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可行性研究论文_余蕾

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可行性研究论文_余蕾

(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口腔科 四川自贡 643000)

【摘要】目的:对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抽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之间186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将全部18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正技术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前牙移位情况进行观察及对比。结果:观察组经过治疗后,其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各项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正畸修复治疗应用于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促使患者各项相关指标趋于正常,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正畸治疗;修复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可行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3-0077-01

当代人们的口腔问题越来越多,其中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就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情况,其主要的发病原因是患者的牙周支持组织被严重破坏和吸收[1],导致患者的前牙唇移位或是散开,并且会出现牙间隙和牙齿脱落的情况,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均存在不利的影响[2]。在本次研究中,以186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正技术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前牙移位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如下为本研究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排除精神类疾病患者、智力障碍患者、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妊娠期妇女,将患有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186例患者设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全部经过确诊,入院时间均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之间。将186例患者以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含93例患者。

其中观察组患者男性为57例,女性为36例,年龄在21~5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5±2.2)岁;

对照组患者男性为49例,女性为44例,年龄在24~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6±2.3)岁。

两组患者全部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对比。本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家属同意,并且已将目的、方法、预期结果告知患者。

1.2 治疗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正技术进行治疗,方法如下:

1.2.1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法 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要求其在进食后养成刷牙或是漱口的习惯,防止龋齿出现,对于已经患有龋齿的患者,应该及时给予其有效治疗,以保障患者牙齿表面平整,并将患者的病理现象进行改变和消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观察组患者治疗方法 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直丝弓技术为患者进行6~10个月的治疗,并要求患者每隔3个月就进行复查一次,复查时为患者进行全景片的拍摄,仔细观察患者牙槽骨重建情况,同时为患者实施牙周清洁。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相关指标包括患者牙周袋深度、牙槽骨高度、前牙覆盖、探诊后出血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统计软件实验数据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通过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达,组间比较基于t检验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经过治疗后,其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各项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其中牙周袋深度分别为(3.26±0.68)mm和(4.72±0.56)mm,牙槽骨高度分别为(5.24±0.47)mm和(5.19±0.82)mm,前牙覆盖分别为(2.57±0.73)mm和(4.18±0.75)mm,探诊后出血率分别为(28.64±4.12)%和(61.35±4.13)%,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发生牙周疾病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例如牙龈出血、炎症、牙周袋、牙齿松动、咀嚼无力等都能够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3],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前牙移位,该疾病应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若放任病情进一步发展,能够导致患者牙周组织受到伤害,形成颌创伤,使牙齿脱落,给患者的生活增加了更多的困扰[4]。患者如果仅对牙周疾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其发生的前牙移位等各种牙齿畸形将难以得到抑制,不仅影响患者的美观,更可能导致牙周疾病和复发。而采用正畸修复的方式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促使患者的覆盖关系及咬合关系恢复正常,防止患者出现更多的不良情况[5]。

在本次研究中,以186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直丝弓矫正技术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前牙移位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通过上文中的数据我们能够了解到,观察组经过治疗后,其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各项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的对比具有明显差异,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将正畸修复治疗应用于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促使患者各项相关指标趋于正常,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郭俊英,何爱敏,郭玲丽,等.中老年牙周病晚期前牙移位正畸修复的临床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3):258-259.

[2]马静,高宇,吕兰兰,等.观察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J].吉林医学,2013,34(2):286.

[3]赖小兵.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4,(28):3825-3826.

[4]张静.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疗效初步观察及评估[J].中国医疗美容,2016,6(2):78-79.

[5]林敬波,王宏艳,张莹,等.正畸修复治疗牙周病所致前牙移位的疗效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2015,(8):72-73.

论文作者:余蕾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5

标签:;  ;  ;  ;  ;  ;  ;  ;  

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可行性研究论文_余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