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决策:效应理论及其发展_创业论文

创业决策:Effectuation理论及其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论文,Effectuation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世纪80年代以前,大中型企业面临相对稳定的内外部环境,管理者主要关注如何高效完成企业目标,与此呼应的MBA教育也强调以目标为导向、以预测为基础的推理方式,即首先确认任务目标,预测潜在回报,评价每一个备选方案的机会成本,然后挑选出最佳途径.用过去的数据所得出的趋势外推以预测未来的可能性,如果内外部环境相对稳定,这种方法就能够发挥作用,预测愈准确,决策愈成功.

社会变革、竞争加剧、高度不确定性和快速技术进步使得大公司地位开始动摇,人们关注的重心转向小企业和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尤其互联网革命以来,新企业所面临的成长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企业目标不再清晰,市场需求有待挖掘,主导技术尚未确立,创业者进入了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更有甚者,超出预期的突发事件——例如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型企业的致命性影响——足以改变商业环境的基本结构,使得以预测为基础的推理方式越来越受到置疑。简单回顾早期互联网产业历史:1993年NCSA发布第一代浏览器,1994年网景公司成立并于次年8月在纳斯达克上市,1995年6月亚马逊公司成立.尽管现在每个人都明白浏览器的作用和亚马逊的巨大商业价值,但如果回到1995年,整个互联网产业尚未出现,杰夫·贝佐斯无法清晰指出公司方向:没有历史数据可以研究,没有同行标杆可供参考,没有合适的预测模型,甚至顾客需求都无法确认,整个行业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那么,创业者怎样做决策?如何为不存在的市场制定营销战略?如何为不可知的未来确立财务计划?如何为尚未成立的公司招聘合适的员工?资本市场如何为尚未出现的行业公司评估价值?

上述问题极具理论和实践张力,挑战传统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假设基础和理论体系.20多年来,创业研究已经开始形成独特的理论建构,为解答上述问题提供了可能的思路.本文指出由于创业情境的特殊性——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的影响,主流管理研究和创业研究所秉持的经济学、社会学基础假设发生深刻变化,创业研究需要在对创业现象进行抽象和提炼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视角和解释逻辑.Effectuation作为一种可能为创业研究做出重要理论贡献的新理论体系,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文着重介绍Effectuation的源流、内容、原则、过程和适用范围,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 创业研究挑战传统管理基础假设

知识和技术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经济增长方式,创业活动成为就业、创新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创业研究伴随着创业活动的蓬勃发展获得了丰硕成果,学者们已经认识到研究应该深入创业过程内部,关注企业生命周期前端机会识别与开发、组织生长过程、创业者独特行为等问题,并不断向微观层次深化.来自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学者从不同学科背景和理论视角探讨创业现象,并把各自领域的模型和概念引入创业研究,各种观点相互碰撞、交叉融合,创业研究有望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然而创业现象本身纷繁复杂,既有成熟企业为了适应新环境积极变革追求创新、承担风险,又有新企业克服新进入缺陷、追求成长.虽然某些理论从某个角度确实能够解释某些现象,并且给创业者以启发,但是创业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创业独有的情境下产生的一些特殊问题很难用现有理论加以解释和说明,甚至现有理论所遵循的基础假设本身就不符合创业情境.

经典职能管理和战略管理产生于稳定的市场环境,遵循经典经济学和社会学的基础假设,符合因果理性,认为过去的经验、模式、方法对未来问题的解决能起到一定作用.如果在某种程度上管理者能够预测未来,就能够指导下一步的行动[1],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系列的模型和工具(如ERP、管理信息系统、平衡记分卡等)用于决策支持.随着竞争环境快速变化,面对不断增长的业绩压力,具备创业导向的公司更容易获得成长[2,3],管理者需要通过开发新产品、进入新的区域市场、从事多元化经营等方式实现公司成长.因此战略管理开始关注变化的市场,关注竞争的动态性和互动性,关心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强调战略柔性、速度和创新[4].但其基本逻辑依然遵循因果理性:企业的决策和行动建立在公司目标以及预测竞争对手反应和行为的基础上.此时,企业的目标是已知的,可能的方法是既定的,管理者需要做的只不过是从几种可能的方法中挑选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或者回报最大的一种,使企业获得最大化利益.

