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电视业务模式与付费电视业务模式比较_中国广电论文

传统电视业务模式与付费电视业务模式比较_中国广电论文

比较传统电视和收费电视商业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视论文,商业模式论文,传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传统的电视经营,在我国就是广告经营,因为我国的电视经营90%以上都是靠广告,可以坦率地说,中国电视界的多种经营基本上是失败的。收费电视的模式应该说才开始不久,现在还在试验中,根据我们在苏州、青岛、石家庄等地的考查,还没有形成规模。

首先是怎么样把握传统电视经营模式的问题,这是话题的一个出发点。广电产业20年增长了52.5倍,平均年增长是2.6倍,发展相当快。1982年的产业规模是9.8亿元,是100%的国家拨款;2002年的产业规模达到514亿元,国家的拨款下降到15%,就是说国家给了广电75亿元左右,自己的创收达到了85%,是439亿,其中广告的创收达到260亿元左右,另外的一半是网络上的收入,是由有线电视的一些基本收费构成的。总的来说,广电是靠自身的经营发展起来的。但是,这个发展纵向比是可以的,如果是横向比的话,就不怎么样,因为我国的电信系统到2002年已是4000多亿的规模,和他们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但不管怎么说,这20多年来,广电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其中广告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第二个所谓的广电经营市场结构,我认为这是一个结构简单,但是影响又多元复杂的一个结构体。广电的经济模式其实是非常简单的,它的产业链从节目的生产、节目交易到电视台到受众,完成一个循环,非常简单。中间有两个是它的主营的东西,一个是广告的收入260亿,另一个就是节目市场的交易。在去年我们作的中国电视市场报告里面有个测定,节目的交易的规模大概有70-80亿(网络是分离出去的,所以我们不计算在内)。但是它所遭遇到的影响很多,政治、经济、文化等,另外还有资本的影响、高新科技的影响等等。结构比较简单,但是影响很复杂,这就造成很多人为的、政策的和市场以外的因素在左右着我们自己的经营。这是广电的一个现实。

再往深里说,我们可以看到,和一般的媒体相比,广电的广告收入占了很大的比例,我们1998年做过一个研究,当时四大媒体69%的收入来自广告,但是我们在2000年做100家广电经营单位研究的时候,发现广告的收入占了95%。越是大的电视台,越是大的电视机构,它的广告收入的比重就越大,江苏的、北京的,包括中央电视台,广告收入都超过95%,所以我们说传统的电视经营,实际就是广告经营。广告的好坏决定了电视的走势,这个结论是可以成立的。

在这里我们要问一个问题,这也是与我们今后所谓的收费频道有很深的关系的一个问题,就是20年前我们的经营起步的时候,为什么放弃了所谓的收费的模式,而选用了广告的模式。道理很简单:第一,政府没有钱。第二,经营者没有钱。第三,老百姓也没有钱。因为穷,我们就选择了一种低投入、低风险的商业模式,这就选择了广告。不花钱,时间一出让,我们就有节目了,节目一带动就有广告,有广告就有收入,这个很朴素的经营哲学一直对我们现在的经营者有很深的影响。

中国人民现在能看到那么多的电视频道要感谢广告,没有广告就没有广电的今天,也没有我们电视剧的繁荣。但广告太多也实在令人烦恼,这是非常矛盾的一个问题。我们再分析一下,在广告背后,它所构成的模式为何。我把它称为电视经营所谓的三大支柱,三个支柱支撑起我们的事业大厦。第一个支柱是低成本的广告收入支柱,这种低成本的扩张、发展,形成了我们现在的很多经营者有一种不计成本的掠夺性的经营习性,最典型的就是电视剧。我们今年做了一个电视剧市场报告,获利最大的是电视台,其次是明星,最后才是电视剧的生产者,生产者的风险是最大的。电视剧市场为什么经常是风雨飘摇,就是因为生产者备受歧视。但其结论也很有意思,我们的电视台80%的创收是靠电视剧,电视台生产电视剧只占20%都不到,电视台的80%的精力是作新闻专题和其他栏目,它的创收没有超过20%,这也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数据。第二点,由于广告经营本小利大,多元经营又基本上失败,就固化了单一的经营结构。既然是这样一个很怪的结构,低成本高利润同时又单一的,应该是非常脆弱的一种经营体制,这个时候就有第三个支柱,就是垄断,就是保护体制。这个体制原来是对经营者提供一种庇护,到了今天就成为我们非常重要的经营资源。所以我说这是电视经营的三大支柱,它就是我们模拟时代传统的经营模式,这样我们对它的脆弱性就有一个更深的把握和了解。

