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本质演化理论解读_科学论文

科技本质演化理论解读_科学论文

科学技术本质的演化论解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技术论文,本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39;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05)03-0011-05

阐明科学和技术的本质,是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基本问题。但究竟该怎样界定科学 和技术,国内外学者一直有意见分歧。本文试图从天然自然系统和人工自然系统的演化 关系上解读科学技术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从新的角度探讨科学与技术、天然自然与人 工自然、科学技术与人类中心主义等方面的关系。

一、科学技术的演化论本质

科学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中讲到的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从近代到现代, 人们曾从不同侧面给科学下过诸多定义。有人认为科学是知识体系;有人认为科学还是 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有人认为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 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

当代的哲学家、经济学家、科学家和工程专家们也从不同的角度给技术下过多种定义 。有人认为技术泛指人类活动的行为方式,做事或制作的方法;有人认为技术是劳动手 段(工具、机器)的总和;有人认为技术是自然规律的有意识的运用,是科学的物化等。

除上述观点外,笔者认为,还可以从天然自然系统和人工自然系统的演化关系上探讨 科学技术的本质。

宇宙已经有200多亿年的演化史,其间经历了各种状态。地球从其开始形成、发展到现 在,也已经历了40多亿年漫长的岁月,而且从中又进化出了人类。人类就其自然本质来 说,同其他任何有生命的物质一样,时刻不能脱离生态系统。由地表各圈层组成的无机 与有机自然界诸要素有规律结合的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存在的空间和吸取基本生命物 质的场所。

但人类的产生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物演化史上一个新质的阶段,人类这个种群其物 质、能量、信息的输入和输出的水平远远高出一般生物种群。人类要维持自己的生命, 要生长、发育和生育后代,要进行体力和脑力的活动,也必须不断地从大自然的生物界 吸取营养。因此人类的产生需要自然界的演化形成相应的环境条件,这种环境条件本文 称之为“常态”环境。

这样宇宙和地球演化所经历过的各种状态,对于人类所需要的常态环境状态来说,是 一种“非常态”。如果这种“非常态”环境直接进入人类所需要的常态环境状态中,由 于这类自然现象对人类的生存危害很大,结果会造成生态平衡的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 恶化,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最近印度洋海啸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另一方面,人类出现之后,作为有自觉实践能力的自然存在物,人不但要依赖自然、 顺应自然,而且还要通过有目的的活动(主要是生产实践)变革自然、改造自然,表现出 对自然界的能动性。因此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和进化,又非常需要宇宙和地球演化所经 历过的“非常态”环境的帮助来解决自身发展和进化的一系列问题。

于是在人类发展中出现了一个永恒的基本矛盾: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和进化需要引入 宇宙发展中存在的“非常态”,但又不能直接引入这种“非常态”。在这种情况下,解 决问题的答案只能是:借助于一定的中介、方法、手段等向人类社会存在的“常态”状 态间接地引入这种“非常态”,于是科学技术这种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就应运而生。

因此可以从作为对“非常态”和“常态”系统要素的认识和引入来探讨科学技术概念 的内涵:科学技术作为“非常态”和“常态”系统要素的连接手段,主要是指人类在对 “非常态”和“常态”系统规律的认识和使“非常态”状态引入到人类存在的“常态” 状态采取的各种中介、方法、手段等。

科学是对“非常态”和“常态”系统要素的认识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产生对“非常 态”和“常态”生态系统要素的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而技术是由方法、工艺技术、设 备、工艺流程等组成的将“非常态”系统引入到“常态”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控 制手段的总和,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技术能够使“非常态”系统中的能流、物流 、价值流、信息流按一定的目的进行有序、平衡的循环运动,为合理调节人类经济活动 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物质、能量变换并提高变换的效率提供条件,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二、科学技术的演化论本质对科学与技术关系的解读

由以上对科学技术的演化论本质的探讨可知,科学是对“非常态”和“常态”系统要 素的认识的知识体系和认识活动,技术是指人类运用已经获得的科学知识,使其渗透和 物化到“非常态”系统的要素上,引入到人类存在的“常态”系统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 ,因此科学与技术不仅有明显的区别,也有密切的联系。

(一)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从任务看,科学作为“非常态”和“常态”系统要素的认识的知识体系和认识活动 ,其任务是有所发现,从而增加人类的知识财富、精神财富。技术作为由“非常态”引 入到人类存在的“常态”系统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其任务是要利用自然、控制自然, 创造人工自然并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技术是要有所发明。

