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研究论文_陈俊

湖南省宁乡县人民医院 410600

【摘 要】目的:探究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普外科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普外科重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作为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4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精神状态改善状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优,并且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患者焦虑状况改善更优。各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普外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焦虑心理状态,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心理焦虑患者;心理护理;老年患者;护理干预

由于普外科重症患者会受到疾病因素的影响,其心理状况也会受到病症发展的影响[1]。部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心理焦虑状况,如果不及时治疗,则有可能发展为焦虑症或抑郁症等严重心理疾病[2]。在临床治疗时,应当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采用合适的心理疏导或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需要合理的护理方案,配合治疗工作的开展,才能保证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探究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普外科重症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效果,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普外科重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日期单双号作为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40例患者。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为58-74岁,患者平均年龄为(64.6±4.3)岁;实验组中包括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为56-74岁,患者平均年龄为(65.1±4.1)岁。所有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主要由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观察并及时报告医师。护理人员也应当每日对患者进行相应的体征检测,保证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良好。

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具体方式如下。

首先由护理人员做好相应的护理标准制定,在进行护士服的选择以及病房的色彩搭配时,也应当尽可能选择浅蓝色作为标准,帮助患者舒缓精神压力,改善患者的感官体验。在进行病房不支持护理人员,也应当做好温馨提示和相应的盆景摆放,以保证患者的住院体验。

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护理人员应当做好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工作,定期进行相应的心理指导。如果患者的恐惧、抑郁、孤独等心理状态出现较为频繁,护理人员还应当积极与老年患者交流,聆听患者的压力来源,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其安慰,帮助其恢复对生活的信心。同时护理人员还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兴趣培养,以体育或兴趣爱好的方面来消除心理压力,引导患者与社会积极互动,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爱,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必要时,护理人员应当促进患患之间的交流,医院也应当给予患者之间交流的平台,使患者在住院过程中能够得到认同感,改善患者在住院时的社会接触,使患者得到社会支持,从而改善心理状态。

1.3 评价标准

采用国际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症状。评分为80分满分,50分以上说明患者具有焦虑症状,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30分为重度焦虑。

同时采用我院中自主制定的生活质量调查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满分100,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或是SPSS19.0处理,其中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达,数据采取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并采取t检验,若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优,并且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患者焦虑状况改善更优。各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以及SAS评分对比

3讨论

普外科重症病症是目前临床上研究较为缺乏的一类病症,这种病症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3]。所以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时,也应当采用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方案,才能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

心理护理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护理方案,这种护理方案注重患者治疗感受和护理感受,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和生活[4]。同时在心理护理中,还注重与患者家属的沟通,通过家属的辅助,也能够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支持,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老年患者的孤独或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减少[5]。

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优,并且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患者焦虑状况改善更优。

综上所述,将心理护理干预应用于普外科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焦虑心理状态,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应用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罗华,何中华,蓝顺琼,杜伟娴,陈敏清.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负面情感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04):549-550.

[2]何梅,赵霞,许华.心理护理在胸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可行性分析[J].吉林医学,2015,36(17):3920-3921.

[3]尹成会.心理护理于胸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33):177-179.

[4]金焰.心理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重症住院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3):92-93.

[5]穆娟.心理护理在外科重症监护室中预防和减少ICU综合征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09):108-109.

论文作者:陈俊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普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研究论文_陈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