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铁静态验收问题检查要点及疑难问题控制措施论文_谭伟

浅谈高铁静态验收问题检查要点及疑难问题控制措施论文_谭伟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昌景黄铁路项目部 江西省 333400

摘要:静态验收是对建设项目的工程按设计完成且质量合格、设备安装调试完毕且质量合格进行检查确认的过程,验收由建设单位配合,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监理单位确认的基础上进行。静态验收由铁路局组织,工务段成立工务检查组、电务段成立电务检查组、供电段成立供电检查组在建设单位配合下,系统的对高铁工程质量进行检查的一个过程,检查后建立各专业问题库,要求问题库闭合管理,并按时销号。只有销号率达到95%后,才能出具静态验收报告,静态验收报告结论合格后才能启动后续的联调联试、动态验收、达标评定、初步验收、安全评估至开通运营及设备移交。

关键词:高铁静态验收;问题检查要点;疑难问题控制措施;

1静态验收基本情况

1.1静态验收条件

(1)主体工程及其配套工程、辅助工程已按设计文件建成;

(2)施工单位按有关规范、标准对工程质量和系统功能自检合格;

(3)CPIII精测网报告合格,沉降观测报告合格,复测资料完备,复测成果已移交;

(4)辅助工程(含公路立交桥)已经移交完毕;

(5)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评定合格;(分部分项验收)

(6)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评定合格(单位工程验收)

(7)大临用地复垦完毕,地方职能部门验收合格;

(8)竣工文件已按规定的编制内容和标准基本完成。

1.2静态验收程序

(1)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监理单位同意,向建设单位申请验收;

(2)铁路局和建设单位向工管中心申请开展静态验收;

(3)工管中心审查后下达开始静态验收通知;

(4)静态验收领导小组组织专业验收组进行验收;

(5)专业验收组完成检查,对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整改期限、复检时间;

(6)建设单位组织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整改;

(7)专业验收组复查,合格后填写专业工程验收记录;

(8)静态验收领导小组编制静态验收报告,报总公司建设部,抄送计统部、安监局、运输局、工管中心;

(9)总公司验收专家组对静态验收情况及报告进行审查,对是否进行下一步工作提出意见,审查意见送铁路局和建设单位,抄送建设部、工管中心;

(10)铁路局和建设单位按照审查意见进行整改,整改报告报建设部,抄送计统部、安监局、运输局、工管中心。

2静态验收检查要点

静态验收对站前施工单位一般分工务、电务、供电专业进行,验收方式分为正式验收和复验,正式验收是严格按照验收规范对已完工程进行全项目验收,对存在问题纳入问题库后限期整改,复验是对问题库中整改后的问题进行验收。下面对各专业检查要点进行表述:

2.1工务专业

工务专业一般分为桥梁、线路、路外环境三个组进行全面检查。对检查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库,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施工单位提出复验,复验组按提出的问题现场逐项核查,过程中对问题库和“一处一档”签字确认,形成闭环管理。

桥梁专业分内业资料、实体质量和使用功能核查。

内业资料检查重点:(1)对竣工图、竣工用地图审核;(2)对原材料出厂合格证及进场抽样检测报告检查;(3)对第三方检测资料检查;(4)检验批、施工日志、施工记录同监理日志及旁站记录横向对比;(5)对设计变更文件、首件评估、工艺性试验资料检查;(6)分部分项、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签认情况检查。

实体质量和主要功能核查检查重点:(1)检查墩台身混凝土表面裂纹;(2)桥面、路基面防水保护层空响、裂纹;(3)墩台身混凝土保护层厚度;(4)支撑垫空鼓、支座上方箱梁底板空响、防落梁安装位置;(5)简支梁、胶拼梁、悬臂连续梁支座离缝、变形;连续梁过人孔防护;(6)吊围栏护栏、三脚架、人行步板安装质量;(7)桥台锥体排水功能;箱梁内部排水管功能;路基排水设施功能;救援疏散通道、作业门设施功能;声屏障安装质量和使用功能;维修通道使用功能;限高架防护功能等。

线路专业:检查底座板、轨道板、承轨台裂纹及缺棱掉角;轨道板铺设压伸缩缝;梁缝处承轨台距离超限;自密实厚度不足;灌注孔、观察孔混凝土高于轨道板面;扣件弹条、缺失及型号安装错误。

路外环境专业:检查下穿铁路油气管线安全性;上跨高铁线超高压电线安全净空;防护栅栏防护位置及刺滚笼安装情况;100米范围内彩钢瓦房建筑、沿线塔式建筑、水井源、“危树”消除情况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电务工程静态验收

电务静态验收专业性强,强电、弱电分工明确,通过验收发现,电务静态验收对站前单位集中在墩顶、防护墙、贯通地线阻值测试,电缆槽盖板安装质量,梁体伸缩缝处贯通地线包裹及富余量问题,CPIII桩位置与转辙机位置问题,隐蔽工程记录表,贯通地线、横向连接线、接引线连接记录等。

2.3供电工程静态验收

供电静态验收检查要点集中在锯齿孔防护问题、电缆槽积水问题、接触网基础尺寸及外观质量、接触网基础与B墙间距、接触网基础预埋螺栓、下锚拉线基础预埋螺栓外露尺寸等。

3疑难问题控制措施

3.1工务疑难问题控制措施

(1)吊围栏问题:吊围栏的问题只能单项列入问题库,所以导致问题数量庞大,严重影响建设单位考核。问题一般为三脚架歪斜、三角架与墩身之间不密贴、预埋螺栓松动、圆钢代替螺纹钢、步行板采用非标板、步行板破损等影响检修安全的问题。吊围栏的问题整改数量大、整改难,整改需拆除吊围栏重新加工安装,费时费工。因此为避免后续大量整改,吊围栏安装应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控制,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执行,安装要符合铁总及各级单位的要求。

