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三个热点述评_儒家论文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三个热点述评_儒家论文

评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三个热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点论文,中国传统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来,除了个别论者对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持根本冲突和彻底决裂论以外,更多的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并非截然对立,传统文化中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方面将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但这些积极的东西包括那些内容,据学者们的研究,它主要表现为如下三点:

一 传统文化中的生存智慧可以为今天人们制订政治方略和处理人生问题提供经验指导

中国传统文化是智慧的宝库。它所反映的自然观、社会管理思想、人生观都体现着睿智的光辉。今天的人们对传统文化中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引起了普遍关注。1992年5月和1993年11月在陕西召开的两次老子思想讨论会上,就有许多学者指出道家的天人观可能为当今的人们处理环境和生态问题提供启示。至于传统文化中的经世策略,更是人们讨论的重点。有的学者指出道家有关于发展与代价问题的独特思考,儒家有社会发展是人文道德精神的演进这样独特的社会发展观,今天的人们考虑社会发展策略应该从中得到某些启迪。至于传统政治文化的平衡思想以及运行机制,有些学者也认为可以从中发掘对今天的社会管理仍然有价值的内涵。

生存之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一项极为丰富的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生存原则的探讨蔚为大观,既有道家的道术,又有兵家的权谋,法家的法术,儒家的道德之术。这些生存智慧告诉人们如何应付复杂的生存环境。近几年来,对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权谋术数的研究堪称是传统文化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成立了孙子研究协会,鬼谷子研究协会等等专门组织,出版了《老子》谋略学、《孙子》谋略、《吕氏春秋》谋略、《三国演义》谋略以及《资治通鉴》谋略等书籍,发表了古代谋略与企业制胜策略、古代谋略与人际关系的成功之道等等文章。这些充分反映出人们从历史中寻找生命智慧的迫切愿望。但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挖掘祖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存智慧,同样有一个剔除糟粕的问题,如果错把阴谋当计谋,如果让厚黑学成为大多数中国人的处世策略,结果只能是中国人谲而不正。相信这不会是研究传统生存智慧的人们的初衷。

在此也不能不提到气功。传统文化中养生智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修养形神。今天的中国人相信各种功法的恐怕难计其数。这也许是迄今为止,传统文化影响人们最普及的部分。但也应该看到,传统文化中的养生学并未将各种功法独立于养学体系之外,各种功法的目的也不是将每一个人都变成超人。这需要研究养生学的人们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作正面引导。

二 传统文化中的信仰理论可以为今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提供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形而下的方面,又有形而上的方面。道家讲体道,儒家讲知天,佛家讲涅槃,这种最高的范畴虽然各家描述不一,各有侧重,但它们都是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据,又是人们永恒的精神追求。这种思想曾经为历史上的中国人树立起人生信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结构的核心。

在近代,最先提出要重建传统文化的精神境界观的是冯友兰先生。近几年来,由于出现所谓信仰危机,预测学、神佛观充斥社会,思想领域也随之产生混乱。在这种状况下,有的学者们再次提出,挖掘祖国文化中精神性的一面,有可能为今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信仰提供帮助。

首先是一大批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仰理论作了独特的界定。他们认为传统信仰就整体和主流而言,没有产生过神人二分的信仰理论,没有相信过在现实生活之外的天国,没有原罪说。无论儒、佛、道,理论上最后相信的是人自身的智慧和品性。这是中国精神的特质所在。学者们介绍了港台地区和海外关于此问题的研究成果,并对宋代新儒学、新道教、新佛教造就中国人的精神信仰重要性作了较为广泛的研究。

其次,学者们探讨了重建传统精神境界的途径和方法。有的学者经过儒、佛、道三教的比较研究,认为儒学的道德境界最能为今人所用。儒家的社会理想、人生理想以及对理性能力的重视,同样可以内化为今天人们的精神素质。有的学者则认为既然儒、佛、道都是传统信仰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共同反映出传统信仰的基本特色,都可能为今天人们提供精神上的帮助。比如佛教的慈悲情怀、宽容态度,道家对世俗是非的淡漠,同样可以为今天人们提供心灵上的慰藉。还有一些学者们则指出,研究祖国文化的信仰理论,应该从祖国文化的整体中抽取那些适合时代需要的内容,比如爱国精神、《周易》为代表的刚健精神、尚德精神等等,不一定要根据传统信仰理论的原有结构。

总之,重建传统文化的精神境界观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但在这个问题上,正如任继愈先生在第8届中国哲学大会上所作《中国哲学的过去与未来》的发言所说:“中国哲学的传统,是‘究天人之际’,以‘内圣外王’为最高精神修养目标。‘内圣’使人提高精神修养,培养关心人类的伟大胸怀。‘外王’在于使国家太平,百姓乐业。在现代条件下,无论是进行‘究天人之际’的理论探讨,还是贯彻‘内圣外王之道’的最高理想,都要有新的内容。今天的‘究天人之际’,要特别重视对自然科学领域的探索和对自然科学成果的借鉴、吸收。……今天的内圣修养要超出修养者个人精神境界的提高,而在于提高民族群体的精神境界和文明水准。现代化的外王,不是小农经济的田园丰足、邦国太平,而在于摆脱中世纪的束缚,促进国家现代化”。(《光明日报》1993年8月32日)

三、传统文化的思维模式可以锻炼今天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

1987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曾在北京召开过一次关于传统思维方式的学术讨论会,会后曾把有关论文汇集为《中国思维偏向》一书出版。此后各种杂志和报纸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有的分析了对中国思想最有影响的《周易》,有的探讨了儒家的五经,还有的分析了道家与佛学。大家一致认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有它的特点。有的学者把它归结为象数思维模式,有的把它归结为象数思维模式,有的把它归结为伦理性的内省性的、直觉性的思维模式。综括所有这些论断,可见传统思维方式有意象性、整体性、内向性等特征。

但这种意象性、整体性、内向性的思维方式是否一定比西方严密的逻辑思维落后?已故罗辑学家金岳霖先生就曾驳斥中国哲学没有逻辑的论点,他认为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已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体系。但这种思维方式也有一个明显的不足,张岱年先生就指出这个不足就是分析的严密性不足。

让有些学者深感兴趣的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功能性。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既是建立思想理论的有效工具,又能为中医学、天文学等实用学科提供指导原则。比如阴阳五行的学说,既是汉代人们深索人生政治问题的思维形式,又是汉代人们研究医学、天文学的方法。这种生活与思想相统一的功能性的思维方式,在西方思维史上是少有的。

有些学者于是提出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在今天是否仍然有用的问题。一些学者对此作了否定的回答,但他们过份关注儒家经学在汉代以后对人们思维的束缚作用,尚没有深入到问题的实质。有的学者则肯定传统思维方式必将在现代科技、现代宇宙论、生物学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传统思维方式的研究,尚有待进一步深入。如果在研究了中国思维方式的全部演进史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概括中国传统思维的特点,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因此,在此时回答传统思维方式对今天是否有用,我们不可推论得太远。但有一点则是肯定的,要发展我国民族的思维水平,必须继续学习国外思维方式的长处。传统思维方式的研究,相信将也会引起更加热烈的讨论。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将在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到它应有的作用。我们既不能无视其中客观存在的消极因素,也不能不加区别地反传统。而是要用发展和开放的眼光,站在时代的前列对祖国传统文化进行理性的取舍,找到祖国文化与现代化的契合点,从而自觉设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新文化。

标签:;  ;  ;  ;  ;  

近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三个热点述评_儒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