经贸合作的困难。

4.我国汇率并轨、新税制的实施也影响了我国的进口。汇率并轨使进口成本增加,美元对人民币比价上浮52.6%。税制改革前企业销售额上缴3%的营业税或进销差的10%征收营业税,现在是征收17%的增值税。过去如果进口100瑞朗的商品上缴关税及增值税40.26元,而现在则需上缴关税和增值税共80.52元。

5.我方边贸中经营管理秩序混乱,在边贸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发展的形势下缺乏有效的管理,边贸工作体制,管理机制不适应。比如,边贸公司已达数千家,人员数万人,只绥芬河市就有1300多家。“挂靠”公司过多过乱,它们使用边贸公司的经营权,却对进出口商品的质量、合同的执行等不承担义务。此类问题俄方也存在。这也影响了双方的经贸活动的开展。为此,我国国务院于1993年9月发出《关于整顿边境贸易经营秩序,制止假冒伪劣商品出境通知》,整顿清理边贸公司,对进出口商品严格检验。俄方于1994年对包括食品、饮料、机电产品、医疗保健用品等69类涉及安全、卫生项目的商品定为强制认证商品,从1994年10月1日起,从我国出口俄罗斯的属强制认证的商品,俄方将凭中国商检证书及俄强制性标准检验的检测报告通关,无俄罗斯国家标准、计量、认证委员会现行标准检验并签发的证书,不允许进入俄罗斯国境。

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商品质量也存在严重问题,突出的是钢材、化肥、木材、机器设备、汽车等商品。一年来我国国家商检局检验不合格边贸进出口商品短重、缺件、以次充好、包装质量差等问题,因此,自1993年10月起,我国对所有边贸一律实行强制检验。

6.交通运输的限制,中俄双方口岸吞吐能力不足,货物积压严重,制约了边贸的发展。交通运输问题日益成为迅速发展的中俄贸易运行中的“瓶颈”。中俄两国贸易的65%的商品是通过铁路运输,虽然1993年两国就加强这方面的合作,在两国客货联运、提高口岸运输能力等方面制定了一定的措施,但1993年夏从俄发往边境的货车积压了2000节车皮,长达37公里。从我国发出的货车,也积压在满洲里——后贝加尔中转站。这种状况自然影响了两国经贸的发展。目前正采取加速铁路的现代化建设,铺设干线。我国吉林省修建25公里的干线,连接俄罗斯和珲春市,新线将使中俄之间的交通全线贯通,运输量将达300万吨,用于中俄贸易的铁路容量将成倍提高。此外,还将改变运输结构、扩展海上运输,增开26个汽车公路运输点。预计,交通运输状况将会有较大的改善。

7.自1994年起持因公普通护照实行签证制度,费用高手续繁,且有数量限制,这也影响了经贸人员的往来和经贸活动的开展。俄罗斯于1994年1月28日起改变了中国商人入境签证规定,原在边境城市即可办理过境手续,现改为在驻华使领馆签证,且有限制、收费又高,影响了我国商人入俄。经过双方努力和协调,目前进出境护照问题已得到逐步解决。

三、中俄边贸应向更高层次发展,实施边贸战略升级

尽管中俄边贸面临着困难和挑战,但是两国经贸互补性强,经贸合作也远未达到应有水平,因此,发展的潜力仍然很大。当前,应寻找新的突破口,扩大经贸范围和新的贸易方式,使边贸向更高层次发展,实施边地经贸的战略升级,探求发展边贸的新思路,谋求建立长期、稳定的经贸合作关系。

1.贸易伙伴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从事边贸的多为小型边贸公司,它们易有短期行为,没有稳定的合作伙伴和货源。比如满洲里、黑河等市97%的公司为小企业,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仅占边贸企业总数的3%,但综合实力远远超过前者,应变能力强,资金雄厚,人员素质高。据满洲里贸发局称,该局所管理的898家边贸公司中真正有实力的只有6家,但它们与俄商有着长期的稳定的贸易关系。所以,即使在1993年底1994年初边贸下滑的形势下易货贸易额还有增加,只1994年1-6月份,满洲里市就与俄罗斯签订8.56亿美元的易货贸易的进出口合同。

贸易伙伴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即由取得资信的贸易伙伴为龙头的骨干公司控制、左右双方贸易市场,这些骨干公司具有直接对外贸易经营权,有现汇支付能力,并能迅速组织货源。同时,它们也有条件对俄罗斯市场进行系统的跟踪调研。因此,也就是尽力发挥大公司的主渠道作用,这也有利于我国对俄经贸长远规划的制定。