2.从要解决的问题看,科学作为“非常态”和“常态”系统要素的认识的知识体系和 认识活动,主要回答对象“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它的课题是相对单纯的,对 于经济因素、资源条件、法律因素等较少顾及;技术作为由“非常态”引入到人类存在 的“常态”系统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要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技术的 问题通常是相当复杂的,它不仅与某一门学科有关,而且还涉及到经济、社会、法律、 地域、资源、环境、心理和生理的因素。

3.从方法看,科学作为“非常态”和“常态”系统要素的认识的知识体系和认识活动 ,关心的是如何从认识过程的经验水平上升到理论水平,在科学探索中仅依靠经验的估 计是不会令人心满意足的。技术作为由“非常态”引入到人类存在的“常态”系统所掌 握的方法和手段,经验乃是其组成部分,不仅古代的工匠要运用经验的技能,即或是近 代和现代的工程师,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如此。

4.从研究过程看,科学作为“非常态”和“常态”系统要素的认识的知识体系和认识 活动,其研究目标相对不确定,科学探索的结果往往难于预料;技术作为由“非常态” 引入到人类存在的“常态”系统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其活动也有它的不确定性,但可 以有相对确定的目标,技术工作的计划性较强。

5.从结果和评价看,科学作为“非常态”和“常态”系统要素的认识的知识体系和认 识活动,其答案在世界各国都是一样的,评价标准只能是用实践验证其是否合乎客观实 际;技术作为由“非常态”引入到人类存在的“常态”系统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其结 果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则有多样性。对于技术结果的评价只能从实用或不实用、有效 或无效来划分。[1]

(二)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19世纪以来,由于作为引入到“常态”系统的“非常态”系统的方法和手段在广度和 深度上都远远脱离了技能和经验层次,因此越来越离不开对“非常态”和“常态”系统 要素的认识。科学作为对“非常态”和“常态”系统连接的认识,既可以指导技术发展 ,也可以成为技术的先导并转化为技术。同时,科学作为对“非常态”和“常态”系统 连接的认识,随着作为引入到“常态”系统的“非常态”系统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急剧扩 大,越来越需要技术的发展来提供认识的平台。近代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设备(例如 计时器、天平、显微镜、望远镜等各种仪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更需要有技术的推 动和支持。如现代的材料技术、航空技术、生物技术提出了有关固体物理、流体力学、 生物化学的许多科学问题。现代技术还给现代科学以有力的武装,没有电子显微镜,就 没有分子生物学;没有超低温技术,就不可能有超导理论;没有高能加速器和电子对撞 机技术,就不可能有基本粒子物理学。

在上述背景下,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更加密切,出现了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和科学 技术一体化的统一的明显趋势,造成了一个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 充分体现了客观世界的统一性。而这一切的出现已经有可能和非常有必要产生一门揭示 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这也是科学技术学产生的基本动因 。

三、科学技术的演化论本质对天然自然、人化自然及人工自然关系的解读

哲学历来是注重研究自然界的。人类的出现给自然界打上了人的印记,使自然界从一 个绝对非人的存在物分化出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对科学技术的演化论本质的理解有助 于明确天然自然、人化自然与人工自然的区别和联系。

1.天然自然。自然关系是一个发展的范畴,无论在宏观领域还是微观领域,自然对象 的大部分是人们至今还未观测到的,更谈不上加以变革了。在一定阶段上,凡属人类既 未认识又未变革的那部分自然就是天然自然,天然自然包括人类目前尚未观测到和未被 了解的领域。从演化论的观点来看,天然自然是科学技术没有发生作用的领域,即没有 被人类认识和引进人类社会存在的“常态”状态的各种“非常态”的集合体。

2.人化自然。马克思在其早期思想中,就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对象性关系的 观点,马克思认为这是“人化的自然界”或“真正的人类学的自然界”。为了缩小讨论 的主题,本文把人化自然仅规定为人类观测所及从而能感知其信息的那部分自然界。从 演化论的观点来看,人化自然是科学发生作用的领域,是被认识但没有被引进人类社会 存在的“常态”状态的各种“非常态”的集合体。[2]

