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困难和对策论文_阮天育

农村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困难和对策论文_阮天育

阮天育 广西靖西市禄峒镇荣劳中心小学 533811

百色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于2015年12月下发文件,要求结合本县(区、市)、校实际,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题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靖西市教研室经过两年的课堂教学改革初探,2015年11月开展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竞赛,12月提出全市城区中小学、乡镇初中、中心校和有条件的村校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改革,争取逐渐全面铺开。我是分管本管理区小学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兼语文学科业务辅导员,担任中心校一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从本校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到现在,深深感到农村小学有效课堂教学改革遇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困难。我主持申报了百色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三五”的一个课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2016年5月得到立项,随后进行研究。我认为当前必须首先找准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做好应对之策略。这是搞好农村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

一、农村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困难

1.农村小学的学生起点低。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整体上与城镇学生相比相对落后,所以,农村学生在学习基础性条件、接受知识信息及知识储备等方面都无法与城镇学生相比;加之农村孩子所接受的学前教育也比不上城镇学生,致使农村学生学习起点普遍偏低,见识少。而且农村学生多数性格偏于内向,不善言谈,课堂上的思维表现、活跃程度等都与城镇学生有一定的差异。

2.现阶段的农村小学学生来源不稳定。

国家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近十年学生人数逐步减少,有的村校现在有一百来个学生,有的村校则有三十多个。出于整合教育资源,2010年以来,本管理区小学的几个村级小学不设高年级,他们的三、四年级学生陆续到中心校寄宿就读。本管理区小学现存1所中心校和5所村完全小学以及4个村级教学点。个别家长看到城区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比农村小学好,设法让子女进城区小学就读,包括我们个别农村老师的子女都不在自己身边上学,个别学生随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外地小学就读。中心校每学期都有多数学生转进转出,到五六年级时班级学生才相对稳定。

3.师资水平相对城区学校差。

1979年我国对越南自卫反击战后,本县边境乡照顾转正一大批民办教师,八十年代中等师范学校培养的师范生全部分配工作,绝大多数当老师,极少数改行做其他工作。 2000年以来,教师进修学校、中等师范学校和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培养的师范生供大于求,有些分配,有些聘用,有些代课,有些外出打工。进入2010年以来,一方面由于教师退休较多(大多为“越战边境照顾”转正的老师),另一方面由于多数地方实行的教师任用选拔机制,大量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成绩优异的农村优秀教师被选聘进城区小学。再一方面,由于公务员招考,部分年轻适合条件的教师考到其他单位工作。所以农村优秀教师资源大量外流,大部分学校紧缺教师(本管理区小学现在缺编9位),更缺优秀老师。农村小学剩下的是因农村家庭拖累走不开的优秀老师和考不上公务员的年轻老师,大多老师职称已封顶,不要求上进,年轻老师则准备着考公务员。为了补充退休老师和考上公务员到其他单位工作的年轻老师,政府公开招考部分年轻教师,聘用一些特岗教师(大多不是师范生)到农村小学。一些年轻教师上课只顾自己讲,不顾学生听,很难维持班级纪律;虽然他们知识结构新,接受新东西能力强,普通话标准,但教学经验严重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农村小学剩下的优秀老师本身的任务也相当重,他们除了本身的班级管理和任课教学,多数人还分管学校其他的工作。优秀老师的外流和教学人员的减少使得这些年轻教师缺乏有经验的优秀老师有效的指导和引领,他们只能在教学中实践探索学习,很难在短时间内担负起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担,搞好课堂教学改革也势必难以一时奏效。

4.教师教学观念转变困难。

课堂教学中多以讲授为主。无论是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思路还是师生角色意识,都与新课程和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新理念极不相符。这说明教师还没有从本质上接受新课程教学理念,观念还没有根本实现转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农村学校的教师新理念形成、理论学习效果极不理想。多数教师只是运用了新课程、新教材,但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依然是“新瓶子装老酒”。

二、农村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改革应对策略

1.扎实推进靖西市教研室多方面的教学改革。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全新的理念指导下,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效益,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农村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不少问题:(1)三维目标割裂,不明确,不符合学生实际;(2)教学内容单薄,结构松散,零敲碎打,置语文内容的整体性于不顾;(3)过分注重朗读和感悟,弱化了语文的“工具性”,训练不扎实、不到位;(4)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刻意追求课堂的热闹,花里胡哨,却只流于形式;(5)过分张扬语文的“人文性”,东拉西扯,与其他学科的内容过度整合,非语文的东西“越俎代庖”,削弱了学科特点。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形成课堂教学有利机制,才能真正优化课堂教学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和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师生得以和谐发展。靖西市教研室从2015年以来进行了以下改革:①语文技能测评工作的改革。要求城区小学和各个乡镇(管理区)小学对一、二年级学生进行语文技能测试,测试成绩占期末成绩的4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60%。测试成绩当中写字能力占10%,拼读能力占10%,朗读能力占10%,背诵能力占10%。我认真研究出好测试题,组织好全管理区师生进行测试,以此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以此辐射到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均重视语文技能训练。②一年两度学科知识竞赛,即迎“六一”、迎“元旦”知识竞赛。③期末水平测试改革,全市异校调动监考员,全市集中评卷。本校积极响应这些改革,扎实推进义务教育,除此还号召师生参加全国语文知识竞赛获得好成绩,鼓励教师加强网络学习。2016年六年级毕业水平测试进步很大,中心校获靖西市教学质量进步奖,一所村完全小学获百色市教学质量三等奖,两位语文老师获百色市教学质量三等奖。

2.促进农村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农村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偏废。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关键,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中心。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又能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学生以前陈旧的学习方式如死记硬背、被动学习、死搬硬套等必须抛弃,换之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

3.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程改革给教育界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挑战。新课程理念强调“课程即教师”,教师必须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整合者。“课程即教师”,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这就必然要求教师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不断更新,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上不断完善,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上不断提高。因而无论对于有着怎样素质现状的教师,都毫无例外地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面临着一个重新学习、全面提高和自主发展的任务,即面临着一个自主发展和适应转变的严峻课题。农村小学要加强教研队伍的建设,积极参加上级教研部门开展的学科培训、网络培训、校本培训,做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工作。我校2016年以来加强教研组建设,设立了16个教研组。

4.要求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做好以下工作:

(1)切实做好教育均衡发展工作。

(2)改革现在的职称岗位评聘制度。

(3)严格监督各个小学的评优评先工作。

(4)建立客观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

参考文献

[1]王妍平 探索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J].时代教育,2012,(24)。

[2]黄红菊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J].快乐阅读,2013,(22)。

论文作者:阮天育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0月第2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5

标签:;  ;  ;  ;  ;  ;  ;  ;  

农村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困难和对策论文_阮天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