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儿童保健门诊就诊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进行临床干预论文_张燕华,高桂香

山东省潍坊市妇幼保健院 儿保科 261011

摘要:目的:分析对儿童保健门诊就诊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进行临床干预的效果;方法:根据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将200例儿童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100例,分别给予常规喂养指导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儿童护理干预后的症状及饮食不良心理的相关指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科学和合理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对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显著改善。

关键词:饮食行为问题;儿童;临床干预

对于儿童保健来讲,饮食行为问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临床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大约有25%-45%发育正常的儿童和超过80%发育迟缓的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饮食行为问题[1]。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对儿童保健门诊就诊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进行临床干预的效果,现做如下总结。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对象为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200例。纳入标准:年龄为2-5岁,居住期超过6个月;满足6大饮食行为问题症状中的相关行为表现,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能持续进行为期半年时间的干预。排除标准:重度肥胖儿童、重度营养不良儿童、器质性疾病患儿。全部200例儿童中,男女人数分别为126例、74例;年龄为2-5岁,平均年龄为(4.1±0.4)岁。根据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将200例儿童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100例,在基线资料方面两组儿童比较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儿童选择常规喂养指导,实验组儿童则选择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的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加强儿童的健康宣教工作,为其播放指导饮食的相关视频;对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并为其建立档案,对儿童24小时的就餐时间、进食方式、食用数量以及食用的食品种类等进行了解;对儿童出现饮食行为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针对具体的饮食行为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①胃口差的儿童:对儿童进行诱发,让其对食物感兴趣,就餐前半小时儿童不能吃零食;②挑食的儿童:合理减少儿童偏爱的食物供给,对儿童进行诱导,让其从少到多的摄入不喜欢的食品,不能勉强儿童,对于儿童的进步应加以鼓励和表扬;③饮食习惯不良的儿童:对其进行鼓励,让其自己进食,对就餐时间进行严格规定,超过规定就餐1小时后不能进食,让其出现饥饿感,对于家长来讲应树立良好的形象,为儿童构建温馨的就餐氛围;④父母关心过度的儿童:定期测量儿童的体重和身高,对儿童家长进行引导,让其对儿童营养和成长的期望值更加合理,不和其他儿童攀比。⑤害怕就餐的儿童:不能强迫儿童进食,对其进行指导,让其尝试新的食物,根据儿童的喜好来选择餐具,不能指责或批评儿童;⑥存在潜在疾病状态的儿童:首先应对其潜在疾病进行治疗,治愈后如果儿童依然存在进食困难,则应纠正其饮食行为,根据年龄阶段来对就餐花费时间和进食时间进行安排,让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对饮食习惯进行改善。全部200例患儿均给予为期半年时间的护理干预。

1.3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若(P<0.05)则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儿童护理干预后的症状及饮食不良心理的相关指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讨论

现阶段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家长也更加关心和重视自己孩子的饮食行为问题,然而对儿童饮食行为造成影响的因素却比较多[2]。在为儿童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时,家长对儿童的喂养观念、行为、方式、喂养环境等均会严重影响儿童的饮食行为。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儿童护理干预后的症状及饮食不良心理的相关指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纠正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进而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科学和合理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对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显著改善,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华丽,陈敏,郝燕.儿童保健门诊饮食行为问题就诊儿童的临床干预[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4,22(11):1151-1153.

[2]王硕,黄小娜,王惠珊.儿童保健门诊与社区饮食行为问题就诊儿童的临床干预[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8):679-681.

论文作者:张燕华,高桂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  ;  ;  ;  ;  ;  ;  ;  

浅析儿童保健门诊就诊存在饮食行为问题的儿童进行临床干预论文_张燕华,高桂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