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沿海农村企业的困境&增长率下降、效率下降、出口下降_国内宏观论文

如何走出沿海农村企业的困境&增长率下降、效率下降、出口下降_国内宏观论文

沿海乡企如何走出困境——增速回落,效益下滑,出口下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沿海论文,困境论文,效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对本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997年,这里的乡镇企业数量已占到全国乡镇企业数量的39.2%,就业人数占到49.5%,增加值占64.7%,出口交货值比重达到91%。目前,沿海地区乡镇企业出现了规模扩大、资本增密和技术档次提高等变化趋势。但是,在这种变化过程中,该地区乡镇企业增长速度、经济效益、出口创汇和劳动就业等方面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下降?应采取何种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才能重新推动该地区乡镇企业继续增长?

困境与结构成因

通过考察沿海12省市区(京、津、沪、辽、冀、鲁、苏、浙、闽、粤、桂、琼)乡镇企业的变动轨迹,可以看出19年来这里乡镇企业发展,基本上走了一条以工业扩张和外向型为主带动总量迅速增长的道路。在短缺经济条件下,这种发展方式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此时只要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来,企业就有机会发展。但是,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城乡市场上所有商品都出现了供过于求。面对这种环境,沿海地区乡镇企业产生了增长速度回落、经济效益下滑、就业能力减弱和出口大幅度下降的问题。

1.增长速度回落。“八五”期间年均增长45.96 %, 而到1996 —1997年间年均增长29.4%。

2.经济效益下滑。自1995年以来,该地区乡镇企业创造的利税增长速度连续下降,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

3.就业能力减弱。特别是1995年以后,乡镇企业职工人数增长几乎接近于零,到1997年又成为负增长。进入1998年后,这个地区乡镇企业就业能力还在继续减少,有许多劳动力又回流到农业领域。

4.出口大幅度下降。在1995年至1997年间,除了土特产行业外,其余11个行业出口增长幅度下降都在60%以上。

是什么原因导致沿海地区乡镇企业发展陷入上述困境之中呢?关键是由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变化造成的。

首先,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产业外延过度扩张。投资上新项目的多,而技术改造的少;土建投资多,设备投资少。

其次,产业结构过度趋同化。根据我们的测算,1997年沿海乡镇企业农工商建运服等行业结构与全国同类结构相似系数高达0.92。

第三,产业集中度低,技术创新不足,产品结构与质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第四,产业结构失衡,工业发展过度。

最后,结构不合理还表现在第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目前沿海地区乡镇企业结构是第二产业比重偏大,第一、三产业薄弱,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形结构。这种结构严重制约着乡镇企业的发展。

思路与对策

当前,沿海地区乡镇企业要想走出困境,就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以往那种单纯追求外延扩张和粗放经营的增长方式,按集约化生产和经营的方式配置资源,以市场为导向更新改造主导产业,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结构调整最终要使乡镇企业结构合理和产业升级。今后,沿海地区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是,积极带动第一产业,优化调整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促进农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为此需要采取以下对策。

1.要将乡镇企业逐渐培育成农业产业化的龙头,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应重点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在“深”字上做文章。各级政府应引导乡镇企业压缩农产品初加工和粗加工生产,初步扩大和提高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的比重,把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二是在“优”字上做文章。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新技术,推广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努力提高农副产品的加工质量,以优取胜。三是在“联”字上做文章。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与载体,应引导乡镇企业和农民从长远利益出发,按照市场法则,通过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2.利用先进技术,更新改造主导产业,优化工业结构。当务之急是如何克服沿海地区乡镇企业生产能力过剩,并避免过多的重复建设。出路在于压、移、转、改。压就是要不断地压缩现有乡镇企业的过剩生产能力,对一些高耗、低效、污染和无市场的企业,要限期停产关闭。移就是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和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将一些不适应本地发展的初加工项目,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原料产地转移。转就是让现有一部分过剩生产能力转产,将其设备用于有市场需求的产品生产上来。改就是利用先进的技术工艺,改造传统工业,以提高产品的档次和质量。

3.以小城镇为依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目前,沿海省份应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启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市场的机遇,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旅游业,积极开发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发展第三产业要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和小城镇适当集中,这既可以克服农村工业化过程中“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分散病,促进产业升级,实现规模经营;又可以创造新的需求产业和就业空间。因此,今后沿海地区应该把建设小城镇作为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的战略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一批承载能力强、辐射功能大、服务职能全的小城镇,为农村工业化构造一个新的载体。

发展小城镇国家要有支持和改革政策。有关户籍制度、土地转让、子女入学、就业、住房以及各种收费政策都要作相应调整。总之,这些制度政策的改革,既要有利于乡镇企业进城办厂开店,也要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

4.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乡镇企业调整产业结构。首先,国家应尽快消除乡镇企业在融资、技术引进、产品出口等方面的歧视性政策。其次,支持乡镇企业技术进步。在继续搞好“星火计划”的同时,沿海地区各级地方政府今后每年应从财政中拿出一笔资金,以贴息贷款的形式,用于乡镇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兴办高新技术产业。第三,帮助乡镇企业搞好制度创新。要改变乡镇企业外延扩张的发展方式,首先就应该改革乡镇集体企业的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权责不明等问题。近几年,沿海地区在这些方面改革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主要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逐步理顺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培育独立于社区的企业主体。

标签:;  ;  ;  

如何走出沿海农村企业的困境&增长率下降、效率下降、出口下降_国内宏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