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江苏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江苏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张 敏 孙梨梨

(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摘要: 江苏的河流、湖泊和滩涂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良好的生态旅游景观、国家级珍禽鸟类和野生动物。它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先决条件。然而,近年来,湿地资源不断减少,生态资源正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科学合理地发展生态旅游显得尤为关键。本文根据江苏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分析了江苏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江苏生态旅游发展的一些新的思路和对策。

关键词: 江苏;生态旅游;对策研究

一、引言

生态旅游是让游客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尽最大努力降低旅游行为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环境等的负面影响。生态旅游的概念是从西方社会传入我国的,生态旅游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又顺应全球发展生态旅游的大趋势。国外发展生态旅游的措施可以总结为发展由立法保护的、合理规划的、重视宣传和以人为本的生态旅游。而国内开展生态旅游起步晚,主要是在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等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回顾我国生态旅游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相较于国外而言,国内对于生态旅游的发展和研究成果明显滞后。国内的生态旅游还停留在开发上,在采取何种管理模式、方案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的探索。

二、江苏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江苏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生态旅游条件独特,农作物、森林、牲畜、家禽种类多、数量多。江苏范围内的不少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可供发展生态旅游,湿地资源等也尤其丰富,足以让人们领略旖旎的自然风光。江苏省政府就旅游业的发展曾多次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但对生态旅游建设并没有详实的计划。在江苏许多地区,生态旅游只注重于发展当地经济,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指导,开发商对环境过度、随意开发缺乏统筹规划。再加上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生态旅游的发展尤其缓慢。

三、江苏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COIL-20数据集是一个物体图片的数据集,包含20种物品的灰阶图片,共1440张图片,每张图片的分辨率为64×64=4096像素。每种物体在光照下从不同的角度拍摄72张图片。在实验过程中,先使用PCA将数据从4096维降至55维,然后分别运行两种降维算法。perplexity参数都设置为20,在最小化目标函数的过程中都进行10000次迭代。

1.缺乏整体统筹规划和认证标准,法律法规没有正式落地

2.对生态旅游认识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江苏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也就意味着生态旅游地各异。每个生态旅游区的特点都不同,这就是为什么难以在江苏范围内建立一致的标准,也就意味着很难进行统一规划。另外,各旅游景区发展不平衡,例如盐城湿地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没有出台统一的政策,滩涂围网养殖现象严重,生态资源遭到破坏。野生动植物的数量和种类正在减少。同时,关于生态旅游开发、建设、保护和监测的系统性法律法规尚未形成,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的设施、设备和环境评价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例如,忽视质量标准、资格认证等的规范作用,开发生态旅游园区时就具有盲目性、功利性。

本研究通过现场访问的方式发现了一个问题:当地居民和游客不清楚什么是生态旅游,更不懂得珍惜生态资源,对风景名胜区生态资源保护缺乏认识,攀树折枝,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的现象时常发生,破坏了生态原有的发展规律。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无锡生态园、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等地方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为本地人,存在专业性不够、素质不高等问题。简单来说,本地人虽然熟知本地文化、景区特色,但他们往往在将信息规范而专业地传递给游客方面存在困难,方言对他们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很多时候沟通不畅成了游客与解说员之间的障碍。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定会不断滋生,但是随着人们经验的积累,定能想出合理、科学的方法开发生态旅游,管理工作可采取以下方式:

2.怯场。怯场的生理机制是由于内心紧张使大脑皮层出现了优势兴奋中心,从而抑制、阻碍了皮层以往形成的暂时联系的再次接通。怯场因人而异,在适度恐惧下身体分泌的激素会促使肢体更灵活,大脑更清醒,心跳加速血液循环更有效,而时刻处于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对演奏来说是有益的。但过度恐惧则会出现大脑空白、冒冷汗甚至出现极端反应,而使神经紧张加剧。一般来说,性格、意志坚强、善于自控和勇于表现者相对不大容易怯场。

