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档案鉴定工作_工作鉴定论文

论档案鉴定工作_工作鉴定论文

论档案鉴定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鉴定论文,档案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档案鉴定对档案学专业来说,是最具有挑战性的领域”。我国档案鉴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已经验证了美国档案学者梅纳德·丁·布里奇福特的这一精辟结论。相对美国国家档案馆一直把档案鉴定作为档案管理的首要环节而言,我国档案鉴定工作长期停留在立档单位的初步鉴定范围内,档案馆始终没有把鉴定工作作为一个独立环节抓紧抓好,致使档案数量与质量的矛盾日益突出。

一、影响档案鉴定工作开展的因素

建国以来, 我国进行了两次较大的鉴定工作。 第一次是1956 ~1958年。清理鉴定建国以来积存档案,第二次是1964~1966年的战备清理、鉴定工作。这两次大规模的集中鉴定工作既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由于工作量的浩大和时间的仓促,为我国档案的齐全完整留下了不可弥补的遗憾。此后,大规模、系统性的鉴定工作再也没有进行过,究其原因,有以下若干方面:

(一)根本原因。新中国档案工作起点低、时间短、水平不高以及要着重解决丰富馆、室藏、整理编目、库房建筑与保护设施、机构设置与队伍建设等基本矛盾和问题,这是影响档案鉴定工作开展的主要原因。五、六十年代,我国档案工作处于建立、完善和发展阶段,档案工作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由于档案数量不多,档案鉴定同其它工作环节之间的矛盾尚不突出。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如何改变我国档案管理的落后状况,又成为档案工作的重点。近几年,办“三产”、搞创收、机构改革与定编、转变工作职能、应用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和健全法规,加速以法治档的进程等又成为档案工作的热点。档案鉴定工作依然没有列入档案工作的议事日程。

(二)相关原因,也就是由主要原因派生出来或与之关联的一些因素,它们是:

1.政策因素。档案工作的某些政策,导致档案部门偏重档案数量,忽视档案质量,造成档案玉石不分,给档案的鉴定留下了隐患。1985年2月,劳动人事部、 国家档案局颁发的《地方各级档案馆人员编制标准》规定,“档案馆工作人员列入国家事业编制。编制人数应随馆藏档案(包括具有档案价值的资料)数量的增减而相应增减。”这些政策规定极大地刺激了档案馆扩大接收范围,追求馆藏数量的热情,自觉或不自觉地造成有意识延滞档案鉴定与销毁的思想和行为。

2.法规因素。鉴定档案的法规不健全、不完善,不利于档案鉴定工作的具体实施。虽然有《档案馆工作通则》、《机关档案工作条例》、《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关于机关档案保管期限的规定》、《机关文件材料归档与不归档的范围》等规章制度及工作规范,为开展档案鉴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法规内容原则性强,缺乏可操作性。二是档案销毁的责任不明,使得领导机关(包括领导人)不敢担负起销毁档案的责任。

3.经济因素,也就是存贮、保存、处置档案费用等因素。我国国家档案部门,其库房是由国家拨款建设或统一调配的,不存在房租等费用问题,所以,保存档案的多少,从经济上讲与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人员没有什么关系。相反,鉴定和销毁档案倒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一定的人力、财力,两者相权取其轻。

4.技术因素,也就是对鉴定质量实施控制的一些方法。对档案鉴定质量实施有效的控制是解决和缓解档案数量的增长同收集、管理和利用之间矛盾,确保进馆档案质量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国在这一方面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不同价值的档案没有量的控制,鉴定质量得不到保证。在这一点上,外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美国档案界认为,一个政府用来保存文献资料的经费是有限的,因而应该合理地把这些资金用来保存最重要的文献资料。他们倾向于迈斯奈尔的意见:“选留过多是一种罪过。”不少国家明确规定了文件进馆的比例。如美国、波兰、捷克等国为5%,比利时、加拿大、日本等国约为5~10%,澳大利亚、法国、阿根廷、丹麦等国在10%~15%。相比之下,我国进馆档案比例过高。进馆档案中永久卷所占的比例为50%,至少也达30%。二是永久、长期、短期三个档次的划分标准笼统、模糊,界限不明确。为保险起见,档案部门在鉴定时,往往“就高不就低”。致使大批不该进馆的档案涌进档案馆内。

5.实践因素,即档案鉴定工作开展的程度和提供的经验。我国在五、六十年代开展的两次档案鉴定工作虽然也提供了不少的经验,但毕竟距今久远,可供利用的部分并不太多。七十年代至今,也有少数档案馆、室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期满档案的鉴定工作,但多是鉴而不定,定而不销,且缺乏系统的总结。实践的贫乏,一方面使档案部门缺乏座标和参照,影响了鉴定工作的推广和普及;另一方面也使档案鉴定理论研究失去了源泉,造成鉴定理论对鉴定实践指导乏力。