新创企业缺乏必要的资源、声誉、组织结构、管理和控制系统、企业文化等关键要素,挣扎在生存边缘,同时新兴市场尚未形成明确的需求、稳定的供给、清晰的市场架构和制度(如渠道、产品标准、行业组织、企业边界等),新兴市场的创业活动面对双重不确定性,不仅需要考虑外部不完备的市场,还需要在高度资源约束下创建新企业并确保成长.与成熟企业相比,其决策行为基础完全不同.

1.1 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创业者面临不确定的世界[5],无法进行准确预测,也无法提前确定目标[6];而且环境不是独立的,参与者的行为可以改变其所处的环境[7].但是,市场不存在并不意味着需求不存在,可能只是缺乏部分甚至全部构成要素,如原材料、分销渠道、技术、人力和财务资本等.这是一种全新的市场,可能是从现有市场中创造出的新的市场细分;也可能潜在的需求和供给都存在,但缺乏足够的财务和人力资本.此时缺乏信息是市场不存在的主要表现:不仅无法描绘清晰的未来,甚至没有明显的历史[8].面对如此不确定的环境,创业者的决策行为受到了挑战:无法预先知晓可能发生的事件结果的概率分布,甚至结果本身都有可能是未知的,因此决策者无法通过转嫁风险降低未来可能的损失.不确定环境决策的经典例子是罐中取球的模型①,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习得的未来是能够预测的,则通过预测控制未来是有意义的.

考虑到理性决策方式仅在风险情境下有效,决策者需要计算期望回报和可能风险的关系,并要求必要的风险报酬作为补偿.面对不确定性的可能的方法是:①降低不确定性,使其到达风险(即统计概率)的程度,然后依据风险决策行事;②如果无法降低不确定性,那么就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5].传统管理方法必然要求充足的数据:可能是真实的历史数据,也可能是通过市场调查、实验等方法获得的统计数据,以便在这些数据基础上进行估算和决策.因此,审慎的理性决策包括五个阶段:识别问题或机会;收集信息;提出一系列方案选择;评估每个方案的期望成本及收益;选择最佳方案[9].

然而在创业情境下,创业者面临的很有可能既不是确定的风险概率,也不是可以通过简单试验获得的统计概率,而是事先无法预知和估计的奈特不确定性:每一次罐子里球的颜色和数量都在变化,并且无从预测,甚至游戏规则都尚未确立,在经济学家看来,此时的创业决策需要“直觉”、“智慧”和“抉择”[10],而不是在期望利润基础上的投资.

1.2 同质性、机会主义和风险厌恶

传统经济学和社会学已经在特定前提假设下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新古典经济学把企业视作一组未来的现金流;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企业是一种稳定的契约网络;进化理论,即资源观和能力观认为企业是一组核心能力的组合,以便在市场上提供持续竞争优势.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以企业为中心,人(创业者、员工、股东、利益相关者)是企业绩效的一个要素;同时假设人是理性的,个人能够合理利用自己的有限资源,通过计算期望回报和对不同方案机会成本的比较,获取最大的效用、利润或社会效益.这些理论假设背后的一般观点或元假设(meta-assumption)认为,在固定的分布下依据心理或其他指标人们可以根据适当的类别进行划分,同一个类别下人的目标和行为是同质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常用的分类假设包括机会主义、风险厌恶等.

传统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不得不假设人类行为的同质性(homogeneity),否则就没有办法进行抽象和分类.然而人类行为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尤其是在不确定情境下.这种多样性包括:①异质性(heterogeneity),每个人都不一样;②易变性(lability),人们行为、特质、偏好、文化、制度随时间而变化;③情境性(contextuality),人们行为依其当前角色,如某人也许在跳伞时高度风险厌恶,但在牛市里抛售股票却毫不眨眼[11].这些多样性不需要假设,因为真实世界的人类行为本来就如此.