2002年广告市场,是903亿的市场规模,电视广告大概是231亿,这和广电公布的260亿有个差额,广电方面更多一点,我也没法解释。广告市场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它连续高速增长之后,在90年代中期以后增长速度就逐年地下滑,了解这个下滑的过程,我觉得有三个角度可以去把握它,第一个就是90年代下半期以来,进入了一个行业的结构性的调整,原来的低起点高速度就转入高起点低速度,这一点全世界的广告业都一样。十多年,通过这种高速增长,过了一段时间它恢复了常态,这个时候到了GNP0.8左右增长速度就趋缓,在这点上中国的广告业也一模一样,因为在2002年和整个GNP的比正好是0.8,所以今后,经营者也可以告诫自己一声,广告高速增长的神话时代不会有了。

第二点,广告行业特别受环境的影响,因为它是一个依附性很大的行业,如果经济发展上下起伏,它也会上下起伏,而且这个起伏性更大。以美国为例,就是9·11以后,它的上下起伏和GNP比就剧烈得很。这也是告诉我们,我们的广电系统把自己的基座建立在广告之上,其实有很高的风险系数。

第三个要说明的是,广告业本身正处于一个分化重组的剧烈的震荡阶段。它自身的内部就在震荡,这里面包括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它内部的职能转变分工,所谓咨询公司、媒介购买等等,还有一种是政府对它的看法不明朗,所以我说从三个角度来看,它的确是这么一个过程。我们再往深里走的话,就是看电视广告的经营,总体来讲整个大势是走弱的,因为广告本身在下滑,1996、1997、1998年它就一直低于整体的增长水平,到了2001年低到底点,2002年有一个抬升,这就是为什么广告的竞争是那么的激烈,因为它整体的走势就是这样。

走弱的原因在哪里呢,第一,整个大众媒介的效果弱化,这个大众媒介的效果弱化和消费有关,当消费出现分众,出现细分的时候,你还用大众媒体原有的手法去宣传,广告效果当然就会弱化。第二就是广告主的进出,因为每年广告的起来和下去和广告主的进入、退出有极深的关系。连续的几年,中国的广告业聚在前面的都是药业、家电、食品,直到去年调了个,由房地产进去,而房地产进去了,又和电视没有什么缘份。分流的广告是户外媒体和网络媒体,对电视媒体有很大的影响。这是一个大的趋势,这也是广告主的一些变化,从这几年来讲,它都有一个调整。另一个大的趋势,是竞争,我形容它就跟中国古代的三国演义一样,最激烈的层面表现在中央台和省级上星台的冲突;省级的上星台又和城市台直接碰撞;中央台又避开了省级的上星台,直接和市台接盟。

这些竞争隐含了两个东西,一是广告收入空间的缩小,因为2002年全广电系统的广告收入是280亿,比上一年增加了9.9%,但是十年前的增长率是75.06%。第二个来自广电很重要的收入是有线电视用户的收入,这个增长也在趋缓,因为有线电视的收缴率达到了90%以上,用户发展空间也在缩小。因此我的结论是:1、单一的商业模式;2、频道的供过于求;3、强势媒介也就是老大的这种竞争方式,造成了兄弟相残愈演愈烈。对此我有几点归纳:第一,2003年的竞争还在激化。第二,以电视剧为主打的竞争策略导致了成本的增长和节目方式的雷同,因为电视台80%的创收靠电视剧,所以大家都以电视剧为主打。安徽台还发明了“集束炸弹”,把电视剧连起来播、串起来播,一播八集、十集,其实是极端地浪费资源。还有一个就是代理制的消亡,很多的电视台已经绕过了代理公司直接和客户联手,直接谈判价格。最重要的,也是最要命的是2003年的整个价格战彻底破坏了广告经营的生态环境。