(2)限高架问题:限高架问题分为新增和拆除两大类,地方新增下穿高铁道路需增设限高架,限高架安装高度与梁底净高差值不满足2~10cm要求时需拆除限高架,梁底净空高于5m的需拆除限高架。拆除限高架工作属于临近运营线吊装作业,需报计划给铁路局,且铁路公安需介入,手续办理很繁琐。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主要从项目建设初期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与道路产权单位签订的道路跨越协议着手,跨越协议一般会把高铁跨越既有道路、规划道路增设限高架的要求及尺寸明确,因此只要安装的限高架符合跨越协议里面的要求,可不用拆除。另外限高架的限高牌、限宽牌的数值一般保留两位小数,不能保留一位小数。

(3)桥面、路基面防水保护层空响、裂纹问题:引发防水保护层空响、裂纹的原因为纤维混凝土的原材质量、防水卷材铺设时的空鼓、雨天浇筑混凝土等因素。裂缝的处理方法采用环氧树脂胶灌缝,先在裂缝处切开一道U型槽,开口2cm,底口1cm,再行灌缝;空鼓的处理方法用注浆钉在空鼓处的四周嵌入,再用环氧树脂胶逐钉灌注,但环氧树脂胶价格昂贵,整改费用大。所以避免桥面纤维混凝土裂纹、空鼓问题的发生,施工中要加强原材料进厂检验手续,防水卷材铺设质量及封边工艺。通过路局专家经验借鉴,在防水卷材上方加放一层钢丝网片,可有效防止保护层质量问题的发生。

(4)简支梁、胶拼梁、悬臂连续梁支座离缝、变形问题:支座作为一种传力装置,可以将上部结构的受力均匀地传递给墩台,因此支座作为传力装置,在桥梁整理稳定性中起着至关作用。支座的整治和维修是桥梁管理养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过程控制中对支座问题发现不及时,或者发现问题后不及时整改,桥梁的使用寿命就会大打折扣。对待支座病害问题应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支座的观察,对桥梁应力监测要及时,对徐变数据要分析,在施工过程中检查出有离缝、变形的迹象尽早更换支座,避免把病害带入联调联试。因运行阶段整改困难极大,该阶段铁路局一般要做安全风险评估、专家论证等工作,其次是只有2个小时的天窗点整改,且各项配合费、维护费、监管费数额巨大。

(5)轨道板布设压伸缩缝

因全桥布板规则及CRTSIII型轨道板多尺寸因素,轨道板压伸缩缝的问题较为常见,属于高铁普遍问题,但运营单位一般要求对此问题进行专家论证并出具整改方案,要求整改。此类问题某设计单位出具权威性论证,明确在温度荷载、列车荷载、基础扰度变形作用下压缝对轨道强度影响不大,但不满足验标规定,建议后期要加强观测,所以为避免轨道板压住伸缩缝问题发生,在施工过程中要合理的布设轨道板,按规定加密植入底座板与梁体的连接筋,加强横向底座板模板的安装,可有效防止轨道板压住伸缩缝问题。

(6)自密实厚度不足

自密实厚度不足问题一般出在曲线段,该问题非连续性发生,只会出现在几块板上,造成该问题发生的原因为曲线段梁面标高控制不严或者底座板标高控制不严造成,自密实厚度不足问题会引发自密实钢筋网片保护层不足的可能性产生。经过国内权威专家论证,自密实厚度不足对轨道结构的整体受力影响较小,结构受力满足限值要求,对待引发钢筋保护层不足问题上,可采取自密实混凝土和底座板混凝土表面封闭的方法进行防护处理。

故此,为避免此问题发生应在无砟轨道施工初期,过程中应控制梁面、底座板面标高,并加强曲线段测量工作,只有过程中控制严格,方能避免后期整改。

3.2电务疑难问题控制措施

梁体伸缩缝处贯通地线富余量不足问题:贯通地线富余量不足,会因梁体的自由伸缩及自身的热胀冷缩导致地线拉断。该问题的处置方式一般为开槽拉出地线,保证富余量即可。但静态验收中盖板全部搭浆铺设,又属于营业线施工,机具材料超限问题,计划报批问题严重制约整改效率。此类问题应在贯通地线铺设过程中,加强这方面的控制。

3.3供电疑难问题控制措施

(1)接触网基础与B墙间距:四电接口工程是一项细致工作,关乎着站前与四电接口工程的配套使用。接触网基础与B墙的间距卡控不严格净宽不足20cm,导致后续电缆下沟槽困难,盖板盖不严实。对此类问题整改,需切除影响段落的B墙,用特制L型钢板放置此处,以保证净宽。

(2)接触网基础预埋螺栓外露尺寸不足:接触网基础预埋螺栓规范上要求外露19cm,如在箱梁预制阶段卡控不严,直接导致外露尺寸不足,后期接触网立柱安装时会螺帽拧不上或螺帽上端丝扣外露不足2cm,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此类问题在浇筑基础的时候要合理控制基础面标高,保证外露至少17.5cm,方能保证立柱安装。

4结束语

静态验收是对建设项目的工程按设计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完毕且质量合格进行检查确认的过程。通过对静态验收问题的分析及整改措施,能有效的减少实体质量缺陷的继续的延伸,有效的防止病害对高铁质量的影响,同时也为后续高铁施工提供借鉴经验,避开质量缺陷盲区。只有质量缺陷处理好,高铁的寿命才会延长,使用功能才能完善,静态验收的监管过程为保证人民安全出行,增长国明经济提供有力措施。

论文作者:谭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浅谈高铁静态验收问题检查要点及疑难问题控制措施论文_谭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