经济学假设人的行为受到机会主义主导,机会主义既存在于个人层面,也存在于企业层面.由于竞争性市场结构天然具有不完全性,必然包含机会主义行为的诱因[12],当存在寻租空间时,企业必然会做出以损失合作伙伴潜在利益为代价的单边行为[13].由于其普遍性和对绩效的显著影响,机会主义行为在战略研究中被广泛关注.但在现实世界中基于机会主义的假设可能存在某些误导,一些研究对传统的机会主义行为提出了挑战[14].如:①人们不总是自私的,也不是完全无私的;②一个人也许有些时候无私,有时却相反;③在某种情形下人们主要是机会主义的,但同时对他人也是无私的.生物社会学和灵长类动物学[15]和Simon[16]的研究表明,聪明的利他主义和互动的利他主义比自私的机会主义或理想的利他主义更有利于生存和种群进化.人类行为很多方面的表现往往不同于经济人假设,尤其是在未知和不确定条件下人更多地受到心理、历史、文化的影响.

风险厌恶假设在创业情境下也受到挑战.按照传统的预期效用理论,在面对赢利预期的选择时,人们倾向于选择预期值可能较低但更具有确定性的预期,显示出风险厌恶的偏好特征.但是Kahneman和Tversky[17]通过调查和实验发现,在不确定条件下人们并非总是对风险持厌恶的态度:在面临可能的赢利预期时,人们倾向于选择具有确定性的预期,显示出风险厌恶偏好;而在面临可能的损失预期时,人们倾向于冒险赌博,显示出风险追逐的偏好特征.另外,一些对风险厌恶进行元分析(meta-analyses)的研究表明,创业者在这方面的特质与创业企业的绩效没有明显线性关系[18].

创业情境下对同质性、机会主义和风险厌恶假设的挑战动摇了传统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假设基础和理论体系.虽然多学科知识相互交融,例如来自社会网络理论、制度理论、认知理论、战略理论等领域的模型和概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某些特定的现象,但对一些基本问题仍未能做出普遍认可的解答.创业管理需要在对创业现象进行抽象和提炼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研究视角和解释逻辑.美国学者Sarasvathy提出的Effectuation理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向.

2 不确定条件下的创业决策:Effectuation理论概述

Effectuation是学者为了抽象创业现象,探索创业本质所概括的一种超越古典决策逻辑、创业者所特有的行为方式,可能是目前解释创业者在不确定环境或市场不存在的情况下创建新企业的独特行为的最有说服力的理论之一.这种行为方式异于人们习惯的因果(causation)逻辑,它的出现一方面与环境不确定、未来也不可能完全预测的现实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又是对传统因果逻辑的补充与发展.Effectuation是指创业者在不确定情形下识别多种可能的潜在市场,不在意预测信息,投资他们可承担损失范围内的资源,并以与外部资源持有者互动过程中建立利益共同体的方式整合更多稀缺资源,充分利用突发事件来创造可能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充满不确定性并难以预测的环境中,具体任务目标无法明确;但创业者具备的资源或拥有的手段是已知的,他们只能通过现有手段的组合创造可能的结果[1].

因果逻辑从给定的目标出发,重点在于从现有手段中筛选出最优方案以实现预设目标.而Effectuation通常是从一组给定的手段开始,重点在于从这组手段中创造出可能的结果.因果逻辑关注在给定的目标和可能的手段下应该做什么;Effectuation则强调在给定的手段和可能出现的结果下可以做什么.在这里,目标不是预先设定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目标根据创业者和利益相关者的设想不断加以调整.

具体而言,Effectuation适用于以下情境:①创业者有一个明确的创业意愿,或者为了实现某些想法,或者为了自己当老板;②创业者规划的产品或市场在主观上是模糊或不存在的.需要注意的是,客观上产品或市场有可能存在,也有可能是一个尚未创造出的市场,但此时主观上存在与否与创业者自身掌握的信息和认知有关.因此,创业者无法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或财务目标,也难以制定一系列的子目标,那么也不能明确需要投入的资源和能力.在一般人看来十分暗淡的前景中,专家型创业者(创业多次的成功者)却能发现机会,采取异于因果逻辑的方式开创新事业:审视人力资本(知识、经验等)、社会资本(社会网络等)、资源(资金、专利技术等),然后基于这些创造结果的手段,在市场中以共负盈亏的方式寻求外部资源持有者,获取更多资源和合法性来降低不确定性;同时,充分利用不确定环境下随时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来实现先前的愿景.最终,创业者创造了出乎意料的成果,而在一系列成果基础上,市场或产品开始逐渐成熟,环境逐渐确定,创业者从Effectuation的方式逐渐向因果逻辑的行为方式转变.

