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气息,数学气息--“复合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_复式折线统计图论文

生活气息,数学气息--“复合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_复式折线统计图论文

生活味,数学味——《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折线论文,教学设计论文,数学论文,统计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统计”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设计过程中,我尽量做到以下三个“关注”.

      一、关注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

      新课标中对“统计与概率”内容进行了调整,强调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要求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通过前期对学生的调查我了解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读图及制图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更多地落在了激发学生统计分析的意识和增强学生统计分析的能力上来.

      二、关注统计需求,感悟统计价值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需求.因此,让学生观察了南北方两张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之后,我引导他们进行比较,使他们产生了把两张统计图合并成一张的需求,并在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了复式折线统计图.

      三、关注多元比较,凸显系统构建

      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渗透比较的意识也是这节课应该予以关注的方面.通过比较南北方的降水量、南北半球的气温、统计表与统计图、单式统计图与复式统计图以及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知识、了解生活,使得整个数学课堂既有生活味又有数学味,充满了数学文化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产生使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需要,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表达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他们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及意图】

      一、激趣引入,讨论交流

      介绍:同样是春天,南北方的降水量是有区别的.北方:春雨贵如油.南方:好雨知时节.

      分别出示北京市和常州市2007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

      提问:哪张图表示的是南方常州?哪张图表示的是北方北京?你还能看出哪些信息?

      小结:从这两张折线统计图中,不仅看出了数量的多少,还看出了数量增减变化的趋势.

      二、突出矛盾,产生需求

      考考眼力,很快看出:北京和常州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有没有什么好办法一眼就能看出来每个月相差多少?

      根据学生的想法形成、完善复式折线统计图,完整地演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

      【两个城市降水量的比较问题让学生产生了把两张图合起来看的需求,而学生已经有了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将第二条折线添上去,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

      三、统计分析,体验意义

      1.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引导:通过这两组数据的比较,从图中你还能看出哪些信息?

      比较:与之前学习的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你觉得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势?

      2.分析生活中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一练.

      回忆: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吗?(图略)纵轴最下面用曲线把0~110中的数据省略了,为什么?

      概括:因为6~12岁男女生的平均身高数据集中在110厘米~145厘米之间,这样处理能让有效数据的变化更加明显.

      3.激发学生继续进行统计分析的需求.

      要了解12岁以后男女生的平均身高情况,就需要继续收集资料、整理数据、统计分析,根据统计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提问:(1)男生的平均身高大约在哪个年龄段开始超过女生?(2)比较在这一年龄段里男女生的身高变化有什么不同.(3)总体看一看6~18岁男女生身高的变化情况.

      四、主动分析,科学判断

      (情境:暑假去澳大利亚悉尼游玩)

      1.判断:带什么衣服合适?

      出示:2002年常州、悉尼各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2002年常州与悉尼各月平均温度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2002年悉尼7月的气温是最低的,是因为2002年特别冷吗?还是悉尼的气候变化就是这个规律?

      让我们再次用数据来说明.(出示1858~2002年这145年间悉尼市各月平均气温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这些信息,老师暑假去悉尼玩的话应该带些什么衣服呢?

      【老师抛出“带什么衣服”的问题后,部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感觉到了两地气候可能不一样,但具体原因、具体温度并不确定,要给老师提供建议的话必须要有数据支撑,于是,学生再次产生了统计分析的需求.这里有了两次比较,第一次是2002年常州与悉尼的各月平均气温比较,第二次是悉尼2002年与2002年之前145年间各月平均气温的比较,严谨的研究态度传递给学生一个信息:统计分析是有趣的、科学的.】

      2.判断:买哪种保温杯?

      不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哪一种保温效果好一些?

      用不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做了一个对比实验,出示数据统计表.

      为了更清楚地看出两种杯子的保温效果并进行比较,又制成了复式折线统计图.

      小结:再次根据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做出了科学的判断.

      【学生在一次次统计分析的过程中,统计分析的能力逐步提高,统计分析的意识逐步增强.】

      比较:统计表与统计图.

      3.预测:奥运会举办.

      2008年8月,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矛盾:北京是一个夏季多雨的城市.

      为了确保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在此之前,国家气象部门做了周密的统计.

      对2003~2004年和2005~2006年8月的降水量进行了统计.根据统计的数据分析,奥运会如期举行,就在8月8日至8月24日.

      4.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中美两国近几届奥运会的金牌数.

      (出示统计表)

      如果要看得更形象,可以制作成什么统计图?

      像这样要比较出两个国家各届奥运会金牌数的多少,制作成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对学生进行数据分析训练,为日后他们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奠定基础,使他们初步有了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意识.】

      五、全课总结

      闭上眼睛,现在头脑中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你今天这节课的收获,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如身高的变化、一次旅行的准备,大到重大的国际事件,我们都能通过收集数据,制成统计图,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应用这些数学知识,成为生活中的智者.

      【本节课前,教师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资料,呈现给学生的数据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富有科学性、数学味.】

标签:;  ;  ;  

生活气息,数学气息--“复合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_复式折线统计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