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政策近期趋势与目标分析_自由贸易区论文

美国贸易政策近期趋势与目标分析_自由贸易区论文

美国贸易政策近期走势与目标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近期走势论文,目标论文,政策论文,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1994年进出口商品贸易额达11940亿美元,是世界唯一商品贸易额超过1万亿美元的国家,也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进口国,本文仅对美国近期(1995~1996年)的贸易政策及目标做一简要分析:

一、积极推动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果的实施

1994年12月,美国会参众两院均以压倒多数通过了乌拉圭回合协议。美国政府认为,近期贸易政策的最重要任务是执行和强制性实施乌拉圭回合协议。对美国而言,协议的主要成就表现为:几乎全部工农业产品的市场准入都已解决;发达国家将在6年内减让农产品关税36%,发展中国家10年内减让24%;农产品补贴在6年内削减36%,受补贴的农产品出口量将减少21%;各国对美国工业制成品征收的关税将下降1/3,非关税措施将大大削弱;知识产权协议对知识产权提供了更高水平、更严格的保护;关贸总协定的规则延伸到服务贸易、农业、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等,使这些贸易领域的自由化程度提高;新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将强化对各国贸易利益的保护,有助于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果的实施。尤其是新机制允许经过授权而采取“交叉报复”(即允许在不同贸易领域采取贸易报复,以保护受损害领域的利益);并加快了争端解决的工程程序。

上述贸易自由化结果,会使美国的贸易竞争力大增,克林顿政府在评估乌拉圭回合结果时指出:协议全部实施后,美国每年受益为1000~2000亿美元,并增加几十万个就业机会。

为使潜在的贸易与经济利益变为现实,克林顿政府1995~1996年上半期的重大任务是:

1.为有贸易竞争力的产业提供进入市场机会,进一步打开其他国家市场。借助其资本和服务领域强大的竞争力,特别是从兴建港口、道路所需的建筑机械到现代化的电信系统;以及信息与音像制品,如音乐、电影、软件、数据、多媒体产品;农产品等处于较大优势的产品着手,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

2.借助《服务贸易总协定》寻求更大的服务贸易顺差。美国拥有世界最强大的服务业,进入90年代,其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超过70%;其就业人口,1990年有75%从事服务业,仅23%从事制造业,2%从事农业。美服务出口在世界市场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并且出口增长迅速。1987年出口仅860亿美元,1992年达1623亿美元。1993年增至1730亿美元;1993年服务进口1080亿美元,服务贸易顺差达650亿美元。与其商品贸易逆差1380亿美元形成鲜明对照。因此,美国将扩大服务出口视为是纠正与减少贸易逆差的关键环节,并集中力量支持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力图在金融服务、基础电讯与海运服务、信息服务方面获取更大贸易顺差。

3.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维持较大技术贸易优势。美国拥有世界上较优秀的高等教育制度,在知识密集型产品和服务方面拥有竞争优势。1989年,美拥有高级研究人员95万人,远大于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1992年美国研究经费为19.6万亿日元,日本为13.9万亿日元、德国6.3万亿日元。美国在通信、电子、精密仪器、汽车等领域的科研能力领先于日欧,且优势正在提高。

美国技术出口居全球之首,1993年出口额为204亿美元,远高于第二位日本(39亿美元),及英国(23亿美元,1991年数字)、法国(18亿美元)、德国(16亿美元)。而进口额第一位为日本(72亿美元),其次是美国(47亿美元)。美拥有157亿美元的知识产权贸易顺差。

4.积极寻求投资自由化与投资担保。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1981~1985年间平均增长11%,1986~1990年间平均增长22%,1993年对外直接投资达500亿美元,居全球之首。1991年美国拥有跨国公司3000多家,其海外企业达15341家,居全球之首。据美商务部统计,跨国公司在美国出口中占63%。为此,美国要求各国执行乌拉圭回合《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减少对贸易有扭曲的投资措施的使用,最终取消限制贸易的投资措施,实现投资的自由化。与此同时,美国积极寻求继续与其他国家谈判双边投资协议,希望借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经合组织25个成员间1995年达成多边投资协议,以保护美国投资者利益。