Effectuation理论源于Sarasvathy对创业专家的观察和研究.Sarasvathy从美国1960-1985年最成功的创业者及年度国家创业奖的获得者中邀请了27个研究对象,分别对他们进行为期2小时的实验和访谈.受试者要求针对一项假想的创业企业回答创业过程中面临的10个决策问题.研究者对实验和访谈过程全程录音,并对录音采用口语报告分析法(protocol analyses)进行编码.结果发现创业专家一些特别的行为和逻辑有悖于教科书中的标准模式,如,他们创建企业不一定从市场调查开始,也不一定对新企业有很清晰的愿景;此外,虽然由创业专家创立的企业绩效不一定比新手创业更好,甚至那些成功创办过企业的连续创业者,创立下一家企业也不一定必然成功[19],但他们总能迅速抓住机会,从手边最容易得到的资源开始,并且在没有详细计划的情形下展开行动[20].Sarasvathy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博士论文,并于2001年在AMR发表了《Causation与Effectuation:从经济学理论的必然性到创业理论的权变性》一文,代表了Effectuation理论正式产生.目前,已形成包括Davidsson、Venkataraman等十多位著名学者在内的研究团队,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并且建立了公益网站(www.effectuation.org)推广相关理念、研究进展、研究方法和教学材料.

Effectuation一词按韦氏词典的解释,为具体实施、执行(为了完成某件事而提供一项可操作性的方式).从词形发展来看,源于effect(作用、效力),发展出形容词effectual(有效果的;有法律效力的),再发展成名词effectuation;从词义的从属性来看,源于对人类行为的描述.Effectuation理论引入我国后,学者们从各种角度对其进行了诠释(见表1),包括效果逻辑、因果倒置理性、手段导向等,但这些提法只从某个侧面表达了Effectuation的部分含义,目前学术界对Effectuation翻译并没有一致的认同.

3 基于Effectuation的创业过程:机会创造

Effectuation与因果逻辑在思维模式和实施原则上存在较大差异,必然导致解释创业过程的明显区别,这种区别始于对创业机会来源的不同理解.以Shane为代表的发现学派(discovery theory)认为现实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来自技术变化、消费偏好转移等外生冲击创造了创业机会,创业者在机会开发过程中扮演被动响应角色,需要通过敏锐警觉[24]和搜索[25]发现已存在的市场机会.创业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发现具有潜在价值的机会,进而开发机会并最终创建新企业[26].以Sarasvathy、Venkataraman、Baker等为代表的创造学派(creation theory)认为机会先前并不存在,是由创业者在不确定环境下创造出来的[1,27,28],创业者不是先识别机会,而是先采取行动,然后根据市场的反馈进行调整再行动.这种情形下,机会创造的过程是路径依赖和受偶然因素影响的自然过程.此时,创业者是近视的(myopic),他们假设市场会对他们的努力进行反馈,但很少有人一开始就能看清未来.机会和可能的结果无法被完全理解,直到最终水落石出[29].图1展示了Effectuation创业模式和Gartner[30]给出的因果预测模式不同行为过程.

图1下半部分描述了因果预测模式下的行为方式.传统观点采取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市场定位(segmentation-targeting-positioning)模式,创业者首先需要判断潜在市场,根据目标消费者特征区分成几个独立的细分市场并确定可能的购买力,再根据自身资源情况和预期回报率判断需要进入的市场,然后设计营销战略以占领该市场中尽可能大的份额.

图1上半部分描述当面临来自外部难以预测环境和内部目标模糊情境时,一个遵循Effectuation的创业者如何把想法转变成结果.这个过程是行动导向、互动、无需预测的.创业者以三个初始条件为出发点:①独特能力(unique ability):“我是谁”,创业者的特质、品味和能力;②先前知识(prior knowledge):“我了解什么”,创业者的教育、训练、专长、经验;③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我认识谁”,即创业者的社会网络和专业网络.在此基础上,创业者判断自己能做什么,积极与熟人或偶然遇到的人互动,争取获得伙伴承诺并使资源不断扩张.最初市场是未知的,无法从市场调查开始,而是基于自己的人际网络.研究表明大部分创业者的第一个顾客是同事或亲戚朋友;通过最初的顾客向外扩展,可能有更多顾客加入,这样逐渐显现一个局部市场.在此基础上市场逐渐扩大,可能通过战略合作,也可能通过其他手段,局部的累积最终创造出一个新市场[31].

