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杨桦

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杨桦

(湖南省湘乡市人民医院功能科B超室 411400)

摘要:目的 总结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 对2015年4月——2017年7月间我院确诊、收治的4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常规CT静脉造影检查(A检),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B检),总结对比两组检测表现。结果 本组患者中33例(76.74%)左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23.26%)右下肢;发生部位依次为:骨浅静脉部血栓者17例>深部腘静脉血栓13例>股静脉血栓6例>胫后静脉血栓4例>股深静脉血栓3例,不包含并发两处或超过两处血栓者;B检检出率为97.67%(42/43),A检检出率为88.37%(38/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可获得较好诊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多普勒超声;下肢深静脉血栓;价值

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体检方面存在如下特征[1]:①患肢肿胀肿胀的发展程度单纯依靠肉眼观察不明确,需专业测量;②静脉血栓部位明显压痛感,包括小腿肌肉、腘窝、内收肌管及腹股沟下方股静脉处;③将患者患足向背侧急剧弯曲时,可见其小腿肌肉深部疼痛异常,当患者存在小腿深静脉血栓时,由Homans征表现为阳性;④浅静脉曲张、深静脉阻塞可导致患者浅静脉压异常升高,突出在患者发病1、2周后明显可见。除此外,临床中部分患者可能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上述所提及表现,因此在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中,需借助相应的影像学设备、器械辅助诊断。CT静脉造影检查是临床常用方案,具有较高检出率,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不断优化改进,在各学科疾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次研究针对二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效果展开探讨,对2015年4月——2017年7月间我院确诊、收治的4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为临床诊断方案选择提供参考,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5年4月——2017年7月间我院确诊、收治的4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经体征、H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等确诊,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本组患者中男21例,女22例,年龄30~80岁,平均年龄(47.1±3.5)岁,所有患者均表现程度不一的下肢疼痛、肿胀等表现;

1.2方法

1.2.1CT静脉造影

给予患者对比剂碘海醇以5.0ml/s注速注射,浓度为349.0mgI/ml,对比剂剂量为150.0ml,随后采用CT机(GE,LIGHTSPEED型)依次扫描肺动脉、盆腔与下肢静脉;

1.2.2多普勒超声

受检者取仰卧位、俯卧位、坐位等,充分暴露患肢,大腿外旋外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飞利浦iu22和GE,LOGIQ7型)对髂外静脉、股总静脉、大隐静脉、股深静脉、股浅静脉、腘静脉、胫后静脉、小腿肌间静脉、胫前静脉、足背静脉等逐一扫描,对各横切面、静脉纵等二维图像、彩色血流表现观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表现

(1)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标准:①管腔内可见明显实性回声;②静脉血管未被压瘪;③血栓处超声多普勒显示缺乏自主性血流;④血栓回声偏低时,通过次要标准诊断血栓有无存在,即静脉管径明显增宽,管壁、瓣膜表现僵硬,血栓上下游显示自发显影表现,侧支静脉异常增宽。(2)多普勒超声评估标准:①急性栓塞:静脉管腔内存在实性、均匀低回声、极低回声,通过超声可见经脉官腔异常增宽,官腔经堵塞时,静脉内无血流信号,静脉周边、远端存在来连续血流表现;②亚急性栓塞:静脉管腔内存在实性、中等、均匀且逐渐缩小回声,超声下可见静脉官腔增宽、增厚,经探头加压无法压瘪官腔,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细条状血流表现,突出在栓塞官腔边缘;③慢性栓塞:经脉官腔内条索、层状强、均匀且逐渐缩小回声,超声下可见官腔直径略有减少,静脉壁厚度有所增加,表现粗糙,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血流大小不等的彩色血流充盈缺损。

1.4统计学方法

由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处理,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百分比”采用卡方值检验。

2结果

本组患者中33例(76.74%)左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23.26%)右下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16.52,P<0.05);发生部位依次为:骨浅静脉部血栓者17例>深部腘静脉血栓13例>股静脉血栓6例>胫后静脉血栓4例>股深静脉血栓3例,不包含并发两处或超过两处血栓者;B检中急性栓塞6例,亚急性栓塞22例,慢性栓塞15例;B检检出率为97.67%(42/43),A检检出率为88.37%(38/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2.53;P>0.05)。

3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又被称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属于临床常见病,指的是静脉血液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管内异常凝结。虽该病进展可遗留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淤滞性溃疡等。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因素呈多样化,包括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的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2]:在临床中,各大型手术后,由于血小板粘聚能力增强,术后血清前纤维蛋白溶酶活化剂、纤维蛋白溶酶等抑制剂水平明显升高,减少了纤维蛋白溶解效果。综合上述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以静脉血流滞缓、血液高凝状态为基本,二者需综合作用,任一单一因素尚不能独立致病。

本组43例患者中33例(76.74%)左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23.26%)右下肢,左下肢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下肢,分析原因为,左下肢官腔与右下肢相比更狭窄,右髂总动脉处于髂骨处,随着左髂总静脉受压迫进,最终形成血栓。临床中采用CT予以静脉造影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范围、部位存在较高特异性与敏感度,这在陈丽,郭铮等人[3]的研究中已得到证实。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缺点表现,如对于造影剂过敏患者而言,此方面便无法开展,加上CT造影中需对患者予以足背静脉造影剂注射,这对于糖尿病所致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而言,血栓使下肢深部静脉回流受阻,其代偿作用明显受损,导致腿部表浅静脉扩张,引起下肢组织水肿更严重,因此风险较大。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中通过实时动态了解患者血栓表现,对于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测准确,且检查期间不会引起辐射损伤,此外其优势还包括无创、可反复进行、操作简便、无需造影剂、不会引起不良反应等。探查中通过对患者下肢肿胀部位、程度分析后,重点探查,在对于下肢明显肿胀者中,通过探查范围增大,观察髂外静脉处有无存在血栓表现。还可通过对血流反流检测确定深静脉瓣功能不全表现,以此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依据。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B检检出率为97.67%(42/43),A检检出率为88.37%(38/43),提示两种检测方式均可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较好检测效果,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略优,这与任艳[4]的研究报道呈一致性。

综上所述,

参考文献

[1]曾维佳,张旭胜.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分析[J]. 血栓与止血学,2017,23(2):205-207.

[2]赵虹,白连杰.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在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评价中的应用价值[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8(1):78-79.

[3]陈丽,郭铮. 多层螺旋CT静脉成像(MSCTV)技术在膝下深静脉血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 双足与保健,2017,26(14).

[4]任艳. 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J]. 双足与保健,2017,26(8):12-14.

论文作者:杨桦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  ;  ;  ;  ;  ;  ;  ;  

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杨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