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姜秀贤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8)

【摘要】 目的:分析胸腹部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应用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疗效。方法:收集本科室2015年1月-2016年10月间接收的90例胸腹部肿瘤放疗患者,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共30例,行体表画线固定;B组共30例,行真空垫固定;C组共30例,行热塑体膜固定。观察三组患者的各方向的摆位误差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与C组患者在前后方向、头足方向及左右方向上重复摆放的摆位误差较A组患者显著更小(P<0.05),其中C组患者各方面上的摆位误差又较B组患者显著更小(P<0.05)。结论:胸腹部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应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误差,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放射治疗;胸腹部肿瘤;体位固定技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9-0165-02

胸腹部是恶性肿瘤的常发部位,而放疗是该疾病患者治疗的常用手段。放疗的目的主要为对肿瘤进行根治,且尽可能减轻射线对机体正常组织造成的影响[1]。但因受到患者体重、皮肤牵拉、皮下脂肪厚度及腹式呼吸等因素的影响[2],常对患者放疗时的摆位产生明显的影响,易出现摆位误差,从而明显影响了放疗的精确性。本文分析了胸腹部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应用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本科室2015年1月—2016年10月间接收的90例胸腹部肿瘤放疗患者,入组标准:(1)均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2)均能够耐受放疗;(3)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同意;(4)经本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通过。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共30例,包含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平均年龄(46.12±5.74)岁;平均体重(61.75±4.63)kg。B组共30例,包含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平均年龄(46.47±6.12)岁;平均体重(62.05±5.17)kg。C组共30例,包含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平均年龄(45.97±6.34)岁;平均体重(61.68±7.25)kg。三组患者的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三组患者均行放疗处理,仪器选用江苏海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用双光子直线加速器,放疗过程中三组均采用固定头枕、脚步固定器与上肢延伸架等装置,在模拟定位机进行摆放。A组患者胸腹部无需给予任何固定,且对参考中心进行明确时根据肿瘤部位与靶区在患者的皮肤上进行画线。B组患者使其在真空垫上取平卧位,通过激光束标记真空垫与患者身体。C组患者在模拟定位机下降热塑体膜腹杆展开,固定塑体之后明确参考中心,且在热塑体膜之上进行相应的标记。

1.3 观察指标

通过电子射野影像装置使患者分别经前后方向、头足方向及左右方向行重复摆放,分别测量各个方向的误差且进行计算。

1.4 统计学分析

收集相关数据在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经χ2检验法分析,以频数与百分数进行描述;计量资料经t检验法分析,以平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P<0.05)代表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B组与C组患者在前后方向、头足方向及左右方向上重复摆放的摆位误差较A组患者显著更小(P<0.05),其中C组患者各方面上的摆位误差又较B组患者显著更小(P<0.05),如下表所见:

注:与A组对比,*P<0.05;与B组对比,#P<0.05。

3.讨论

目前,临床上针对胸腹部肿瘤患者主要采用放疗手段进行治疗,治疗的目的主要为对肿瘤进行根治,在开展放疗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对剂量的选择进行重视之外,还应尽量减轻患者肿瘤病灶相邻正常组织受到的辐射,进而有效减轻放疗对患者正常组织产生的损伤。

与其它治疗方案相比,肿瘤放疗的耗时相对较长,并且治疗时还需多次对患者进行摆位。相关调查表明,大部分胸腹部肿瘤患者放疗时均会出现体位移动情况,其中约有11.2%的患者可能由于体位移动而出现>1.0cm的误差[3]。近年来研究表明,控制患者放疗时体位固定产生的误差直接关系到患者放疗的疗效,尤其是胸腹部肿瘤患者,在放疗时的体位重复摆位及固定难度均较大,故选择合理的体位固定技术对于确保放疗的精确度具有重要的意义[4]。

本研究结果表明,B组与C组患者在前后方向、头足方向及左右方向上重复摆放的摆位误差较A组患者显著更小,其中又以C组患者的差异更为显著(P<0.05),这提示热塑体膜固定技术能够有效固定患者的放疗体位,除了能够有效确保重复摆位的精确度之外,还可保证放疗的顺利准确进行,有效提高患者疗效[5]。

综上所述,胸腹部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应用热塑体膜固定技术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误差,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利彬,吴君心,瞿宜艳等.应用CBCT研究胸腹部肿瘤IMRT两种体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4,23(1):48-52.

[2]闫钢,詹文华,折虹等.放疗体膜固定装置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1,32(30):6339-6340.

[3]雒书朋,纪文达,王丽玲等.不同体部定位架在胸腹部肿瘤放疗摆位中的重复性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3,34(11):85-86.

[4]刘长和.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应用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2):85-86.

[5]童文侠,吴正清.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对比[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2):15.

论文作者:姜秀贤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  ;  ;  ;  ;  ;  ;  ;  

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姜秀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