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问题学生”边缘化论文_石瑛

莫让“问题学生”边缘化论文_石瑛

江苏省泰州市渔行实验学校 225313

走进班级,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情形:在教室的后排,有个别同学的课桌与其他学生拉开了距离,或者靠墙、或者靠边。回答问题老师对他们置若罔闻,同学讨论也游离小组之外,即使在运动场、课外活动这些本该生动活泼的地方也是落寞索然。显然他们被班级“边缘化”了。了解下来,这些被边缘化的同学大多是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有的顽皮好动不守纪律,有的反应较慢成绩靠后。之所以边缘化,老师似乎也有几许无奈。拿调皮学生来说,自己上课不听讲,还影响他人,其他学生乃至家长多有意见,总是想法儿使自己的孩子离他们远一点,老师也只好通过课桌边缘化促其“反省改过”;而对于学习困难户,老师上课提问害怕影响进度,同学与其同桌担心成绩下滑,边缘化以示“区别对待”。

但这样边缘化的安排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往往调皮生更加调皮捣乱,学困生成绩每况愈下,未能达到帮助教育促其反思提高的目的,反而问题更加突出。作为教育者,对此现象我们应做深入思考,切不可搁置一旁不闻不问。实际上,“问题生”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多一些宽容的心态

问题学生不是坏孩子,不能采取简单的隔离。学生存在差异是非常正常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由于每个人的禀赋、性情、环境等不同,造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有的聪明早慧,有的大器晚成,我们不能以一时、一事下定义、做判断,更不能对他们远离排斥,而要以“有教无类”的胸怀包容他们,相信只要功夫深,顽石也能变成金。

二、多一些欣赏的眼光

调皮生有时是反应灵敏、善于操作的好手;学困生也可能是某方面的天才,在江苏卫视《最强大脑》节目中我们不是看到智障少年周伟的超运算能力了吗?用有色眼光看待“问题生”是一种短视行为,这样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除了使其产生抵触情绪和自暴自弃外,无济于事。

三、多一些鼓励的语言

亲其师,信其道,与调皮生平等相待,耐心倾听,有时会发现他不为人知的独特想法。课堂上适当设计适合学困生的问题,看似影响进度,实际上既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使其他同学温故知新。“问题生”不是陪读,也是集体一员,我们要主动创设和谐互助的氛围,让每一位问题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班级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四、多一些温暖的行动

面向全体,我们不能口头上重视,行动上轻视,要打破有形和无形的壁垒,特别是不刻意安排座次。生而不知,才需要教育;有所不足,才需要帮助。点燃每个人的发展激情,激发所有人特别是“问题生”奋发向上的积极性是教育的天然使命,我们绝不可知难而退,要深信润物无声、水滴石穿的力量。

总之,“问题学生”和学校教育如影随形,对此我们应有正确认识。简单地边缘化,实在要不得。我们要坚信每个孩子都有进步的可能,在促其转化提高上,教师应转变观念有所作为,切不可让问题学生边缘化。

论文作者:石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5年12月总第9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

标签:;  ;  ;  ;  ;  ;  ;  ;  

莫让“问题学生”边缘化论文_石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