俗话说:“看一个地方建设得好不好,首先就得看它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换句话说,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景区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拿宿迁来说,宿迁市生态旅游景区道路交通、住宿等基础设施薄弱,可进入性差,使游客停留时间短,相应地降低了人均消费,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已然成为其发展生态旅游的瓶颈。再说到盐城,盐城旅游区缺乏旅游休息区、住宿等服务接待中心。之前全国范围内的“厕所革命”,虽然江苏的各个景区都在积极落实中,但是还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星级宾馆质量低,数量少;观赏平台的安全性有待提高;同时还需要增加垂钓平台和水上小亭的数量。景区内没有广泛使用低能耗、低排放量的交通工具,没有做到真正的低碳型生态旅游。再者,景区与景区之间交通不畅,影响了客源流动,一个景区的发展带动不了其他景区的共同发展,必定会阻碍整个江苏生态旅游发展前进的步伐。

1.科学规划生态资源,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生态旅游流行农家乐、采摘、垂钓等活动,而后兴起各个景区的纷纷效仿,游客虽纷至沓来,但是却是短暂的“应景活动”,不久之后尝试了一遍,就形成了“生态旅游不也就是那么回事嘛,各地的生态旅游都是“一个模子”里的产物,没什么稀奇”的印象。这种印象一旦形成,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它。生态旅游经营者的急功近利,再一次扭曲了生态旅游的意义,人们开始误解生态旅游,此时的经营者却不思进行产品创新,创造出特色产品,留住游客的心,而是随大流,这只会使生态旅游的发展更加困难。

3.建立健全基础设施

四、江苏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3.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4.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地方特色

科学规划是一个景区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以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为例来说,在开发湿地时,要全面规划,明确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的范围,仔细测量湿地环境,权衡环境对旅游活动的承载能力,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规模和强度,使得环境保护与享受天然生态旅游两不误。要杜绝出现围网养殖的情况,追求湿地与珍稀动物共存的可持续生态旅游。同时科学的规划自然是离不开法律法规的支持,各个城市的生态旅游建设必须有法可依。

2.提高认知能力,培训旅游从业人员

4.调整生态旅游产品结构,打造鲜明的生态品牌

我国在针叶树种营养繁殖研究上的主要方法有限,另外营养繁殖中的环境因子、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技术问题以及内源抑制物质与生根机理的关系都属于讨论的问题,但是目前对其理论和实践的探讨并不多,这与针叶树需求现状大的现象不相适应。目前,营养繁殖技术在不断更新,这些技术在针叶树无性繁殖中值得进行技术和应用研究。

柳州地处于广西北部,因西江第二大支流—柳江的流经与哺育而得名。江河的贯穿,地形的平坦,都为柳州的文明演化和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道路、房屋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应与生态环境相结合。首先,要加快交通系统建设,确保景区道路条件良好,增加景点线路数量,采取措施分散拥挤路段的客流,在城市客运站和火车站增加旅游专线的数量是最好的,给游客多样的选择。其次,应加强航道建设,如疏浚盐城大纵湖的航道障碍。还应加强旅游景区的公共设施、公共厕所、停车位、餐厅、旅馆和长椅建设,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

只有深入了解、认识生态旅游的内涵才能更好的发展生态旅游。笔者认为应从三个层面来提高认知能力。第一层面是要让民众,无论是普通游客还是当地居民,在旅游中受到熏陶和教育,达到身心的和谐,最好是在旅游过程中树立起更为正确的保护意识。要在潜移默化中告知他们如果生态旅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就会给环境和人类自身带来无法挽回的伤害。第二层面上是要从生态旅游从业者入手,他们应该接受适当的素质培训,务必使他们全面清晰地了解其所在园区的基本情况、特色项目和发展理念等。规范他们的言行举止是为了加深游客对生态旅游的印象,使生态旅游的概念更加明确,体验更加完整多样,并在游览解说过程中善于引导游客,在不同程度上参与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互动形式,从业人员最好是拥有专业知识的导游人员,这样就不会因为方言而产生不必要的误会。第三层面是景区经营者,他们要知道经济发展必须与自然环境协调以实现生态的可持续性,才能处理好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是每个城市发展生态旅游业的必由之路。盐城黄海森林公园在这点上就做得很好,园区内机动车禁止入内,有专门的观光车和可租赁的自行车供游客自由选择,在这一点上园区全面贯彻落实了生态旅游的观念。