更深层的危机我认为有三点:第一是观众对广告的过量表现出极度的反感,这是非常明显的。第二是广告主对广告效果的一种失望,明智的广告主认为如果这样的话,那主流媒介的经营就是垃圾世界。第三是专业代理无利可图,使得经营质量和服务质量下滑,这是最深层的危机。大家为什么都关注收费频道,当传统的电视经营逐渐走到困境的时候,那么另外一种经营模式会越来越受到关注,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市场也是这样。

我们要谈的第二个大问题就是我们现在谈的收费频道的问题。我把2003年看作是数字电视突破的年份,这个突破就是以机顶盒为代表的一种政策选向,归纳广电的三大战略,我觉得几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机顶盒的整体平移,它有自身的发展规划,2005年要达到3000万台。一个是收费频道不带广告,而且要逐步地开放频道的开办主体。重要的是在市场的场合里有四个角色登场:内容、传输、用户、监控,表示台、网络、政府的各自职能的转变,我觉得构成了2003年数字电视的基本构架,还有时间表。

2003年之所以重要,我认为有三点,因为在过去,数字电视的实施过程争论最多的问题是先有内容还是先有硬件,是硬件有了还是内容跟进,争来争去。做硬件的人老责备你的内容不行,做内容的人老说你硬件不行,是先有鸡再有蛋,还是先有蛋再有鸡,争来争去,但是到2003年就把这个蛋打破了。老百姓不管你是广电的电容还是非广电的内容,只要有个盒子,他就会往盒子里放内容,这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说硬件先行,科技引领了这场变动,这是我的第一个理解。

第二个理解是,四个平台的出现,角色的重新分配和开放等等,很重要的一个是左右开弓,引进竞争。中国的经营者最大的毛病就是有秦始皇的野心,但是没有秦始皇的能力,把这个市场搞乱了。现在我们回到现实上,我们没有秦始皇,我们就春秋战国,平等。

第三个也是很重要的,先易后难,做活存量,这是很重要的思路。广电这几年搞集团化,我认为现在还没有看到成功的。为什么,因为集团化的主要内容是整合存量资源,其实整体的改革应该放在增量方面,存量你不要动它,把增量做活了,它就会带来一些可喜的变化。

从模拟向数字的转移,机顶盒本身成为一个关键的突破口,采用收费的模式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这种时候,收费电视对传统电视的冲击也是非常巨大的,这种冲击产生了三个重要的变化:一个就是电视由屏幕向平台的转变,它不是屏幕是一个平台。第二个就是节目向内容的转变,过去我们所谈的广电就是谈节目,实际上错了,事实上大量的是内容。第三个就是观众向用户的转变,过去是看,现在是用。包括我们说营销的一些转变也是在这里。

这样,就产生了几个很重要的变革,首先频道的管理体制就得变革,以广告收入为主的商业模式也得变革,以管制为主的内容控制也得变革,这个变化是机顶盒带来的,我觉得这个变化是很深刻的。第二点对传统广告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因为观众会分流,会朝着综合化和类型化分流。电视的评价体系也会变的,从过去单向的覆盖率向细分的互动性去转变,另外有多种媒体的选择,观众的数据库营销也就成为现实。数字电视、收费电视的出现,引起传统广告收入的减少,这都是有目共睹的事实,香港、日本、美国、英国都有这种报告。中国大陆收费电视的出现也会引起整体的广告下滑,这也是个事实。那么很长时间我们会有一个双重的结构存在,既有模拟时代的广告经营方式、评价体系、内容特点和观众特点;同时也有数字化时代的这种收费频道的媒体评价、内容特点和观众态度,这都是有一个过渡时间。电视台要么把自己作为一个内容的提供者,要么成为综合公司的管理者,频率、频道、报纸、杂志都会要介入。作为广告的经营单位,他也会变,他不光是单纯的一个时段销售,他会将免费频道和收费频道都纳入他的经营范围。在这点上我说是台的角色和内部分工将随着广告的经营而变化。

第三,角色的转换也是这样,内容平台,服务平台及传输平台都会在同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上进行市场竞争,对中央台有机会,对地方台也同样有机会,问题是看你怎么组织你的资源和你如何进入这个市场。