6.理论因素,即用来指导鉴定工作实践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档案鉴定理论研究滞后,除了实践因素外,也有自身的一些问题。譬如,侧重于对鉴定的原则、要求、标准和组织的理论研究,缺乏对鉴定中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对基本理论的研究不足,造成“档案价值”概念模糊,鉴定的理论框架构建不起来。对应用技术研究的不足,造成具体的操作技术、标准、鉴定质量检查与控制的方法空白或残缺,现有的理论不能有效地指导鉴定实践。

二、如何开展档案鉴定工作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档案鉴定工作是不现实的。档案鉴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从试点总结、修订有关法规、制订业务标准和工作程序到推广普及都需要严密组织、科学论证和精心操作,需要相应的精力、资金的投入,需要时间,更需要科学的理论。因此,从全国档案事业发展来看,可以分阶段逐步实施和普及档案鉴定工作。

(一)试点,这是第一阶段的工作,也是目前即可开展的一项工作。由国家档案局主持,中央专业主管部门和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参与,在全国范围内选择各行业档案部门、各级档案馆若干,让它们先行试点。档案室鉴定工作的重点是文件立卷过程中保管期限的划分,档案馆鉴定工作的重点是对期满档案,尤其是对短期档案进行甄别和剔除,从中摸索经验,总结规律,为制订各项业务工作程序和鉴定标准提供依据,为理论研究提供素材。这一阶段要持续几年的时间。

(二)制订相应的技术标准,修改和完善有关法规,这是第二阶段的工作。它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不同价值的档案实施量的控制,可否把我国需要永久保存的档案控制在20%左右。2.改永久、长期、短期的三分法为标时法,即把档案保管期限划分为永久、50年、40年、30年、15年、5年等,使其既便于划分期限时操作, 又便于日后期满鉴定工作的开展,从而避免“有期无限”和“拔高”档案价值的现象。3.细化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条款。一方面,国家档案局制订的《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条款要在现有的63款的基础上有所增加,达到100款左右; 另一方面,国家档案局应授权各中央专业主管部门和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分别制订各系统和各地区的各种门类档案的保管期限表。这些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条款应更加具体,款目数应达到120~150个。这些技术标准直接与试点工作相联系,它的制订办法是,国家档案局、各中央专业主管部门和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先确定总的原则,然后提出参考标准,交各试点单位参照执行。各试点单位在实施过程中可酌情对相应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最后由主管部门对不同试点单位的意见和做法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统一的规定。4.修改和完善有关法规。具体处理方法有两种可供选择:一是将现行的《档案馆工作通则》、《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等有关法规中涉及到档案鉴定工作的内容具体化,增强其操作性;二是另外制定一部单行的档案工作规章,就档案鉴定工作的组织、鉴定的原则与标准、鉴定的方法与程序、销毁的审批等作出系统而又明确的规定,以便对档案鉴定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和组织。至于法规中有关规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亦应在试点中进行验证、修订和完善。

(三)制订详尽的鉴定工作细则、工作程序和质量检验标准,这是第三阶段的工作。档案法规再完善,也不可能就鉴定工作中的具体业务问题作出专门规定。因此,在试点工作结束以后,各中央专业主管部门和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把试点工作中成功的经验和具有普遍性的好的具体做法理论化和条文化,形成档案鉴定工作细则、鉴定工作程序、鉴定质量检验标准,以便为档案鉴定工作的普及提供条件。因为这些细则、标准是依据有关法规和总结各系统、各地区的经验形成的,所以,它具有鲜明的专业和地方特色,适应性强,非常便利具体实施和推广。

(四)推广和普及,这是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为成熟的一个阶段。各地区、各系统根据形势的发展和自身的条件,树立典型,搞好示范,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逐步将档案鉴定工作在各级档案馆、室推广开来。在此基础上将鉴定工作纳入档案馆、室的日常业务工作,设置专门的鉴定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定期进行档案鉴定,真正实现档案鉴定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使档案事业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中更具活力和适应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和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创造良好的条件。从总体上看,这一阶段将会在二十一世纪上半期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在档案鉴定工作从试点到推广的整个过程中,要始终注重解决下述问题:首先应当树立精品意识。其次,要树立效益观念。以有限的档案库房和较少的投入保存好较多的有效信息含量较高的档案资源,应成为新时期档案管理的基本指导思想。第三,加强档案价值鉴定理论的研究,包括档案价值的量化标准、鉴定操作程序和工作方法、案例的调查分析、档案鉴定的监督机制、档案价值源与价值因素、多元化的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中国档案学会和各个档案科学研究所应组织专门人才进行攻关,围绕着档案价值鉴定这一系统工程,紧密结合鉴定工作实践,展开全面、系统的研究,尽快形成我国档案价值鉴定的理论体系,从而有效地指导档案鉴定工作实践。

标签:;  ;  ;  

论档案鉴定工作_工作鉴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