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论文_宋小玲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论文_宋小玲

陕西省商洛市小学 宋小玲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发展思维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无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可见兴趣在发展学生的思维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一、激发兴趣,质疑问难

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的有效途径,就是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创新的冲动。

(一)预习存疑,诱导思维。每一篇新的课文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学生在预习时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我就要求他们在预习的时候把这些疑难问题提出来,相互讨论、互相交流。这样带着疑问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边议,效果更佳。

(二)课题设疑,启发思维。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提出问题,捕捉文章的中心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如《菩萨兵》这个课题一听,就让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步兵、工兵、炮兵听说过,却没有听说过菩萨兵。教学时我启发学生围绕“菩萨”提出问题,步步设下悬念,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浓厚,便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难点质疑,引导思维。阅读课文时要抓住重点、难点部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一步步启发学生思维,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其认识能力。如学习《盼》一课,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重点是“盼”,然后逐层研读:盼下雨(有机会穿雨衣)——盼穿雨衣出门——盼雨停(害怕上学时没雨下了)——最后终于盼的穿上了雨衣,让学生边读、边想、边议。此时学生的思维也跟着作者的思路学完了课文。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能力。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单调,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内容,采用新颖、灵活、有创新意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眼睛一亮,耳目一新,就会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学习《牛郎织女》一课,可根据该文故事性强的特点,指导学生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并进行排练演出,学生在改编排练的过程中,通过对原文的情节、对白、动作的创作设计,大大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还可以引导学生设计成连环画,会画的画画,善于写作的编故事,字写地好的进行抄写,十八般武艺各显其能,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挖掘课文中创造性因素,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在某一问题或事物的思考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点或一条线索,而从仅有的信息中尽可能向多方面扩展,它不受已经确定的方式、方法、规则和范围等的约束,并且从这种扩散的思考中求得常规和非常规的多种设想和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趣味性很强,当思维训练变得有趣时,学生就会对学习的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如《鸟的天堂》一课,根据“那歌声真好听”给学生放一首动听的歌曲,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听听小鸟在唱什么歌?听完后,引导学生说:“你仿佛听到小鸟在唱什么?假如你是小鸟,你会唱什么歌?”这一下学生可来劲儿了。有的学生说这:“大榕树枝繁叶茂, 看上去像一把撑开的大伞,我们在树上飞来飞去真快乐!”有的说:“这里绿树成荫,像个乐园,我们喜欢在这里玩耍、栖息,真开心!”还有的说:“这是我美丽的、开心的家园,我要在这里盖房子,生许多的小宝宝,让鸟的天堂更热闹!”这创造性的思维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请领会了文章的中心,又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四、重视实践,拓宽思维,丰富学生的创新源泉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实践中培养。所以我们要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创造条件,把行之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尝试实践,迁移运用,探究创新。面对未来社会空前激烈的竞争,培养一代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刻不容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的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接触生活,参加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学到的知识,发现、探究新知识,获得不竭的创新源泉。如指导学生有选择的进行课外阅读,办手抄报。可以推荐《十万个为什么》《小小发明家》《八十天环游地球》等书,让学生相互传阅,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动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家庭家务劳动,品尝生活甘苦。开展“今天我当家”、“义卖”等活动。在活动中让他们利用假日学当家,体会父母操劳的艰辛,以推销员的身份去“说商品”,大家来“比一比”,看谁说得好、卖得快。然后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实感受写出来,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奥秘,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当然,在语文课堂中,还有很多方法,如:幽默风趣的语言,精湛的教学艺术,教师的人格魅力,甚至一个眼神、一种表情,适时、恰如其分的表扬和鼓励都会奇迹般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抓住时机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持久延续,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其进行各种思维训练活动,培养起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宋小玲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  ;  ;  ;  ;  ;  ;  ;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论文_宋小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