第四个是组建新广电的产业链,因为过去的产业链非常简单,完成了节目的播出就完了。大家不是不明白节目可以赚钱,但是每个台都明白节目卖的那些零七碎八的钱远不如广告的收入,所以没有任何的积极性。今后的产业链就会延长,会逐步实现他的价值。

第五点就是整体的商业模式的变化,会从垄断变得开放,从单一的变成多元的收入结构,从低成本变成高成本的收入结构。那么收费频道其经营空间在哪里,这也是大家经常关注、讨论的问题。我觉得,现在的综合频道如同报纸的经营,未来的收费频道如同杂志。杂志的经营里,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在四大媒体里面有三种媒体主要是依靠广告收入,惟独杂志不是主要依靠广告的收入。2002年的数字,期刊的收入总数是87亿元,其中广告是10亿元,占了13%,也就是它百分之八十多的收入是靠其自身的发行来维持。出现了很多大杂志、小广告,像《读者》、《知音》等杂志发行量特别大,但是它的广告不大,发行量四五百万份的杂志也出现了。中国的杂志是非常怪的,大杂志、小广告;小杂志、大广告。什么是小杂志,是《时尚》、《新周刊》,十几万、二十万份,但是广告大,它和那些几百万份的杂志比,发行量很小,所以它的经营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个人的需求是我们最重要的市场动力,我就举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手机市场政府也没有政策引导,学者也没有预测,就是这么个手指摸来摸去,点来点去,2002年就90个亿,2003年突破200个亿。200个亿就相当于我们20年的广电经营的230个亿的好大部分。毛主席说得特别好:“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其实市场就是这样,所以我们说做收费频道能不能生存要学习这句话,做杂志能生存,为什么我们不能生存。今天记者也问我收费频道能生存吗,我说怎么不能生存,中国杂志有九千种,做得好的杂志有,做得非常不好的杂志也有。5块钱一个月的收费能不能实现,当然能实现,我就举个简单的例子,北京妇联以前出的《妇联生活》谁也不要,后来它出一个叫《职业女性》卖得不错,有十来万份,经常出一些办公室恋爱故事、防狼十八招等等。在前年还出了一个杂志,叫《妈咪宝贝》,一出就很厉害。《妈咪宝贝》这种杂志我们也可以叫“专业频道”,中国13亿人,有7亿是女性,有4亿是有生产能力,有2、3亿是潜在用户,最起码有几千万人是你的电视收看者,而且有必看性。所以我说收费频道必须把我们原来综合频道的概念铲除掉。必须是细分,必须是特意的,是用户所必需的。

第二个经营空间是利用它的多频道去搭建资讯服务平台,小的地方最好做资讯平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资讯越来越本地化,本地的资讯成为我们最大的市场,我们说电视购物可以,我们说分类广告也可以,游戏博彩也可以,电视黄页也可以,在日本,有一本招工杂志卖得很便宜,100日元,厚厚的一大本,里面有很多招工的短信,但是它每一条都是有含金量的,那它就很值钱。资讯是非常值钱的。这次到青岛去看也是很震撼,那里各种各样的资讯平台很丰富。所以政府也好,商家也好,对这个平台都很在意。经常有些地方台跟我讨论,我们发展怎么样,我说你们要是做广告,你的市场不值钱;但是你要做资讯的话就很值钱,所以我认为这是很大的一个商机。

今后,从整体战略构想,有三点:一个是有很明确的战略定位,内部的整合,跨媒体的经营应该是考虑的问题。第二个应该是尽快地进入产业链的源头,也就是说资讯的源头,节目的源头,素材的源头,这是任何一个正规的媒体经营者所必须考虑的问题,但是恰好我们对这种资源性的东西不很重视。第三个就是学会品牌的经营,因为媒体的资产不在于实物,不在于设备,而在于品牌,品牌才方便你的捆绑合作。结论是说,中国的广电从经营来讲有20来年基本上是独腿英雄,靠广告支撑,到了今天已经疲惫不堪,所以要伸出另一条腿,这就是收费经营,这样电视业才能够两腿站立。

标签:;  

传统电视业务模式与付费电视业务模式比较_中国广电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