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出口鼓励政策的稳定性_企业经营论文

保持出口鼓励政策的稳定性_企业经营论文

保持鼓励出口政策稳定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稳定性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出口持续下降,已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那么,造成外贸出口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出口不断滑坡将给我国经济带来哪些影响,怎样才能抑制出口进一步下滑的势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经济学博士赵晋平撰文呼吁:应该把拓展国际市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为此必须——

今年头四个月,外贸出口持续下降,1—4月累计比上年同期减少7.7%,是近几年中少见的。但是,应该看到这里存在着基数较大的非正常因素。1995年外贸出口“前高后低”,1—4月与1994年同期相比增长速度高达53.1%。如果按1995年全年出口平均22.9%的增长率计算去年1至4月的基数,今年1—4月的增长速度是15.0%。由此可见,如果剔除基数过大非正常因素,尚难说今年出口已经出现了大面积滑坡。不过,1—4月的出口下降反映出的一些情况,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今年1—4月外贸出口的特点

——一般贸易出口大幅度下降。今年1—4月,加工贸易出口的增长速度为14.7%,保持了较高的水平。但是,一般贸易出口下降29.7%,即便按同样办法剔除1995年同期的非正常因素,仍然是负增长(—3.1%),和1994年同期高达30.6%的增长速度相比较,落差过大。其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经由1994、1995年1—4月的51.2%、53.1%降为40.7%。据统计,在加工贸易出口中外商投资企业经营产品占63.0%,而一般贸易出口的85.6%左右是由国有企业实现的。

——国有企业出口滑坡严重。1—4月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比上年同时期增长了40.7%,在出口总额中的份额已经由1995年的27.0%,上升到41.2%。相反,国有企业出口下降26.8%,幅度远远大于平均水平。

——纺织、服装等传统商品的出口下降趋势明显。今年1—4月,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的机电产品出口比1995年同期增长5.4%,比重有所上升,达到32.3%。相比之下,长期以来属于我国外贸出口中具有相对比较优势商品的纺织、服装等今年1—4月的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3%,占全部出口的比重也从1994、1995年同期的25.4%,下降为23.0%。

——1—4月当年出口成交部分减少。据外经贸部业务统计,截止到4月30日,外贸当年出口成交额比去年同时期减少二成左右。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作为外贸出口主体国有外贸企业缺乏扩大出口的动力和积极性,是1996年1—4月出口下滑的症结所在。

造成外贸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

——出口退税调整,出口成本上升,企业亏损增加。退税率第一次下调后,1995年下半年的出口增长速度骤降为8.7%,比1993至1995年下半年的平均速度低9个百分点。1996年初退税率再次下调,1—4月的出口进一步下滑为负增长。由于出口退税率的降低,使一般贸易出口成本上升,又缺乏“消化机制”,进一步激化了外贸体制上业已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外贸企业普遍出现亏损,在扩大出口方面遇到难以逾越的困难。

——财政退税严重滞后、外贸企业资金周转不灵。近几年来,拖欠出口企业应退税款的规模不断扩大,由于退税不能足额及时到位,造成企业利息负担加重,资金周转困难。进入1996年以后,尽管国家明确宣布:过去拖欠应退税部分两年退清,今年退税足额返还。但实际上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操作程度复杂、手续繁多,退税进度十分缓慢,并没有真正减轻企业所背负的沉重压力。以北京市为例,今年一季度实际仅完成应退税指标的12.1%。另外,第一季度北京市外贸企业仅因拖欠退税款造成的利息支出几乎占全市外贸系统亏损额的一半。据中国银行统计,全国的外贸企业的低质量贷款(即逾期未还)构成银行不良资产的主要部分,而且今年一季度比重又有所增加。中国银行已经取消了外贸优惠贷款。从1996年1月起,又进一步取消了沿用多年的对外贸企业不加息、不罚息、不停贷的“三不”政策。对于亏损挂帐企业停止提供资金支持。因此,对于那些陷入资金周转困难——亏损——还贷能力低下等恶性循环之中的外贸企业来说,所面临的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严峻的外部环境。

——外贸企业长期存在的低效率是引发出口下降趋势的内在因素。1994年以来的外贸体制改革试图把外贸企业推向市场,由于汇率并轨,人民币贬值,为外贸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出口条件,长期形成的低效率、高费用的矛盾被迅速扩大的出口所掩盖。直到汇率调整的效果被物价的上涨抵消,企业才开始真正面对市场的严峻考验,费用成本居高不下,经营亏损日趋严重的问题逐渐表面化了。全国出口换汇成本1995年一季度平均达到8.4元,1996年一季度已经上升为8.5元左右,到1995年末外贸经营亏损累计达200亿元左右。另据北京市外经贸委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3月份全市六分之五的专业外贸公司出现亏损,全年一季度累计亏损是1995年同期的3倍,并已超过了去年全年的亏损额。有些地方更为严重,如上海出现全行业亏损。有些外贸公司的经理说:过去即便亏损也不得不利用进口或内销的利润补贴出口,以保证完成计划指标,现在已经没有这样的必要了。这种看法在外贸企业中带有普遍性。