采用Effectuation的创业者认为,未来不是“在那儿”,而是参与者采用恰当的战略创造出来的.依然以罐中取球的模型为例,典型的Effectuation创业者不管罐里的球最初怎样分布,每次拿到一个红球都会丢进罐子,同时会去找其他拿着红球的人,并把他们的球扔进罐里,把他们变成合作伙伴.随着时间推移,罐子里就有了足够多的红球,保证每次都能拿到红球.另外,如果只有绿球的话,创业者和利益相关者会把绿球扔进罐子里,足够多的绿球就可以创造出一个新游戏以保证绿球能赢[1].上述观点表达的是一种期望,虽然真实世界的创业者们大多数失败了,但他们始终都在创造一个新的罐子,并试图改变游戏规则.一些老练的创业者表示,进入可预测的市场并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总有更聪明的参与者,总有比创业者预测更准确的业内资深人士;但进入一个不可知的市场,则意味着市场会按照他们期望而变化,只要他们能够和利益相关者及顾客、伙伴保持良好沟通.老练的创业者通常与很多人一起长期合作来创造未来,随着时间推移,长久的人际关系经历了失败的考验并创造了成功.

需要指出,创业者可能兼有两种思维模式,这取决于创业者所在的具体情境.如果该创业机会所在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没有形成普遍接受的共识,包括可能的供应商、潜在顾客、行业竞争的游戏规则都在改变和形成的过程中,则创业者只有通过Effectuation逻辑创造、影响和改变现状,并在行动中积累相关经验和知识,从而将机会变成现实.如果该机会所处的行业本身属于成熟稳定的行业,创业者除了通过Effectuation探索之外,还可以通过学习该行业的成功企业或标杆企业的最佳管理实践迅速获得对该行业和竞争规则的了解.无论在哪种情况下,一旦创业者掌握了该行业中的游戏规则,他就应该采用因果逻辑制定计划,明确方法,有章可循,获得成长.事实上杰出的创业者能够用好两种模式,但他们更愿意在新事业早期采用Effectuation逻辑,而且多数创业者在后期需要转换因果逻辑时并不一定成功.

4 以创业者为中心的创业理论

在经济学的基本前提假设下,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企业绩效,即把绩效看做因变量,研究各种自变量对绩效种种可能的影响;其中,人的因素只是影响企业绩效的一个变量而已.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尽量消除不同个体的差异和不确定性给企业绩效带来的波动.所以要建立标准流程和制度,避免偶然事件,使得受过训练、符合一定要求的个体能够胜任该职位或者达到完成任务的要求.因此人员是可以被替代的,企业绩效不至于因为个体的更替受到太大的影响.MBA教育正式基于这样一种考虑为大企业培养标准的职业经理人.

由此衍生到创业管理领域,学者们一般关注创业者特质、信息不对称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创业者认知偏误和能力、创业者人力和社会资本等因素,以预测创业企业成败.在这里,相关研究把企业绩效视为创业者的函数,创业者为自变量,企业绩效是因变量.

然而,绩效有可能是内生的,也可能是外生的[32].在很多种情况下,尤其是创业环境下,企业是人为创造的产物,即企业从本质上是一种人工产物②而非自然现象[33],是创业者和利益相关者长期设计、创造和妥协的结果.这种观点把创业者置于中心位置,而企业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工具,是创业者和利益相关者根据他们个人或集体的某种意象塑造未来的工具.基于上述观点,企业产生于某些偶然事件,而这些偶然性又来自于特定创业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关联,以及与特定空间和时代精神的结合,是创业者对环境影响和改变的结果[34].偶然事件是一种常态,给企业带来不确定性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机会,创业者需要拥抱和利用,而非避免和忽略.

