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之间奈几何论文_袁荣松

“动”“静”之间奈几何论文_袁荣松

袁荣松 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同民镇中心小学 564619

【摘要】空间与图形知识贯穿于小学数学各个年级,它是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空问与图形教学内容包括:常见几何图形的认识.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测鼍的方法及绘图技能。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的有利素材,然而,传统的几何初步知识教学通常是“讲授型”模式,它的特点是“教师讲图形,学生听图形”。传统教学多借助实物、模型和投影片进行辅助教学,这种演示教学只能表现静态或局部动态.学生一般处于被动接受教师提供信息的状态,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不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几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4-032-01

当前信息技术已在教育领域普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形象、生动地在学生面前展现几何知识,及时有效地对几何形体的知识点进行分解、组合、分析,使学生从观察到认识,从认识到理解,从理解到掌握,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因此小学“空间图形”这一部分知识,教师应巧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想学、乐学。

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帮助生认识圆的面积,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在一片草地上,有一棵树,上面拴着一只羊。半个月过了,草地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羊吃革的情形,有的学生经历过,即使没经历过,也是可以想。要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是对学生的挑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在探索的过程中,’们初步认识了圆的面积一被羊吃掉的草的面积,圆的周长——被羊吃掉的草的一周的长度,发现了不用圆规画嘲的方法。数学思维本身是美丽的。只要数学情境能让学生有亲近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就会很乐意地去学。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材重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我们的几何教学活动的原型大都来源于生活,一些抽象的几何知识单纯靠在黑板上讲解。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以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利用信息技术,会使静止的图形变得通俗易懂。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几何初步知识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从新知识的导入到新概念的建立。从新概念的建立到新知识的巩固,均借助计算机的直观演示,为学生创设和谐优美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充分感知。例如:在教学“三角形意义”时,学生回答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三角形物体后,计算机将红领巾、三角板的颜色去掉,只留下其外框,教师指着这些外框让学生数一数这些三角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从而概括出三角形的特征。随后计算机屏幕上三条边依然闪动并发出声音,学生对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的这一意义有了深刻的印象,对新概念的建立起到了教师用语言描述而起不到的作用。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使数学生活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所以,我们在使数学生活化的过程中,教师要巧用多媒体技术使数学生活化,从而引导学生领悟“数学豫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如:我在教学“角的认识”时,运用角的知识找一找生活中的角,并根据角能张开大小的原理,说一说装载车装货卸货的道理。通过课件的充分演示,这一过程披很好地演示,如果没有多媒体的运用,学生是无法想象出来的。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课下要求学生充分了解圆周率的意义。在教学“圈的面积”一课时,画面给出一棵大树,怎样求它的截面积?有的学生说把大树砍掉,显然这很不现实,等等。这样的实践作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数学几何形体教学,不仅描述事物形象逼真,而且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使一些在常规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变化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让他们观察、记录、思考、研究,交流。使学生对这个知识有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然后再运用于现实的生活。这样学生参与了整个知识形成的过程,既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得了知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体会了学习的乐趣。

总之,信息技术下的小学数学几何形体教学的实旋有助于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多媒体信息技术下实旋此教学,能发挥多体软件声、色、图、文并茂的优势,创设情境,疑激趣、以趣促欲,调动全体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下主动地进行实践、i,tEr,探求新知,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潘小英.还数学课堂一份必要的安静——空间与图形教学之感悟[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2):105-105.

[2]张广恒,魏尚纷.几何画板:为小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注入新的活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7):31-32.

[3]阙俊.自主引导能动构建——议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的教学[J].金陵瞭望:教育, 2013, 12(12).

[4]夏卫锋,谢文静.数学史在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内蒙古教育, 2011(24):6-8.

论文作者:袁荣松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  ;  ;  ;  ;  ;  ;  ;  

“动”“静”之间奈几何论文_袁荣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