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纪兰:初心不改,功勋卓著论文

编者按: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42 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其中申纪兰同志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申纪兰:初心不改,功勋卓著

张 燕

作为全国唯一的一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这个名字广为人知。90 岁高龄的申纪兰现任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首届道德楷模、全国100 位“感动中国”人物、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改革先锋、“共和国勋章”等光荣称号。

走在时代前列的新中国女性

西沟,一个由河南林县逃荒人家落脚地发展起来的村庄。1943 年,李顺达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农业生产组织——互助组。4 年后,18 岁的申纪兰从山南底嫁到西沟。1950 年,她联络了十多个要好的姐妹加入互助组。

(11)粗裂地钱原亚种Marchantia paleacea subsp.paleaca 赵文浪等(2002)

1951 年,互助组向全国发出开展爱国丰产竞赛运动倡议书,倡议书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当时全国各地有1938 个互助组和1681 名劳模迎战,引发了一场全国性的爱国主义生产竞赛热潮。

式(11)中,η为经济裕度,即安装配电自动化装置后减少的停电损失多于设备投资费用一定额度的方案可行,再从所有可行方案中选取最适合的配置方案。

申纪兰记得1975 年第四届人大会上,周总理带病做的最后一次报告。“瞧见他瘦成那个样子在那儿做报告,他坐下了,大家还鼓掌,一直鼓掌,这就是大家心里头的领导人呀。总理多好呀,我们流着眼泪,见了总理那一次,再也见不上了。”那次很多人都跟她一样,掉着眼泪听总理做报告。

从1954 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到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是全国唯一的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从1978 年的第五届开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固定下来,5 年一届,人大代表要承担的职责,也不再是画个圆圈那么简单,他们要拿出自己的议案或建议。对申纪兰来说,此后的40 年并不容易。从没念过书的她开始认字写字,听新闻、看报纸,领会党的新文件、新精神,坚持每天看《新闻联播》。她曾花了40 天时间,每天早起,一字一句抄写完党的十七大报告。当年那个会为报告发言急得团团转的申纪兰,一点点成长为不用稿纸都能连续讲上几小时党课的模范党员。

其中,绝缘杆作业法主要用于配电杆塔、设备所在道路狭窄,绝缘斗臂车等绝缘承载工具无法到位的作业现场。在实际作业中,当作业人员穿戴绝缘防护用具,攀登电杆采用绝缘杆作业法进行带电断引线、接引线、更换绝缘子等作业项目时,导线与绝缘子的连接位置所受剪切力较大[2],存在导线断裂及跌落、稳固绝缘子松动等潜在危险点,若发生将导致配电线路接地短路,对作业人员造成人身伤害,故在此类型作业中一般采用绝缘抱杆对导线进行支撑稳固;若不采取稳固措施,考虑到作业安全,此类作业往往无法开展。

申纪兰受到过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在周总理家中作过客,和邓小平一起照过相,江泽民称她是“凤毛麟角”。胡锦涛、李鹏、朱镕基、薄一波还亲自到西沟村看望过她。访问过前苏联、前波兰和前民主德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受到过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越南领导人胡志明等外国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改革开放以来,申纪兰不断探索山区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农、林、牧、副生产,带领西沟人治山治沟、兴企办厂,逐浪市场经济大潮,奋力建设小康新村,西沟村的发展始终走在山西前列。

如今拥有600 多户2000 多人的西沟,成为华丽转身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这里山青水秀,人民生活幸福。这里的山绿得尤其不同,石头垒起来的育苗坑像花瓣状密布山体,树苗就在这些人工挖筑的土坑里,一点点伸展出枝叶。种树是西沟历史上一件大事,数十年下来,他们让荒山荒滩披上了1 万多亩的苍翠。

全国唯一的一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1952 年申纪兰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1953 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4 月,出席了第二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5 月,出席了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第二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大会主题是争取妇女和男人享受平等待遇,争取一个和平的世界,保卫妇女、孩子和家庭。

