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市场“网格化”管理模式论文_李占霞

食品市场“网格化”管理模式论文_李占霞

东营区市场监管局 山东省东营市 257300

摘要:现阶段,我国已迈入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台阶,居民的生活水平持续改善,但是我国食品市场监管的基础仍较薄弱,食品市场监管面临的形势仍较严峻。食品市场监管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乡镇(街道)是中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为了适应食品市场监管基层工作要求,进一步强化落实食品市场监管,优化公共服务,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大力探索推行“网格化”管理,利用现代技术和“网格”之间的协调机制,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初步实现了市场监管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食品市场;市场监管;网格化管理

引言

网格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作为一种网格技术应用在计算机领域中,将互联网上的资源通过多种媒介融合在了一个资源共享平台。网格化管理则是将网格理念植入社会治理领域,是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之举。为了落实责任,消除监管盲区,提高监管能力和效能,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将食品市场进行“网格化”管理,最大度发挥网格员靠前“站岗放哨”作用,有效解决基层监管任务繁重和监管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实现对食品市场主体的快速、高效、精准监管。

1网格化管理要点

1.1网格的基础划分标准

网格化管理模式具体构建的第一步就是按照管理对象的特征和性质,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规则,将管理对象根据不同纬度,划归至相应的网格中,并且创建格与格之间的链接节点,便于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

1.2网络信息资源的汇聚

网格化管理的目标是打通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连通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优化资源配置,最终实现资源共享的最大化。最终将汇聚起来的资源按需分配,通过相匹配的管理机制,将信息资源快速传输到需求方,同时动态调整各单元网格的资源配置,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管理要素的动态匹配。

1.3网格化管理系统的可操作性

网格化管理蕴含着网格技术兼容并蓄,化零为整的管理学精髓。随着城市的多元化发展,网格化管理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类公共事务的管理,以后将会把网格的触角延伸至更多的管理领域。因此其兼容性和开放性的程度,将决定网格化管理的规模和功能。良好的兼容性和开放性使得网格化管理系统对于新模块网格的加入和融合表现出优越的消化吸收能力。

2食品市场网格化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基层食品市场监管是以实现基层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多个环节全程无缝隙监管为目的,运用合理的机制体制以及统一规范的法律法规体系为载体的有效监督和管理手段及措施。以往的基层食品市场监管体系存在一个误区:即在一个没有责任分工的区域里,人人都试图花费最少的时间随性的进行监管,并想方设法规避个人的责任。

而网格化管理存在的意义正在于:实现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使食品市场监管责任真正落实到了基层,网格员可对食品安全实行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监督。这样的管理体系不仅对排摸食品监管问题大有裨益,而且基于动态管理的食品监控更有利于监督主体全面掌握基层食品监管隐患所在,在发现隐患之初即可同步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基层排查,基层发现,基层解决。

2.1网格划分

一是区域法:依据行政区划布局、道路走向,将辖区划分为若干责任区域,每个责任区域划分若干网格。本法的优点是区域界限非常清晰,不易产生监管空白和推诿;缺点是由于行政相对人数量的不一,监管工作量不平衡,在落实监管人员时应注意根据行政相对人的数量,合理确定监管人数。二是工作量法:依据辖区内行政相对人的数量,结合行政区划,以每个监管人员负责大致相等数量的行政相对人来划分责任区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法的优点是监管人员监管工作量大致平衡,缺点是行政相对人分布不一,责任区域面积大小不同。三是对象法:由于食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的性质不同,其质量管理内容不一样,特别是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专业性非常强,非专业人员很难承担日常监管任务,故应选择有相应专业特长的监管人员作为监管责任人。

2.2各级协同解决工作难题

领导干部应该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分析情况,以便推动各项工作开展。镇街根据本地食品经营资源的实际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各网格的产业分布特点和群众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工商、卫生、公安、监管所等部门骨干,组建服务团队,与网格群众对应联系,结对帮扶,开展送知识、送信息、送服务“三送”活动。村居联户信息员(协管员)积极发挥作用,当好民情联络员、民事代理员、安全服务员、和谐共建员,通过走访了解等形式,每月收集网格内群众在食品市场监管、生产经营、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对共性和个性问题分类汇总,梳理重点,协同各级解决办理。同时,积极开展主题化和个性化服务活动,围绕基层稽查执法年、新农村建设、“平安乡镇”创建等中心工作,每月确定联系和服务主题,要求每名信息员(协管员)把这些主题作为联系和服务的重点内容。对网格内的重点监管对象,结对联系,实施“零距离”服务,经常登门入户,熟悉情况,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及时提供从业咨询、技术信息、经营销售等个性化服务,满足群众需求。

2.3健全制度规范

统一下发网格化监管和服务岗位责任分解、台账档案管理、联系服务日等制度及相关文书的规范样式,出台当场处罚的程序规定,初步形成“以制度促监管、以机制推服务”的运行模式。各责任区为增强监管与服务的直观性,分别制作了网格分工示意图,直观地标明各自责任网格,定期将各网格的监管和服务情况进行动态公示,做到及时更新,为网格化监管和服务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4搭建网格化监管信息化平台

研发配套网格化监管的计算机监管平台。整个系统分成行政相对人基础信息、监管情况、工作计划、工作完成情况、工作动态等几个模块,具有基础数据库录入、电子监管档案录入、周工作量化安排、周工作完成情况汇总及查询检索等功能。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后按网点责任区的划分,将各网点监管内容、发现的问题等信息每天录入监管网中,便于分局领导随时全面掌握监管人员、行相对人的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做出决策,调整思路。

2.5小结

基层是食品市场监管的重点、难点所在,也是食品市场监管的突破口、立足点所在,现阶段基层食品市场监管任务显然已过繁重。“网格化”管理在食品市场监管工作中运用,可以完善监管模式、优化执法效能,打造基层“程序顺畅、隐患可控、处置高效”的食品监管新常态。这一监管新模式是围绕“监管”这一核心工作,把“以落实科学监管为目标,以创新监管方式为手段,以打造动态监管平台为基础,以整合监管资源、规范监管程序为重点,充分延伸监管网络,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食品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的监管理念贯彻到分局各项工作中的一次有益尝试。实践证明,网格化监管是适合基层监管的有效管理体系。

3结论

食品是否能够有效监管关系着区域内百姓的生命健康,也是食品市场监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开展网格化管理模式,认真研究网格化管理的原则和具体方法,构建保障机制,进而确保网格化管理的顺利实施,努力开拓食品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王琳琳.网格化管理在市场营销工作中运用的探索与实践[J].商场现代化,2016,(29):88-89.

[2]王国赞,钱洪志,赖基伟.新形势下基层推行网格化“智慧监管”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8,(11):76-82.

[3]史李娟.城市网格化精细管理方略[J].开放导报,2019,(3):109-112.

论文作者:李占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4

标签:;  ;  ;  ;  ;  ;  ;  ;  

食品市场“网格化”管理模式论文_李占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