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黄永斌

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黄永斌

(广东省廉江市良垌中学,524431) 实施新课程,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了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认真领会生物科课程标准,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人从教十多年,结合生物教学的实际,浅谈在生物新课标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体会和认识。 一、教师要科学地理解创新精神的重要性 一直以来,一般人都认为生物科是次科,学好不学好无关重要,教好教坏影响不大。物理学家杨振宁预言:二十一世纪,必然是生物的世纪。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生物是一门很有前景的科学,要通过创新教育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达到培养高素质学生的目的。这也要求老师本身要有创新教学的精神。生物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显著差别在于多了学生的参与,少了老师的说教。因此,生物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封闭、填鸭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指令性和专断的师生关系将难于维系,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应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教师应是向导、评判者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二、教师备课时要有创新教育的思想 为了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在备课中就要在教学设计中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即所制定的创新教育目标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创新)。教师要在挖掘新课程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这些切入点可以是教学难点和重点、演示实验、一句俗语、一句诗,也可以是本人或生物学家的创新经历和体验,或者是学生自己的创新成果展示,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使其发展成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与探索。 三、精心设计好创新精神的评价标准 因为应试教育及一些功利因素的影响,一般老师都比较喜欢听话、师云亦云的学生,而不喜欢多点子亦即是创造力强的学生。而创造力强的学生往往有更多的不合乎传统的兴趣,他们常常探究那些特别不符合“教学常规”要求的知识领域,最容易出现创新的亮点,这往往令教师认为增加了教学负担。实际上,教师的这种看法极易束缚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到底哪些言行是违纪行为,哪些言行属于创新意识呢?我们教师就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判、引导,在学生中产生潜移物化的影响,从而更健康地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上课时注意营造创新教育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比如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总是结合生活的具体事例,结合当前生物科学的发展情况,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允许学生就一些课外及与生物课无关的事例加以讨论,这样就可以拉近师生的感情距离,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会提出问题、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成就感。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在因素,设计恰当的生物问题。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如在《新陈代谢和酶》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出给学生这样一道题:除了鸡肝,其它动物的肝有这样的实效果吗?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学生经过思考,也许会想到用其它动物肝脏进行实验,也很可能在实验中有新的发现。这类问题,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有意识地设置创新教育的平台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研究的是生物生长、发育、生殖及遗传等方面的科学。对于人来说,它既陌生又很熟悉,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生物课堂的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生物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生物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常用的“控制条件”的实验方法、“显微观察法”的实验方法、“自然考察法”的实验方法等。教师通过选择典型的实验(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内容),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辨析来培养学生的生物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使之达到不同层次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 廉江是一个农业大市,科学养殖业、种植业名声在外,这是我们进行创新教育的良好资源,几年来,我在备课时都设计了参观学习实习的课时,并身体力行,学生在自己“探索”生命规律的实习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让学生明确探索性实习的基本环节,并在行业的选取、现象的观察、数据的处理、实习结论的得出等一系列环节中,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在相对独立的参观实习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理解行业运营思想生物学原理,学会具体操作技巧等。 六、注意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价值观念正经历着从重视人的创造物的价值到重视人自身的价值的转变,而对人的品质评价已趋向于提倡人的创造性、开拓型的性格。因此,我们最终应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上。凡是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个性品质,都是创新需要的,这些个性品质称之为创新个性。创新个性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和持久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和决定性的影响。为了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鼓励幻想,鼓励和有创造力的人接触,给有创造性的学生予心理暗示,从而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积极开拓的性格。

论文作者:黄永斌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论文_黄永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