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检分诊系统优化急诊就医流程论文_高树芹,张芳芳,张怡琳,晏琴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无锡医院无锡市中医医院 江苏无锡 214073

摘要:目的 探讨急诊预检分诊系统优化就医流程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8年6-7月每月1日到急诊就诊的患者为观察组,共636人次;2017年6-7月每月1日到急诊就诊的患者为对照组,共605人次;比较两组的分诊耗时、分诊准确率、候诊时间、红区患者抢救成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分诊耗时、患者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 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能迅速准确地甄别急危重症患者,提高分级分区分科准确率和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分诊耗时和患者候诊时间。

关键词: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就医流程;分诊准确率

随着人口城市集中化,大医院急诊拥挤现象已为常态,但在急诊就诊的患者中只有20%是真正意义上的急诊,其余80%为非急诊患者[1];随着智慧医院的建设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急诊科也逐步普及电子信息系统[2]。无锡市中医医院于2018年5月采用医优米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将分诊系统、叫号系统与医生工作站通过信息连接共享患者信息资源,再造了急诊就医流程,即预检分诊结束即可进入候诊程序,患者就诊结束再一次性缴费,大大减少患者排队缴费次数,缩短患者候诊时间和在院时间。以《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指导原则》为基础,落实急诊的“三区”“四级”原则[3],本文旨在探索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8年6-7月每月1日到急诊就诊的患者为观察组,共636人次;2017年6-7月每月1日到急诊就诊的患者为对照组;共605人次;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就诊科室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 1。

表1 两组急诊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仪器设备

采用医优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建立以时间轴为核心,“以患者为中心”的急诊流程,实现对急诊病人就诊全过程的跟踪和管理。依托急诊电子病历、HIS系统,构建医疗大数据支撑的精细化急诊管理平台。

1.3 方法

1.3.1 观察组 实施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进行预检分诊方法。(1)预检分诊标准:根据《国家卫生部急诊患者病情分级指导原则》[3];按照分诊分级和分区流程合理安排救治的先后次序,协调急救秩序、病情观察。(2)操作方法:10名分诊护士经过系统培训,分诊处配备所需的监测仪器,包括多功能监护仪、心电图机、血糖仪、耳温仪等,候诊区使用电子叫号系统,患者到达急诊科时,由分诊护士使用系统进行预检分诊。

1.3.2 对照组 实施人工预检分诊方法,护士仍是观察组的10名分诊护士。在患者到达急诊科后;分诊护士依据患者主诉,再根据临床经验,进行分级分区救治。发现有分级分区错误时,指导或协助患者至另一诊疗区。

1.4 监测指标

①分诊准确率 包括病情分级准确、分区准确和分科准确,统计两组病人的分级、分区、分科的情况。②分诊耗时是指患者入急诊科到完成分级分科时间;候诊时间是指患者入急诊科到医生接诊开始的时间。③抢救成功率 是指抢救成功人次占抢救总人次的百分比。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1.5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P﹤0.01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急诊患者各监测指标,见表2。

表2 两组急诊患者各监测指标比较

3 讨论

3.1 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应用,提高分诊准确率和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该软件应用后,预检护士的病情分诊准确率由91.5%上升至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用信息系统软件辅助护士预检分诊,对所有急诊患者进行标准化评估、智能化分级,保证预检护士能够排除干扰、不受患者多少的影响。传统急诊预检分诊是分诊护士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凭个人经验将急诊患者分科、分区就诊,由于经验差别、能力不足等因素干扰和阻碍急诊分诊的准确性。尤其在就诊患者众多时,护士几乎没有足够的时间获得患者的个人资料和客观评估依据,更有可能导致分诊失误。通过该软件的应用,避免了经验分诊的弊端,减少分诊失误,提高预检分诊准确性[4]。与此相同及时识别危重患者,不仅节省分诊挂号时间,同时为抢救危重患者赢得宝贵时间,为胸痛、创伤、卒中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由此发现急诊预诊流程优化,是导致危重患者病死率降低的重要因素;分诊指引单上记录患者一般信息、生命体征、联系电话及就诊号、二维码,在缴费、检查、取报告单等环节,医务人员只需扫描条码即可获取患者信息,提升整个急诊区域的工作效率[5]。

3.2 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提高了分诊工作效率

应用该软件后,提高分诊准确率的同时评估患者平均耗时从95.15S 缩短到37.02S。观察组的分诊耗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通过预检分诊信息系统软件对T、P、R、BP、SpO2自动采集,患者症状、意识、疼痛评分等指标的点击录入,系统立刻实现智能化分级分区,从而显著地提高了护士的分诊速度。同时急诊人员拥挤混杂,病情复杂、多变,症状不典型,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的应用,避免了护士在就诊患者众多时出现不规范的评估,也避免了病情复杂、症状不典型等影响护士分诊速度的因素,从而提高了分诊工作效率[6]。

3.3 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的应用,提高了管理成效

急诊预检分诊系统实施大数据质量控制,有利于加强分诊的信息管理,能动态监测各时段患者流量、高峰时间,及时反馈。为管理层决策提供依据,该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可生成急诊分诊信息登记表、三无人员信息登记表、“三大中心”患者信息登记表,群体伤登记表等等,可提供柱状图、饼图、表格等统计分析功能,可随时查阅各级、各科、各区、各时段的患者以及分诊错误情况。护理管理者通过分析急诊预检分诊资料,探讨分诊错误的原因及主要病情,有利于监控急诊预检分诊质量,为分诊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通过动态监测各时段急诊患者流量及I、Ⅱ级患者情况,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提高管理成效;同时为创建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为ACS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再灌注和严重创伤患者手术创造最佳时机[5]。

3.4 急诊预检分诊系统软件实用、可操作

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是以意识、T、P、R、BP、SpO2、疼痛评分等指标为基础,以患者的症状为主导,确定该急诊患者的病情分级分区。生命体征指标客观、可测量,自动采集,系统设置的症状描述也符合急诊患者的就诊特点,分诊标准涵盖的内容都是预检护士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快速、准确获得的患者信息,使护士在预检分诊工作中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据” 可依,不再困惑。真正实现了标准与临床实践的有效结合,使标准不再流于经验和形式[4]。

参考文献:

[1] 陈兰. 急诊预检分诊的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1,25(9):2259-2261.

[2] 王芳,刘训华,陈维进等. 急诊临床信息管理系统预检分诊优化就医流程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报,2017,24(9):22-25.

[3] 中华护理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急诊预检分级分诊标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4):415-417.

[4] 陈水红,许杰,潘多等. 急诊预检分诊智能化管理软件研发与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11):1293-1295.

[5] 李小勤. 急诊预检分诊信息系统结合预挂号新模式应用的临床意义[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7,26(7):802-806.

[6] 田钰,涂小朋,袁方剑. 急诊预检分诊系统研发及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7. 32(19):28-30.

作者简介:高树芹,1969年12月出生,主任护师,本科学历,从事护理工作30年,江苏省重症监护专科护士,急诊及重症医学科科护士长。

论文作者:高树芹,张芳芳,张怡琳,晏琴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5

标签:;  ;  ;  ;  ;  ;  ;  ;  

预检分诊系统优化急诊就医流程论文_高树芹,张芳芳,张怡琳,晏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