将回收的Fe3O4-C磁性空心微球重复用于下一轮催化苯酚的类芬顿氧化降解,根据30 min后苯酚的降解率考察材料的重复利用性。再生后的催化剂反复使用5次后,其催化能力没有明显的下降,说明该材料具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可以有效地节约使用成本。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210 人的名单里,山西代表团26 人,其中4 位女性代表,她们是劳模申纪兰、歌唱家郭兰英、刘胡兰的母亲胡文秀和基层干部李辉。

同年,申纪兰协助李顺达携手创办了闻名全国的西沟金星农林牧生产合作社,并被大伙推选为副社长。她带领妇女参加生产劳动,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

1978 年后,对于新的精神和决策,老人理解起来并不太容易,比如“包产到户”。西沟村的光荣来自合作社、来自集体。虽然起初内心充满疑惑,但申纪兰还是和年轻时一样,坚信党的方向,“自己不能理解,那是自己的水平觉悟低。”那种发自内心的坚定不移,就像西沟接待中心党支部书记郭雪岗所形容的,她对党的感情,是掏心掏肺的真。

申纪兰的歌唱得特别好听,一曲《清粼粼的水来蓝盈盈的天》悠扬动听。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领导姐妹们劳动中,申纪兰就编了好多歌:“西沟妇女呀真是行,赛过宋朝的穆桂英,事事不离场场到,每次战斗是英雄。”“走一山又一岭,小花背上去播种。”“红彤彤的太阳,蓝盈盈的水,照耀着我们来修田,不分女来不分男,三百亩河滩要修完。”

全国人大会议变化太大了,如果一定要列举一些具体细节,申纪兰想了想,说:“以前是举手表决,现在是按键,电子计票,先进多了。”还有,“现在的代表都有文化,水平都很高。”

光荣背后的低调与无私奉献

“卓越计划”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水电(与风电)动力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相关方面设备的设计 、制造、运行等技术与管理方面的专业核心技能与相关知识和能力,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为毕业生将来获得水电(与风电)动力工程师相关的执业资质或者工程师职称奠定理论与实践基础,并为继续攻读动力工程领域(水电与风电动力工程方向)硕士专业学位创造条件,以满足我国水电 (与风电)行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长、卧床时长、医疗费用、健康知识评分等一般情况均优于常规组患者的(P<0.05)。具体见表1:

申纪兰至今还住在上世纪60 年代末期建的排房里。有好多次,儿子张江平提出翻修房子,村委会与她多次商量想重建一处,但都被她推辞了。就是家里的摆设也没有一件现代化的新式家具和高档电器:正墙根是一张旧桌子,一个旧式小柜子,一张老式木床占了半个屋子。床上铺的床单方方正正补了好几块补丁。惟一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迎面墙上挂满了她与中央领导人的合影,这些照片几乎就是一部新中国的历史,大家熟悉的不少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在其间。

有人问张江平,你母亲是正厅级干部,是不是和现在的某些官员一样有钱?这话让张江平哭笑不得,他回答道:是的,母亲不算穷。2001 年6 月,她受全国保护母亲河委员会表彰,李瑞环颁发给她奖金两万元,但回来后她就捐给村里打了眼机井,让全村群众吃上了自来水;2001 年7 月1 日,她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当时的长治市委书记代表中组部发给她奖金5000 元,她又毫不犹豫地把这笔钱交给了村集体。

这些年来,申纪兰多次外出为村办企业联系业务,坐的是公共汽车,住的是价格低的旅馆,吃的是最便宜的饭菜。为了给村里办事,她每年的车费、住宿费少说也要几千元,但从未在村集体报销过一次、领过一次出差补助,反而把国家每月发给她的生活补贴“赔”进去不少。

几十年来,申纪兰不要厅级干部的工资,原来每月只拿村集体150 元补贴,这两年才拿到每月300 元。

对于金钱,申纪兰的看法是:金钱就像水一样,缺了它,会渴死;贪图它,会淹死。用来为集体、为乡亲办事,金钱如命根一般;放在自己手中,则为过眼云烟。所以,乡亲们找她借钱,只要有,她便会慷慨解囊。能还她,就收下;还不起,她也从不要。

标签:;  ;  ;  ;  ;  ;  ;  ;  

申纪兰:初心不改,功勋卓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