——国际市场竞争加剧,部分外贸企业转向国内市场。当前,国际市场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的比较优势商品也不断地发生变化。我国的出口产品大多数属于一般性制成品,并不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价格竞争仍然是决定性因素。出口成本上升必然导致竞争力的降低。纺织品、服装等商品出口的下降就受到这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参与国际竞争面临更大难度的同时,进口和国内消费市场相对看好,外销不如进口内销是显而易见的。根据一些综合外贸公司今年一季度经营情况来看,进口和内销增长大都在40%以上,出口只限于一些国际市场上紧缺而我国具有独特优势的商品。

出口进一步滑坡可能带来的影响

——出口进一步滑坡,有可能使全年外贸出口增长率降至5%以下,成为1986年以来的最低点,并使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降低1.5个百分点,如果政策和市场环境没有有太大变化,并考虑到季节变动的因素,1996年外贸出口上半年累计下降5%,下半年略有回升,全年出现4.6%左右增长的可能性较大。根据1990以来的经验数据,外贸出口增长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的增长速度将相应降低0.09个百分点,照此推算,如果全年出口增长低于5%,1996年经济增长率将有可能降低1.4—1.6个百分点,并由此对就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使城镇劳动力需求减少250万人左右。

——外贸出口下降和进口快速增长将会造成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并影响国家外汇收支的平衡。按照海关统计,今年1—4月由于出口大幅度下降和进口持续上升造成7亿美元的贸易逆差,从四月一日起降低关税,放松对进口的管制,会进一步剌激进口的较快增长,全年将可能再度出现较大的贸易逆差。从1—4月一般铁情况来看,贸易项目下的外汇收支尚保持39.9亿美元的黑字,但一般贸易出口下降29.7%和一般贸易进口增加18.5%形成强烈反差,如果把这两个速度作为全年的平均数来计算,1996年贸易项目下的外汇收支将可能出现12.1亿美元左右的赤字。从总体上看,今年由贸易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的外汇收支所造成的赤字可以被非贸易外汇收支的黑字抵消一部分,尚不会造成太大的外汇收支失衡,可是两项逆差对总体外汇收支以及今后外汇平衡的影响不能低估。

——出口的不利局面将直接导致外贸企业退出国际竞争,丢失部分国际市场。成本上升、亏损增加等制约因素的大量存在,必然促使大批外贸企业放弃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发展进口内销,这将导致一部我国传统商品市场的丢失,一旦这些丢失的市场被其它国家(地区)具有竞争力的商品所取代,要重新夺回市场必须付出成倍 的时间和代价。

政策启示

——应该把拓展国际市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并保持鼓励出口政策的稳定性。我国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的经验证明,积极扩大出口的发展战略,有力地带动了经济增长。其意义不能简单地认为只是增加多少外汇收入,最根本的还在于通过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促进国内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优化产业和商品结构,创造更多长期发展的机会。因此,坚持拓展国际市场战略的决心不能有所动摇。出口退税作为一项鼓励出口的重要政策,在国际上具有普遍性,也是促进外贸出口少有的符合国际惯例的政策手段之一,我们不能再重复过去政策大起大落的做法。政策调整的力度应该充分地考虑到企业正常经营所能承受的程度,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应尽快兑现应退税款,简化退税政策执行办法。为了减轻应退税不能及时、足额到位给外贸企业带来的沉重压力,对于今年发生的税款,应该规定期限,给予足额返还。前两年拖欠的应退税款,仅仅有两年之内退清的承诺还很不够,应制定半年,甚至季度的清退计划。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减少人为拖欠的因素,对有骗税劣迹的企业可能缓退甚至不退,而对合法营的外贸企业则应相应减少手续,给予保证。今年以来关税和海关代征增税值税增加幅度较大,在税收增加的条件下没有理由再拖欠出口应退税款。

——对不同的商品根据产业政策实行区别对待,保证政策的连续性。机电产品,特别是成套设备的出口,应当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办法继续进行一定的扶持。给予机电产品出口以低息贷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政策选择。为了发挥进出口银行和商业银行两个积极性,进出口银行采取对商业银行实行政策性补贴、出口信用保险和担保或委托代理的方式。另外,促使生产企业直接面向国际市场,参与竞争是外贸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之一,为了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应该取消对自营出口企业代理出口不能享受退税待遇的规定。

——促进外贸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鼓励企业实现规模经营和集团化经营。出口面临困境,正是发现问题进行调整的良好时机。应该将外贸体制改革与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相联系,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化改革:⑴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完善企业的经营机制。⑵推动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外贸公司破产清算,减少资源浪费。⑶鼓励企业兼并,促进外贸企业的规模经营和集团化。为了给外贸企业实现规模经营创造条件,应对外贸企业间的兼并与跨行业兼并相同的优惠政策。

——防止为了完成计划目标强制企业增加出口的现象。随着出口滑坡对国民经济所产生的负面效应逐渐被显露,一些地方为了确保外贸出口完成目标,不顾出口经营普遍亏损的事实,强制性地要求外贸企业增加出口。这样难以彻底改变外贸企业效益低下、无法适应市场要求的状况。只会造成外贸体制改革倒退并重新回到过去那种忽视效益、单纯注重数量的增长方式。因此,应该防止用行政手段或强制性承包指标的办法强令企业增加出口。

标签:;  ;  ;  

保持出口鼓励政策的稳定性_企业经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