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分析论文_周传凯1,李秀伟2,孔凡丽2

乡村振兴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分析论文_周传凯1,李秀伟2,孔凡丽2

1、泗水县中册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济宁 273200;2、泗水县农业农村局 山东济宁 2732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离开农村流向城镇,致使务农人群老龄化、妇女化、低学历化问题尤为突出。特别是能掌握一定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的新型农民严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因此,加快新型职业农民精准培育,积极推进务农农民职业化进程,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乡村振兴;职业农民;培训;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

1.投入经费不足,制约教育质量提高

根据近几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显示,中国目前的教育经费投资主要倾向于本科教育,相对而言职业教育的支出比重较低。虽然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职业经费投入总数在逐年增加,但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在总投入的比重却在逐年下降。而涉农的职业教育对学生的操作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而完善的实践教学设备更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而当前由于经费问题导致教学设备陈旧、教学基地建设停滞也是涉农职业培训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2.实践教学能力欠缺,专业设置不合理

当前大多数的职业院校涉农专业的教师都是在各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的具有高学历及扎实理论研究基础的人员。这类教师的素质特点是对涉农知识的理论理解及掌握程度较高、具备成熟的理论分析方法,而对实际的操作实践却缺少相关的实训经验。主要原因是其在高校学习过程中以理论为主实践为辅,而此类人员在毕业后成为职业院校的培训教师可以传输自身丰富的理论知识给学员,但针对实际的田间操作则不能提供精准的指导。

3.就业存在局限性,涉农专业生源不足

从就业岗位划分,我国当前就业主要分为体制内的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以及除此之外的体制外如外企、民营企业和私人企业等。根据个人就业意愿不同,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会选择适合个人长期职业规划发展的单位就业,而这些单位往往要求从业者具有普通高等教育学历。社会上还对职业教育的去向停留在底薪加苦力的狭隘理解中,因此很多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同度不高,具体到涉农专业的职业教育相对而言,社会认同度就更加低,这也是导致很多职业院校涉农专业生源不足的主要原因。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类型分析

目前我国农村的农业劳动机械化程度不高,主要是由于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程度严重,留守在农村发展的年轻人数量少,因此再高端的机械也无法在农村地区展开使用,导致农村地区劳动产出少、留守人员收入少的恶性循环。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未升学的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务农青年和返乡的大学毕业生及农民工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针对这些培训人员培训则以培养种田能手、承包大户和务农科技专家为目标,并且在政策上大力支持返乡的涉农创业者在自身致富的同时带动整个乡村经济发展实现最终振兴乡村的宏伟目标。

1.专业大户特点分析

调查显示以山东省为例在省内十个地级市中的 142个专业大户中,具备初中学历的占45.7%、高中学历的占 33.9%而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有 7%。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专业大户相对于一般农业从业人员而言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从而可见此类人员学习农业科技的能力要高于一般的农业从业人员。专业农户通过工作已经积累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所以相对于完全没有农业耕作工作的人员而言在农业技术学习的时候具备一定的优势。

2.返乡人员(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分析

在外人员返乡主要分为两类人群:一类是有过在外务工经历的农民工;另一类是在外求学并完成高等学历教育的大学毕业生。前者多数是由于城市较高的生活成本而选择在积累一定财富后返乡将农业生产经营作为主要的职业选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据统计,根据 2018 年对山东地区1,100 名返乡农民工创业情况调查数据显示,涉及创业项目的返乡人员中,71.2%的人选择了农业的有关项目,其中选择养殖或种植的人员占比为 42.34%。

而后者则往往对乡村和土地怀有特殊的情感因此在学习结束后选择回乡就业或者创业。就学习能力而言两者存在较大的差异,2018 年在对山东省 1,200 名返乡农民工的调查数据显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 6.1%,具有初中学历的占54,7%而高中及以上的学历占 34.6%。从数据显示分析,返乡名民工的文化程度要远高于现代农业从业者(一直留守农村的人员)的平均水平,但相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而言知识接受水平性对较弱。

3.完成中等教育的农民

完成中等教育的农民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和操作的基础知识,在完成中等教育后较早的就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对农业生产过程和操作比较熟悉。但由于中等教育偏重基础教育,此类人群的涉农知识深度不够且不具备经营管理理念。因此,在培训项目的选择上应该加强专业的农业操作技术指导以及相关的经营管理知识输入。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策略

1.加大对农业职业培训的财政支持

随着财政支持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改进,部分职业院校对涉农专业学生提供了助学金或学费减免政策,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村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偏远地区的学子参加涉农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对涉农职业教育的财政资金加大支持的倾斜力度,确保涉农职业教育的生均经费稳定增长,加强农业职业学校的实验设施和实习基地建设,提升涉农职业培训的办学质量,为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优化农业职业教育专业设置

合理的农业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可以保证相关学员在结束学业后顺利的进入到相关领域进行工作,充分利用职业教育资源,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由于农村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由于专业人才短缺而往往比较落后。因此,相关的农业职业培训开展以前必须细致完成前期调研工作,了解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情况,合理设置专业并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变化及时调整相关专业设置及相关培训内容,力争培养出满足地区农业产业发展需求的职业涉农人员。

3.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产学研合作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带动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同时,也培养出一批能紧密结合“三农”服务的专业师资。这种涉农职业教育模式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为学校争取了相应的资金支持,并且在直接服务农业领域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提升了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涉农培训专业应当努力挖掘所在院校的相关经营管理和操作技术的优势,加快产学研结合步伐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

4.培养专业且高素质的职业教师团队

据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农林类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师生比是1∶31而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只有1∶43,而且在培训团队中无职称或只具备初级职称的教师较多。高素质的农业职业教育培训师资是培养高素质相关专业学生的关键,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反应了学生今后工作的实践能力。因此,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调整相应的薪酬待遇吸引优秀的具有高学历且丰富实践能力的青年教师壮大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参加相关的职业培训和讲座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通过进行提高理论及时间操作技能,晋升真正具备理论+实践的双师型教学者高效的承担并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结束语

总之,在乡村振兴视角下要激发新型职业农民动力和创造力,培育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创业领头人,加速现代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推动农业全面升级,促进农民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明,农村空心化、农民荒与职业农民培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125-126.

[2]赵建设.乡村振兴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分析[J].管理观察,2019(08)106-108.

论文作者:周传凯1,李秀伟2,孔凡丽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  ;  ;  ;  ;  ;  ;  ;  

乡村振兴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分析论文_周传凯1,李秀伟2,孔凡丽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