以往理论往往不区分创业企业和创业者,将新企业成败等同于创业者的成败,默认新创企业关闭的同时创业者退出创业活动.然而,虽然真实世界里部分创业者结束新企业后重新回到劳动力市场继续打工生涯,但连续创业者(serial entrepreneur)的例子则表明具有更高创业技能的创业者在结束低绩效的新企业后却创建了更成功的新企业.在英国,19%~25%的创业者是连续创业者[35],芬兰的比例是30%[36],美国约为1/8[37].按照Effectuation的观点,如果把新企业视为创业者的人工产物,那么创业者不等于新企业,企业成功也不等于创业成功,甚至不是衡量创业者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准[38].重要的是,企业失败可能是创业者成功的前提因素,因为创业者在失败中有助于提高某些认知因素,如逆境商数(adversity quotient)③,失败意愿、失败管理的有效技术等对创业过程都十分重要[39].因此,创业者在企业失败过程中学到知识、经验、能力可能是创业成功的重要来源.

此外,创业者先前创业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可能放大后续创业成功的可能性[38].假设:情况1是创业者每次创办新企业的过程不相关;情况2是创业者之前的创业经历(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会对下一次成功产生影响.假定企业成功概率为p,如果把创业者的成功定义为在一段时间T内尝试n次,其中r次成功的概率,考虑企业失败的概率q(q=1-p)远大于p,则创业者的成功率比企业的成功率更高。如:假设把创业者成功定义为在6次尝试中至少2次建立成功的企业,同时假设企业失败率为90%的话,第1种情况下放大率(即创业者成功率和企业成功率的比率)在34%到82%之间,即连续性(seriality)为创业者成功率提供了比企业成功率高出34%到82%的放大;第2种情况在连续性和扩散(contagion)的共同作用下,放大率超过了82%.

并且,Effectuation理论认为创业者和非创业者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如果有,这种差异更有可能是创业活动带来的结果,而不是产生创业活动的原因[40]。如:屡败屡战——持续从失败中学习的意愿对创业者非常重要,而非创业者也许认为这是一种非理性的偏执[41,42].随着创业经历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某些具有创业者特点的行为、观点和行动在创业者群体中越来越普遍,也许这些特点在非创业者群体中可能没有什么作用[43].

图2 企业行为与市场成熟度

5 结论与未来研究方向

Effectuation的提出是为了应对不确定的环境,也有助于我们对真实世界中创业行为的理解.市场经济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市场(market)和企业(firm)[44].对于图2象限Ⅳ中有志于在未来潜在需求的全新市场中有所作为的创业者而言,Effectuation是目前最合适的理论武器.这并不是说Effectuation不可以解释象限Ⅱ、Ⅲ中的创业活动,也不是说Effectuation是万能的.适宜采用Effectuation逻辑的是新企业、新机会、新市场创立的初期阶段,此时创业者对新事业本身不够了解,不足以把握其内在规律.尤其是在整个市场和行业形成初期,没有现成的经验供创业者参考.在这种情况下,Effectuation理论认为,未来不是不可知的宿命,也不是某个人的预言,而是在创业者和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沟通、互动协商下创造出来的结果.通过积极行动,这个过程中的自然筛选机制就能够决定该行业或市场的真正相关者.创业者不必要求可能的合作伙伴具有某种特别的品质或者预测对方的行为.即使不能确保过程中对方值得信任,在奈特不确定下,关系双方唯一能够获益的行为是在可承担损失的基础上投入少一点,但可靠地承诺并参与行动的过程.利益相关者的自我筛选过程决定了谁是真正的参与者.不是新企业或机会的目标或未来的预期吸引参与者,而是参与者决定企业的目标是什么,新的市场机会将呈现什么状态.因此,任何人想成为利益相关者的唯一方法是做出真实的承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履行承诺.在确定环境下,如在象限Ⅰ、Ⅱ、Ⅲ中,创业者并非完全没有参考依据.成熟企业面对熟悉的成熟市场,即使新企业进入对创业者而言不是很熟悉的新市场,他也不需要采用完全的Effectuation进行探索,他总能找到该行业内的资深人士(有时就是创业者本人)获得该市场的关键信息和游戏规则,并在此基础上以因果逻辑进行决策.