一旦生态旅游产品形成了一种品牌,也就会变成一个地域的旅游象征,势必招来源源不断的客源。江苏宿迁生态旅游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初期。目前,它以生态观光产品为基础,呈现出单一的产品结构,没有设计出高品位、高档次的生态旅游产品,也还未形成配套旅游产品。特别是缺乏具有互动、参与和享受性质的旅游产品,游客的回访率低,严重制约了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此时,我们要学会转变思路,大力发展体验旅游、度假旅游、休闲旅游等多种生态旅游产品,增强文化性、互动和参与度,以满足旅游者不同的旅游需求,逐渐由低端产品向高端和高品位产品看齐。再说到苏州,苏州园林设计方面要有整体旅游产品结构理念的同时,要避免出现产品雷同的情况,尽量使得每个园林设计都独具特色,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

其他城市应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因地制宜地满足市场需求,使生态旅游产品具有当地的风土人情。就如同每个地域有每个地域的特色,因而在进行品牌打造时,应懂得灵活变通,恰当地将本地文化于无形中融入其中,使得品牌文化极具“生命力”。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农家乐、采摘园,理应挖掘当地已有的民俗文化,引进本地产品、手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形成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生态旅游品牌,最好是以一种令人过目不忘、意犹未尽的形式展开。与此同时,这一举措定能增加带动当地其他经济形态发展的可能性。

中俄界江地区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糅合的地理空间,具有突出的地域色彩和民族特色。然而,当下中俄生态旅游产品设计尚未充分发掘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在研发过程中缺乏地域特征,产品大量的的借鉴与模仿,面临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当地众多旅游景点一味地粗放式开发、建设与管理,缺乏对生态旅游的深刻理解,片面地追求经济利益必然忽视了当地生态旅游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广泛存在。无特色、同质化的盲目开发不单会造成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会最终导致当地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

五、结语

生态旅游是完成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选和必然选择。这是一种将文化性和参与性有机结合的绿色旅游产业。发展生态旅游需要从江苏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通过建立健全基础设施、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因地制宜的创造出符合自身的生态品牌,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为保障,激发旅游者的旅游积极性,促进江苏生态旅游的发展。从而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最终实现可持续和科学的和谐发展。本文只是简单地从法律、基础设施、产品品牌等几个方面初步对江苏生态旅游进行研究,其成果和收益还是甚少且较为浅显的,资料收集上面还不齐全,研究也不够深入细致。将来,我们定会从其他方面,如融资等角度来挖掘江苏生态旅游发展的契机,使得江苏生态旅游更焕发生机,形成体系、永续发展。

“敢为人先、抢抓机遇”。苏州人民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第一”和“唯一”的背后是认清大势、抢抓机遇。改革开放后,苏州诞生了全国第一个自主开发的工业小区、第一个与国外合作开发的工业园区、第一个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第一个设在县级市的国家级高新区、唯一一个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和开展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的开发区,这无一不是“闯”的结果,无一不是“敢为人先”的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还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先行先试,争取到一大批含金量较高、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牵引作用较大的改革试点,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累计实施130项重点改革任务。

参考文献:

[1]张艳兰.江苏盐城生态旅游业发展研究[J].经济视角(下),2013,(07).

[2]朱元秀.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江苏沿海生态旅游发展与竞合条件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4):1~5.

[3]杨心怡,王丽君.生态旅游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提升途径——以无锡生态园为例[J].江苏商论,2014,(10):36~40.

[4]罗春燕.江苏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产业链建设研究[J].农业经济,2017,(07):27~29.

[5]孙朝晖.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144~147.

[6]白延飞,王子臣,吴昊,王海芹,沈建宁,吴田乡,管永祥,梁永红.江苏省农业旅游中的生态保护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32):11406~11408.

中图分类号: F590.8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2096-3157(2019)12-0077-02

作者简介: 1.张敏,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生。

2.孙梨梨,(通讯作者)指导教师,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

标签:;  ;  ;  ;  

江苏生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