3.人工自然。广义的人化自然包括人工自然,本文讨论狭义的人工自然,即人类所利 用、控制、改造、创造或“再生产”的自然,这样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就可称为非人工 自然。从演化论的观点来看,人工自然是技术发生作用的领域,即人类通过技术手段引 进人类社会存在的“常态”状态的各种“非常态”的集合体。人工自然与非人工自然密 切相关,但人工自然又在许多方面不同于非人工自然。首先,非人工自然是独立于人的 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它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已存在,并将在人类消亡后依然按其固有规 律而存在下去。但由于“人工自然”是人类通过技术手段引进人类社会存在的“常态” 状态的各种“非常态”,在人工自然中凝结着人们的创造性、能动性,表现了技术的作 用,属于精神变物质的领域。其次,非人工自然只服从自然规律和受自然规律自发作用 的支配。但由于“人工自然”是人类通过技术手段引进人类社会存在的“常态”状态的 各种“非常态”,它当然要服从自然规律。人们在创造人工自然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 要来利用和强化某些自然规律,来“反对”另一些规律的自发作用。而且人工自然的创 造还要受社会经济规律支配。再次,非人工自然和人工自然都是不断变化的,但由于“ 人工自然”是人类通过技术手段引进人类社会存在的“常态”状态的各种“非常态”, 所以人工自然的变化发展要快得多。正因为非人工自然和人工自然的这些特点,使非人 工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研究对于揭示科学技术演化论的本质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不仅要包括对非人工自然的根本观点,而且还要包括对人工 自然的总的看法;不仅要注重研究对非人工自然的认识过程、认识规律和认识方法,还 应当注重探讨人工自然形成的过程、规律和方法。

四、科学技术的演化论本质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解读

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经历了宇宙的人类中心主义、神学人类中心主义和近代人类中 心主义阶段。宇宙的人类中心主义,其核心论点就是主张人类居于宇宙的中心位置。这 种人类中心主义早在16世纪就被哥白尼的“日心说”宣告了破产。神学人类中心主义流 行于中世纪的欧洲,其核心是一种神学目的论。但这种人类中心主义也于19世纪被达尔 文的生物进化论彻底否定了。近代人类中心主义是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统治地位 的确立而形成的,其核心论点就是征服自然、主宰自然,摆脱自然对人的奴役。这种人 类中心主义在实践中的结果就是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的濒临危机,人类陷入不可 持续的环境,因而受到生态学家、环境学家、环保主义者等人的众多非议和诘难。

但从对科学技术的演化论本质的理解却可以确立一种科学技术人类中心主义,其基本 含义是:科学技术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科学技术是人类创立并为人类服务的;科学技术 是连接宇宙演化的“非常态”和人类存在的“常态”系统的手段等。

科学技术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类存在的“常态”系统平衡是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 展的环境基础,“常态”系统生态平衡为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没有 “常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平衡,是永远不能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尤其当今 已经进入了生态社会,我国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进程中,一定要时刻抓住 “常态”系统生态平衡这个基础。

宇宙和地球演化所经历过的各种状态,对于人类所需要的“常态”环境状态来说,是 一种“非常态”,这种“非常态”本质上和人类存在的“常态”是对立的,科学技术作 为连接宇宙演化的“非常态”和人类存在的“常态”系统的手段,解决了宇宙演化的“ 非常态”和人类存在的“常态”引入问题,但由于人类属于生物界中的一员,其自然属 性决定了人类仍然只能靠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的合乎规律的运行才能生存和发 展,这种引入机制是非常复杂的,稍有不慎,科学技术就表现出双刃剑效应。一方面对 科学技术的崇拜呼唤出了无以伦比的生产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因之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也产生了一定的破坏作用,生态危机作为人与自然关系矛盾 冲突的结果,构成了对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重威胁。

解决生态危机的关键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类的 发展。人既是自然中的普通一员,同时也是自然中的特殊一员,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最终 归宿,还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发展。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的目的在于合理和科学地运用自 然规律为人类服务,调整和改善人与自然关系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然,进而更好地利用 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过程就是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

总之,科学技术人类中心主义是建立在当代人类科学知识及对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刻反 思的基础上的,主张在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在将人类共同的、长远的和整体的利益 置于首要地位的同时,还应当考虑将人类利益作为人类处理同外部生态环境关系的根本 的价值尺度,在这个意义上,科学技术人类中心主义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完全一 致的,或者说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技术层面的解读。

收稿日期:2005-01-06

标签:;  ;  ;  ;  ;  ;  

科技本质演化理论解读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