2.开展区域经济合作、跨国经营是边贸长足发展的新思路和大趋势。

在对外开放战略升级的过程中,为促进彼此地区内部双边和多边的经济合作,发掘最大潜力,实行多边区域合作,开展跨国经营是一种良好的推动形式。

《图们江地区开发计划》体现了中、俄、朝、韩、蒙、日多国在东北亚开发具有战略重要地区的一种尝试。图们江三角洲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处,濒临日本海,1992年10月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主持下,中、朝、俄、蒙、韩在北京签署了有关图们江地区开发的协议,这项20年的发展计划用资300亿美元。这是一项中俄两国在内的跨国经济合作开发项目。为此,俄罗斯于1991年底就提出建立大海参崴自由经济区计划,1992年建立了纳霍德卡自由经济区,向世界开放海参崴、纳霍德卡、扎鲁比诺等港口。目前纳霍德卡自由经济区已有外商投资企业300家左右,其中中俄合资企业约40家。俄罗斯已拟定了图们江经济特区方案,并宣布在毗邻我国珲春口岸的克拉斯基诺建立国际商贸城。

位于中、俄、朝三国交界的我国边境城市珲春市,正在加速开发步伐,预计图们江合作区将是以边境为主的综合开发的新的国际区域合作方式。珲春市于1992年3月被国务院批准为进一步开放边境城市,现已辟出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至1994年年初,国内外在珲春注册公司已达2000多家,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公司参与。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已具雏形,其保税仓库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设立在绥芬河市东南部、中俄交界处的中俄辟建的边境自由贸易区协议书于1994年1月签字,名为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边境自由贸易区,由中俄各自划出5平方公里作为自由贸易区,中俄各出资金50%,各自设立行政管理机构。在自由贸易区内可使用人民币、卢布或自由兑换货币进行计价和结算,以便开展经贸合作。绥芬河边境自由贸易区是沿边开放实现新突破的有效举措,它可以创造更加宽松稳定的区域性国际市场,可将中国与俄的商品吸引到区内来,有利于排除遇到的困难和某些风险,更有效地实现双边经济要素的流通。

另外,我国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中俄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互市贸易区,已初具规模。它位于满洲里市的西端,横跨中俄双方约11.8平方公里,区内设自由贸易封闭区、商贸金融区、保税仓储区、保税加工区、生活娱乐区。按规定,凡居住在边境的中俄边民,交纳一定管理费后,即可不用护照,不办签证,仅凭合法身份证明就可在区内自由进行商品展销、批发、零售和从事易货贸易、现汇贸易,而且规定,人民币、卢布、自由兑换货币均可自由流通。

以上各种自由贸易区基本上属于近几年世界上出现由几个国家共同管辖的跨国经济特区类型。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及自由经济区是各国发展经济普遍采取的措施。向跨国性边境经济合作区方向发展是我国边贸发展的新格局、新战略,它能有效地形成对俄罗斯合作的整体优势,从而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拓宽合作领域,发展外向型经济。

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方式和贸易方式,实施边地经贸的战略升级,除谋求建立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外,还需积极探索扩大对俄经济技术合作的新领域,向高层次、纵深化发展;将单纯贸易、易货贸易向以资金开发和深加工为重点的经济技术合作发展,努力开拓技术出口,还应积极发展贸易之外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4.进一步提高边贸的效益,促使易货贸易向较高层次的现汇贸易发展。

如上所述,中俄经贸关系突出的特点是边贸比重大,并以易货贸易为主。当前中俄经贸中贸易方式正在发生变化,1993年现汇贸易已占20~30%,改变了过去易货贸易占100%的局面。1994年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估计,今后也将呈现减少趋势。再如,黑龙江省1994年1-4月份,易货贸易有所下降,经济技术合作却上升,签订经济技术合作项目234项,比去年同期增长25%,合同金额2.0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2%。这说明边境地方经贸正从易货贸易为主的浅层次合作,向易货贸易、现汇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并举的深层次合作转变。从发展看,与俄罗斯的主要贸易方式仍然是现汇贸易,因此,应抓紧向现汇贸易转变。

中俄双方均有强烈的经济合作的愿望,具有地缘优势、经济互补优势,从长远和宏观分析,中俄经贸合作的前景是广阔的,潜力巨大。目前,中俄边贸已回升并不断扩大,经贸合作发展迅速,相信经过中俄双方努力,两国经贸合作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标签:;  ;  ;  ;  

中俄边境贸易应向高水平发展_中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