二、加强区域经贸合作

亚太地区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美国为抗衡欧共体的不断扩大,加快了与亚太地区各国的区域经贸合作。1993年11月,在美国的多方斡旋下,终于在西雅图召开了亚太地区第一次首脑非正式会议,为推动亚太经济合组织的经贸合作铺平了道路。1994年11月15日,亚太经合组织18个成员的首脑在印尼的茂物达成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协议,决定在2020年把该地区建成自由贸易区,实现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茂物宣言》确定亚太地区的发达国家在2010年前,发展中国家在2020年前实现贸易与投资自由化。

积极推动“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扩大。美国在与加拿大达成“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的基础上,1991年6月与墨西哥开始自由贸易谈判,1992年8月12日达成“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1月1日开始运行。美加墨3国间80%的产品相互取消关税,1994年美对墨出口达500亿美元,占墨进口总额的近2/3,从墨进口近300亿美元,美有贸易顺差200亿美元。1994年克林顿政府提出的美国10大出口重点市场,墨西哥居首位,美国的目标是到2000年,对墨出口达1000亿美元。最近,墨西哥的金融危机使墨国内反对“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呼声高涨,而美国也认识到墨西哥的金融危机若不能解决,势必会影响其他拉美国家推动贸易自由化与投资自由化的热情。最近的事实表明,美并未因墨金融危机而放慢扩大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计划,1995年3月27日,美正式与智利谈判,吸收智利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

美国还积极筹建美洲自由贸易区,1994年12月11日,美洲34个国家首脑(除古巴)在美国迈阿密签署了《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原则宣言》。《原则宣言》声明,决定立即开始规划“美洲国家自由贸易区”,在该贸易区内,贸易和投资的障碍将逐步消除。并决定在2005年以前结束有关“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通过合作促进投资的增加,以建立一个更开放、更透明、更加一体化的市场。

三、对双边谈判施加压力

近期美国贸易政策的重点之一是进一步施加压力,促使双边贸易谈判尽快达成协议,并借此逐渐地推动达成区域性、多边协议。

1.与日本长期存在的贸易摩擦谈判

美日间贸易严重不平衡已经成为美日双边关系的焦点。从里根总统到布什、克林顿总统都把纠正美日贸易不平衡当作贸易政策工作重点。克林顿执政后,将进一步纠正美日贸易不平衡当作是双边贸易谈判的重中之重,不断向日本施加压力,要求其开放大米、柑桔等农产品市场,减少贸易壁垒。美方认为,美国公司几十年来采取各种办法对付日本在市场准入方面独一无二的结构性和文化上的障碍,而美公司面临的困难与其说是来自官方的贸易壁垒,不如说是来自政府、私人企业的各种排斥做法以及无数不透明的、没有公开的条条框框。1993年7月克林顿出访亚洲,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新太平洋共同体”战略设想,并倡议召开亚太首脑会议,在1993年11月17~20日,由美主持的亚太经合组织第5次部长级会议和第一次非正式首脑会议召开,会议通过的“贸易和投资框架宣言”可以说是美国对亚太地区,特别是对日贸易政策的“建立新经济伙伴关系框架”的具体体现。这种框架就是对付上述非市场障碍的实际的,以开放市场为基础的和“重视结果的”办法。1994年,依此框架,美对日进行“超级301条款”授权的贸易调查,经过美国的重压,1994年10月1日,日本决定在电信、玻璃、保险及金融服务方面,对美开放市场。目前,美继续要求日本政府采取措施开放其经济中一些控制较严的部门,日本政府承诺拟定放松控制的5年计划。鉴于日对美贸易顺差主要集中在汽车及零部件,1995年1月,美对日重新开始就汽车零部件贸易问题进行“普通301条款”调查,力图打开日本“几乎是关闭的汽车零部件市场”。

2.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大门

随着对外贸易不断发展,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迅速提高,1994年我出口1210亿美元,占世界出口第11位;进口1157亿美元;但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也频繁出现,主要表现为:

