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

湖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

湖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

阙芳菲

湘西自治州委党校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建设的扶持力度,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系统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保证农民最基本的文化权益,通过公益性文化单位和政府财政支持,为农村地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和各种设施。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全程度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针对当前存在的文化产品资金筹集和投入机制不完备、文化产品数量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转变思想,创新服务模式,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湖南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农村公共文化资金投入机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农村公共文化产品服务的提供方式和主要内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和对象等。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系统作为基础,其完善和发展程度直接决定了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是衡量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效果的主要标准。当前,我国农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文化生活和文化产品严重缺失,为此相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农村地区文化体系建设,实现和谐均衡的发展。

一 、湖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

(一)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持续提高

近年来,湖南省高度重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建设,建立了以基层文化工作人员、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基础,艺术教育机构、非遗保护传承中心、艺术研究机构、艺术表演院团、纪念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为主体,文化志愿者、科研机构、高校专业人才共同参与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相关部门定期组织人员培训,加大投入力度,公共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和人才服务能力持续提高,各项制度日趋完善,人才断层和人才流失的问题得到全面缓解。

(二)投入力度不断增加,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近年来,湖南省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文化事业发展,投入经费逐年递增,各类文化惠民工程,包括演艺惠民、送戏下乡、电影下乡、村村通广播电视、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湖南省图书馆、纪念馆、文化馆免费开放,省级财政部门建立了文化事业扶持基金,支持文化活动开展和精品文化作品创作,公益性文化事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通过长期的建设,湖南省各级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文化站的数量显著增加,村级文化活动站和乡镇文化活动室数量持续增加,覆盖县、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系统以及基本形成。同时,政府制定了文化事业建设体系考核标准,明确了各个结构的职责,为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提高确立了制度基础[1]

二 、湖南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湖南省农村基层文化管理干部存在一人负责多项工作的问题,日常主要协助乡镇政府机构进行经济建设,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农村文化活动的组织,也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2]。同时,很多乡镇政府对于农村文化工作不够重视,村级大部分文化站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部门之间职责不够明确,多头管理文化工作现象严重,造成文化资源严重浪费,农民的法制宣讲、读书读报、科技讲座、文艺体育活动等内容受到严重的限制。一部分农村基层文化干部专业能力严重不足,缺少艺术、农业、科技等专业知识,老龄化严重,对于网络等新技术不够了解,加之工作待遇偏低,晋升机会少,很多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农村文化产品供求矛盾突出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进步,农村地区的文化特点出现了明显变化,城乡之间差别逐渐缩小,农民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逐渐多元化,单纯的娱乐文化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农民的基本需求[3]。目前,农村文化产品的供求矛盾比较突出,政府在提供农村文化服务过程中过于强调经营文化推广,民间文化利用率过低,农民对文化产品的兴趣不高。供给文化产品依然采用送文化下乡、送书、送戏等模式,加之农村文化传播途径不通畅,资源匮乏,活动形式单一,农民看书、看电影、看报困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政府部门需要在财政支出中增加公共文化支出的比例,提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供地方政府使用,积极进行文化硬件设施的改扩建[4]。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到农村文化体系建设中,通过政策引导和政府荣誉等模式,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到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建立有偿的文化服务制度,实现全民办文化和参与文化的良好氛围。同时,针对湖南地区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开展服务形式创新,建立文化设施公示制度,明确服务的时间、程序、内容、形式等,在不同场所大力宣传,构建起农村地区良好的文化氛围。建立起农村群众文化交流网站、网上免费剧场、网络服务中心等数字化平台,方便农民获取文化信息。各级图书馆、美术馆、艺术馆定期到农村进行展览,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三)基础设施水平落后

县级政府受到经济因素的限制,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支持力度严重不足,很多干部重视经济发展,不重视文化建设,工作责任心不强,主动性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很多县级图书馆年久失修,无法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一些乡村文化站没有足够的场地面积,无法开展文化活动。

三 、湖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一)增加资金支持,创新文化服务形式

国家对国有林场的营林工程的内容进行了规定,主要包栽植种植、营林抚育、中幼林抚育、成林抚育、母树林抚育、护林防火抚育、病虫害防治等。这些内容即是国有林场的主体,同时又是其主体的产业和林场进行投资建设的大业。小型林场的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是300到500万元,而大中型林场的建设需要的投资是上亿元,这也是进行林场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林场能够达到5000个,同时还有许多自然保护区和农民合作社的林场。在进行营改增之后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困境,因此,对征税问题进行很好的解决是许多林农迫切盼望的问题。

(二)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文化机制

“天脊化肥专营店”是天脊集团市场深耕终端发力的“桥头堡”。天脊集团以基层网络建设为重要抓手,把“给政策”扭转到“教技能”上来,积极推进重点门店向天脊化肥专营店发展升级。今年验收通过200家,在三年内至少建成1000家以上天脊化肥专营店,让其成为农民丰收交流、科学种田案例示范、增产增效成果分享、农民致富亲身体验的“新时代天脊助力乡村振兴喜悦舞台”。

政府部门应当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利用城市的资源优势带动农村地区文化发展,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信息共享,建立起城乡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基本模式[5]。公共文化资源适当向社会弱势群体、农村经济落后地区倾斜,向基层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建立起城乡之间的对口帮扶制度,实现联动化发展,乡镇与市县的文化部门直接对接,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农村经济文化建设发展,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优秀的文化人才加入到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形成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机制。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政府部门需要建立起公共文化队伍培训制度,提高农村文化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省市级文化馆积极为农村地区服务,定期对农村文化干部进行业务知识培训,为其提供充足的学习机会,实现业务水平和思想素质的全面提高[6]。建立起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准入系统,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待遇,给予正式编制。加强对民间艺人和民间演出机构的指导,全面挖掘民间传统艺术资源,鼓励民间艺人继承传统文化,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村文化服务系统,丰富广大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 、结语

湖南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年来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此政府部门需要加大支持力度,制定完善的制度,加强基层文化干部的教育培训,使其能够全面掌握文化服务技能,保证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逐步发展。

垂直运动是降水形成的3大条件之一,而强烈而持久的上升运动更是形成暴雨的条件之一。从以下统计结论来看,出现暴雨过程时各层都存在明显的上升运动,且暴雨强度越强,上升运动越强;秋季暴雨时段的垂直速度最大(台风影响),春夏季垂直速度的区别不大。具体数值则可以通过表(表略)进行查询参考,当数值落在两个四分位之间时,需关注暴雨和强暴雨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

[1]杨长健.关于健全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2]陈波,李好.新时代下财政支持公共文化建设的思路与路径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2018(10):32~37

[3]刘晓鸥.城乡图书馆与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A].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发挥社会科学作用 促进天津改革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二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7:7.

[4]何圣捷.数字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A].两岸创意经济研究报告(2017)[C].厦门理工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学院,2017:9.

[5]陈庚,崔宛.乡村振兴中的农村居民公共文化参与:特征、影响及其优化——基于25省84个行政村的调查研究[J].江汉论坛,2018(11):153~160.

[6]李金龙,刘巧兰.话语赋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的基本保障[J].图书馆建设,2018(10):23~31.

标签:;  ;  ;  ;  

湖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