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耶东强1,2,徐泉1,2,刘仕琪2

(1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61)

【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对新生儿性小肠结肠炎(NEC)外科处理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5例NEC患儿,其中17例患儿(A组)行腹部DR影像学检查,18例患儿(B组)行腹部CT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B组手术前后肠穿孔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A组(P<0.05),漏诊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手术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腹部CT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应用中,对手术时机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腹部CT;腹部DR;手术时机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4-0045-02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新生儿消化系统急症,NEC的最佳手术时机是“将穿未穿”时,即肠壁全层坏死但未穿孔时,最佳手术时机临床难以把握,主要手术指征是肠穿孔或肠坏死,CT在检查肠道穿孔时可有效减少组织重叠的影响,其具有一定的容积数据,能够把各平面进行重建[1],本文旨在探讨腹部CT对NEC外科处理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地区妇女儿童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5例NEC患儿为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标准:肠道畸形、先天性巨结肠,胎粪性肠梗阻新生儿。

根据术前不同动态影像学检查,将患儿分为A组17例,行腹部DR影像学检查,男9例、女8例,月龄1.68±0.58d,体重2542.82±188.78g,胎龄34.52±3.56周。B组18例,行腹部CT影像学检查,男9例、女9例,月龄1.74±0.55d,体重2541.59±192.06g,胎龄34.34±3.41周。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在腹部DR使用的是X线数字化减影机,检查中所有患儿保持仰卧位,对其检查观察,重点记录观察双侧膈下和疼痛部位的游离气体。在腹部CT检查中,患儿取仰卧位,对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平扫,不进行增强扫描,扫描参数:管电流70mA,管电压120kV,层厚5mm,螺距0.9,层间距2.5mm。扫描范围膈顶至盆底。

1.3 手术时机

绝对的手术适应症是肠穿孔或肠坏死,相对的手术适应症包括预示肠坏死及肠穿孔的可能性大的症状、体征、血生化及影像学检查:比如门静脉积气、固定肠襻、腹穿阳性、腹壁水肿或红斑、腹部压痛、肠呜音消失(排除NEC以外疾病引起)、腹部包块、肠壁积气、临床病情恶化(如代谢性酸中毒、腹胀进行性加重等)、PlT计数<100.0×109L、严重消化道出血、腹部X线片未见气体的腹水,WBC异常。

1.4 观察指标

(1)记录手术前后肠穿孔诊断符合情况。(2)疗效:显效,术后无发热、呕吐、腹胀、腹泻等临床症状,粪便隐血检测阴性;有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粪便隐血检测阴性;无效,无达到上述标准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3)记录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前后肠穿孔诊断情况

B组手术前后肠穿孔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A组(P<0.05),漏诊率显著低于A组(P<0.05),见表1。

3.讨论

NEC具有病因不确切、病情发展迅速、手术时机难以把握、并发症多等,严重影响患儿正常生理功能[2]。在常规X线检查中,多按杜氏评分系统进行量化评分,主观性比较大。在CT未得到普及时,当患者的体征或临床症状出现疑似胃肠道穿孔时,主要根据对腹部的X线的检查中膈下游离气体情况的观察来进行诊断[3]。但是患者往往会因为组织出现重叠等情况,其出现阴性时也不能完全排除胃肠道穿孔,同时在判断病因时效果也不显著,使得其检查的效能相对降低,因此而延误NEC的最佳手术时机。但是在进行CT检查时,肠壁增厚、肠腔外游离气体和肠壁局限性缺损是重要诊断征象,在这三者中,肠腔外游离气体是相对容易观察到的[4]。本结果显示,B组手术前后肠穿孔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A组,漏诊率显著低于A组,B组手术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B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表明尽早的识别手术时机,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儿康复。

综上所述,腹部CT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应用中,对手术时机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罗森春.多层螺旋CT与腹部平片在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医疗装备,2017,30(8):158-159.

[2]廖俊杰,何国华,周翠屏.腹部X线量表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10):1110-1112.

[3]黄伟康,唐西平,吴志彬,等.16排螺旋CT在胃肠道疾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6,16(3):235-237.

[4]丁天一,邱云.探讨螺旋CT在诊断胃肠道穿孔部位中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1):130-131.

论文作者:耶东强1,2,徐泉1,2,刘仕琪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  ;  ;  ;  ;  ;  ;  ;  

腹部CT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论文_耶东强1,2,徐泉1,2,刘仕琪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