(1)中国“复关”问题。美借我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过高地向我索取“入门费”,阻挠我复关进程的顺利进行,提出我国不能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复关。要求我国履行与发达国家相同的义务。尤其是在汽车及零部件、化工产品、纺织品中的棉纱、织物和服装方面,美国要求我实行与美、欧、加、日间达成的“零关税和协议关税方案”,即美、欧、加、日间对上述产品在5年内将关税降为零。这无疑是我国不能接受的。另外,在农产品和服务贸易方面,美借助其拥有的强大优势,力图打开我国市场,以改善自己的巨额贸易逆差。

(2)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美方一直声称美有大量逆差,而我国则认为仅有少量顺差。最近美称中方顺差从1993年的228亿美元,升至1994年的289亿美元,中国是美第二大贸易顺差国,仅次于日本。据中国海关统计,1994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为354.3亿美元,如果中方顺差达289亿美元,这无疑是不可能的。其中关键在于通过香港转口部分的统计上,双边有较大差异。美方按原产地统计进口贸易额。把所有转口到美国的中国商品都统计为中国对美国出口,从而导致我顺差扩大化。

(3)知识产权保护问题。1994年6月30日,美方将中国列入“特殊301条款”下的“重点国家名单”,对中国开始为期半年的调查,并列举贸易报复清单。中方经与美方经过20个月的9轮磋商,终于在1995年3月11日正式签署《中美知识产权换函及附件协议》,从而避免了一场贸易战。这对促进双边贸易的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开拓具有潜力的印度市场

美国认为,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两大新兴市场。1995年1月美商务部长访问印度,拉开了对印扩大出口的序幕。随后计划访印的还有美财政部长、国防部长及能源部长。美商务部预计1994年美印双边贸易额达78亿美元,但1993年美国商品仅有0.6%出口到印度,而印度吸收的美国对外投资还不到0.3%。美工商界人士一致认为美印双边贸易潜力极大,克林顿政府因此把印度列为第5个重点开拓的出口市场。

美国认为印度工程招标竞争不公平;官僚作风严重;基础设施老化且严重不足;缺少严格的专利法及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劳动力素质低下等,这些因素无疑会影响美对印扩大贸易与投资。

四、更加严厉执行贸易法“301”条款

美国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的立场,反映了美国一方面希望借助多边贸易体制的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摩擦;另一方面又坚持使用贸易法“301条款”,以对其他贸易伙伴施加压力,近期更有广泛使用的趋势:

1.在普通301条款方面:从1994年6月以来,美国贸易代表依《1988年综合贸易法》“普通301条款”进行了7次调查。调查重点对象是我国保护知识产权情况、欧洲联盟的香蕉进口制度、哥斯达黎加和哥伦比亚关于向欧洲联盟出口香蕉的做法、日本关于汽车零部件的销售做法、韩国对肉类进口的关税、加拿大对美拥有的乡村音乐有线广播节目播放的限制等。最近使用频率之高、涉及产品范围之广是《综合贸易法》实施以来从未有过的。

2.超级301条款方面:预计1995年9月,美国贸易代表将审议“美国扩大贸易的优先次序”,并确定具体的出口市场战略。1994年10月5日公布的“国家出口战略”年度报告中,把重点促进出口的10大新兴市场列为:墨西哥、阿根廷、巴西、中国经济区(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印度、印尼、韩国、波兰、土耳其、南非等。并将拉美、亚太市场,尤其是日本、加拿大、西欧市场视为重点出口市场。

3.特殊301条款方面:1995年美国将利用“特殊301条款”进行第7次调查。1994年6月美国将中国列为优先调查国家,另外8个国家列入优先观察名单,还有19个国家和地区列入观察名单。美曾利用“特殊301条款”要求过巴西、台湾、印尼、韩国、香港等国家与地区对美知识产权提供所谓“充分和有效”地保护,否则美将予以贸易保护。

综上所述,近期内美国贸易政策的总趋势是以打开贸易对象市场为目标,强化实施乌拉圭回合协议。其间会强化双边贸易谈判,迫使贸易伙伴开放市场。与此同时,积极推动区域经贸集团化与一体化的进程。

标签:;  ;  

美国贸易政策近期趋势与目标分析_自由贸易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