Effectuation理论开始颠覆因果逻辑所基于的传统经济学、社会学、战略管理的理论基础.传统理论所构成的对人性和企业性质的假设,是一种高度概括的抽象,虽然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的经济行为,但不得不牺牲一定程度的真实性,恰恰被牺牲掉的这一部分特殊性属于象限Ⅳ中创业者的行为特征.而Effectuation认同人类行为具有多样性特性,包括异质性、易变性和情境性,即不同的创业者具有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人们的行为、特质、偏好、文化、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随时间而变,即使同一个人也拥有不同角色,在不同的情景背景下行为特征也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Effectuation理论推动了创业研究的发展,特别是有效地解释了创业者特殊的决策和行为方式,增加了创业研究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合法性.但Effectuation理论并没有完全抛弃其他学科和理论的研究视角,而是创造性地整合其中合理的成分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如资源论、社会资本、认知理论、制度理论等.

Effectuation理论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兴趣并产生后续一系列研究,著名创业管理学者Davidsson将其评价为创业管理最近十年来最为有趣和最受关注的理论建构之一[45].采用Effectuation理论进行实证研究到包括企业的产生与成长[46]、高科技产业(RFID)的发展[47]、新手管理者和公司管理者的对比研究[48]、创业者和PE投资人(包括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的行为差异、连续创业者、利益相关者[49]等.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口语报告分析法、访谈、案例研究、博弈实验和仿真[50].2008年Sarasvathy的新书《Effectuation:Elements of entrepreneurial expertise》的出版总结了8年来Effectuation理论的发展,为此《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专门配发书评,特邀评论者Ucbasaran教授评价道:“也许读者并不十分赞同,甚至不一定理解该书的某些方面,但没有人能够否认,本书为未来的深入思考和讨论提供了大量素材.”[51]近年来我国也有学者开始关注这一主题,张玉利和赵都敏试图用Effectuation理论解释创业行为的特殊性[21];张玉利和杨俊将Effectuation列为创业研究最重要的学术贡献之一[23].目前针对Effectuation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初期介绍阶段,没有学者系统总结其理论脉络和发展现状,尚未用于实证研究.

到目前为止,Effectuation理论仅仅证明成熟的创业者在创业早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和思维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创业者更快地尝试机会,并在过程中付出较小的代价.但Effectuation并没有说明这种逻辑模式对企业绩效有什么影响,这种影响在创业过程的不同阶段有什么区别,如果随着企业的成长需要过渡到因果逻辑,这种过渡是怎样发生的,创业者怎样才能够获得在不同阶段正确运用不同逻辑思维模式的能力.我们期待,Effectuation理论能够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感谢李新春教授、蔡莉教授在2009管理学年会上对本文的建议。

注释:

①假设一个罐中放着10个红色球和10个绿色球,取到红色球奖励50元。玩家取球的期望回报是25元,因为有50%概率可以拿到50元。这是先验概率(priori probability)模型,这种风险是可预测的。如果不知道罐子里球的数目和颜色,玩家的最佳战略是随机取球,仔细记录结果,估计球的概率分布。这就是统计概率(statistical probability)模型,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学习并预测未来。

②赫伯特·西蒙在《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一书中讨论与自然物对应的人工物的科学。西蒙认为,工程、医药、商业、建筑、绘画等职业关心的不是必然性,而是权变性;不关心事物是怎样的,而关心事物应该成为怎样,即关心设计问题。人工性是指,通过人工设计的物品和原物感受上类似而本质不同,外表相像而内里不同,可以通过模拟来理解原物。模拟之所以可行,是因为不同的物质系统可以被组织而表现出一样的行为,如衰减的弹簧和衰减的电路符合同样的二阶线性微分方程,因此可以用同样的计算机程序模拟。我们越对一组现象的细节抽象,越容易进行模拟。如果把人作为行为系统,他的行为随时间表现出的表面复杂性主要是环境复杂性的反映。例如蚂蚁的行径路径、人解决难题的思维路径都是类似的。

③逆境商数(AQ)指一个人面对逆境和挫折的承受能力与反逆境的能力。面对突然袭来的逆境时,AQ高的人虽然事先尚未知晓也毫无心理准备,但总会保持冷静头脑弹性面对,从逆境中找出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AQ低的人会有畏缩恐惧心理,不知如何去应对,更多的是满腔怨言,但问题依然存在。

标签:;  ;  ;  ;  ;  ;  ;  ;  

创业决策:效应理论及其发展_创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