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监督和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_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如何有效地监督和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_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政府如何有效监管和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府论文,责任论文,社会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属于一个系统性的问题,有政府、社会和企业等多维因素,但政府是导致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最根本原因。

一、政府原因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除了企业自身的原因,与政府管理部门有很直接的原因。北京数字100调查公司最近进行的一项“企业社会责任公众评价调查”的结果令人震惊——公众认为造成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最主要责任对象是政府部门,企业本身却在其次。但我国很多地方政府并未认识到这一点,这是造成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主要原因。

1.政府监管部门权限划分不清。从目前政府监管的情况来看,监管企业社会责任的部门很多,但没有一个单独的部门来监管企业社会责任,造成各自的责任不明确,出现了社会责任的无人监管现象,这样就削弱和影响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进程。

2.政府的监督力度不够。中国没有强大的民间维权团体,政府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部分地方政府官员对企业社会责任认知上的贫乏,及出于政绩上的考虑只注重企业税收,而忽视企业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政府缺少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有效引导和监管,才会造成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才会发生诸如肯德基苏丹红事件及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事件,而在美国本土却没有出现这种问题。这充分说明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在严格监管的环境下形成的。

3.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和政府的规范化引导和管理,企业社会责任成为企业的自发行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不存在任何机制可以促使企业这样做,违背了经济规律的事情只能依靠非经济力量来实现,如道德的约束,但道德的力量不具有普遍性和持久性;另一方面,我国没有建立统筹管理各种相关认证的机制,这就使得企业的社会责任范围不是十分的明确,有关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的认定缺乏系统、明确、规范的法律依据,而是散布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公司法》等诸多法律条文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哪些法律条款就是企业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使得企业社会责任没有系统化的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

正是因为政府在建设企业社会责任进程中角色的缺位,才造成企业社会责任在我国渠道、机制不够完善,在这方面尤其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引导企业加强社会责任感。

二、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中的角色分析

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不能过于迷恋市场经济,应重视政府的作用。目前,我国许多企业存在社会责任缺失的现象,由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加以约束,从而使得不道德的经济行为存在。为了有效地对企业的活动进行干预,政府就必须对自己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角色有一个清晰和明确的定位。在企业社会责任中政府是规制者、推进者和监督者。

1.倡导者

第一,地方政府的观念转变。政府的使命,应该是提高国民的幸福满足感。

经济收入虽然是人们幸福感来源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但不应忽视其它层面的建设。中央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建立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必须重视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即重视环境、重视节约、重视以人为本。但地方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问题仍了解和重视的不够,地方政府注重企业的利润和税收,而对企业在生产安全、职业健康、员工权益保障、食品安全等存在的问题监督力度不够。作为最直接的企业活动的行政管理主体的地方政府,其社会责任意识至关重要。中央政府一方面要完善对地方政府业绩考核机制,另一方面督促地方政府从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长远利益着想,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行政监管力度。

第二,倡导企业对社会责任观念的转变。美国D.J投资公司总裁大卫·施沃伦博士的研究认为,近些年来大量的企业实践表明,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的盈利有一种积极的肯定性的影响。原因在于企业社会责任投资带来的附带宣传比单纯的广告宣传更能获得社会认同,更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起到媒体宣传增值效应。同时企业达到累积无形资产的效应,促进企业有形资产原子裂变式增长和使企业产生凝聚人心魅力的功能。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美国“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会”的一份报道显示,一个对社会负责的企业能获得很多利益。其中业务增长率是其它企业的四倍。可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不是企业的包袱,而是企业做大做强后的必然选择。

2.推进者

第一,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任何一个企业的评价都是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进行,经济指标仅仅被认为是企业最基本的评价指标,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有多种多样,如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多米尼道德指数等。跨国公司都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实现企业好公民形象的条件,并且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有明确的计划、有专门的负责部门、有一定的经费保障、有可操作的规范化的管理程序。只有政府真正的把社会责任纳入到考核体系中,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才能取得实质性突破。政府制定和实施的法律法规,规定了企业应遵循的社会规范,以及一旦违反这些规范将遭到怎样的惩罚;此外,政府还可以借助税收优惠、补贴、政府采购等方式,来引导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

第二,增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激励,营造社会对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普遍尊重的氛围,让企业自觉履行其社会责任。从企业利益相关者角度来说,政府还要给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予以必要的激励:如整个社会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应给予尊重和适时的激励,满足企业自我实现的价值,提高企业的美誉度;此外,在企业处于危机和困境时,利益相关者应该给予必要的帮助,陪同企业渡过难关,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只有把企业和它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统筹考虑,实现企业发展过程中各方利益共赢,才能充分调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才能构建企业和其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共生共赢的关系。

第三,增强企业社会责任认识的培训。让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的官员和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理解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让企业懂得,企业的利润和社会责任并不是一对矛盾体,而是相辅相成的。在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企业社会责任是为企业盈利服务的,关注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表现出社会责任感,并出于自己的商业利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企业利润与社会责任并重,二者协调发展。

3.监督者

经济学家格里高利·曼昆说过:“市场做了许多好事,但并不能做好每一件事。”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有政府监督管理才能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政府通过监管、执法保证企业履行责任。

第一,推行责任审计。将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收益四个核算内容作为会计要素,规范、完善相关会计账簿,实行不再以经济绩效作为唯一核心内容的新的会计制度。这为政府实施监督提供了立体的参考维度。各级地方政府在充分尊重企业的自主经营权的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对企业守法行为的情况要充分了解,并定期做出评估。表彰认真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对那些严重违反劳动法、生产安全法和环境保护法的企业提出批评或惩罚,从而引导企业转变观念,朝着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向发展。一旦企业出现社会责任问题,除追究企业经营者的责任,还要追究相关地方政府负责人的责任,以此强化地方政府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监督,从制度上约束政府行为。

第二,建立信息备查制度。建立披露信息机制,通过社会舆论和道德压力促使公司履行社会责任。对未完全承担道义责任以外社会责任的企业相关信息记录在专门的政府设置的簿册上,以供企业利益相关者和国家机关需要时查阅。这便于利益相关者预测将来、安排自身行为活动及国家机关掌握情况、采取措施。

第三,建立社会责任诉讼制度。美国政府通过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体对企业施加舆论压力引导企业行为。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媒体、行业协会和第三部门组织的作用,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营造良好的社会监督机制。这种监督机制是法律监督与社会监督并存的监督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不只是某个地区、某个行业的问题,而是所有企业都要面临的问题。所以,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一定要从根本上治理,标本兼治。既然是一个整体的概念,那么,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也应该是整体的、全面的,要从对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培训到建立制度化评价体系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推进战略,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全面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

标签:;  ;  

如何有效地监督和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_企业社会责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