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厌学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探究--以山东省Y县L中学为例论文_张彩云

农村初中生厌学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探究--以山东省Y县L中学为例论文_张彩云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陕西省 西安市 710119)

摘要:厌学情绪是一种学习心理障碍。本论文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农村初中生厌学原因主要来自个人缺乏学习兴趣、家庭教育的失当、学校教育的弊端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四个方面。为了减轻农村初中生的厌学现象,本文主要从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以专业的社会工作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系统分析学生厌学的各层级因素,并提出一些介入措施。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厌学;成因;对策

据有关调查 显示: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厌学人数呈增长态势。过去学生的辍学主要是由家庭贫困所导致,而现在的辍学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严重的厌学情绪所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0.32%,农村人口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农村中小学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够重视。厌学不仅仅是学生的一种讨厌学习的行为,更是学生心理不健康的反映,会严重的影响学生的成绩,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正确认识农村初中生的厌学问题,有利于促进农村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概念界定

(一)厌学

《教育大辞典》中对厌学的界定是“对待学习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指厌倦、厌烦学习”。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有厌学问题的学生一般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走神,作业不写,甚至一提到学习就身心不适,旷课逃学。厌学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二)初中生

初中生是指初级中学的学生,也泛指青春期早期的一个阶段。初中生的年龄大致在12-15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生理和心理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

在此次的调查报告中,研究对象是山东省Y县L中学的农村初中生,农村初中生无论是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还是社会环境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

二、对农村初中生厌学调查的描述性分析

(一)调查总体情况

此次论文的调查时间是2018年4月下旬,调查对象是山东省Y县L中学的农村初中生。Y县L中学是一所乡镇上的中学,学生问卷是以年级为单位集体施测的,等学生独立完成后当场回收。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 110份,回收110份,有效问卷 102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 92.7%。其中七年级男生17人,女生21人,八年级男生15人,女生19人,九年级男生18人,女生12人。通过对L中学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L中学的学生经常厌学的占19%,偶尔厌学的学生占24%,而从不厌学的学生则占57%。

(二)厌学表现特点

1.不同年级的学生厌学现象无明显差异

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L中学不同年级的学生厌学并无太大差异,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厌学各占37%,而九年级的学生则相对较少,占26%。

2.男生厌学比例高于女生

通过对L中学的农村初中生调查发现,在调查对象中,农村初中男生50人中有11人厌学,厌学比例为22%,而农村初中女生52人中有8人厌学,厌学比例为15%。厌学的农村初中男生和女生之间的比例分别为58%和42%,男生的厌学比例高于女生,并且农村初中男生的总体厌学程度较高。

3.厌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学习不认真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L中学的农村初中生厌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不喜欢或不想学习,如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抄袭等,占85%。而有严重的厌学情绪,逃课或逃学的学生则相对较少。

三、农村初中生厌学成因分析

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发展心理学中,由布朗芬布伦纳(U Bronfenbrenner)的提出的个体发展模型,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出现厌学状况的农村初中生同样受到系统与个体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一)学生自身因素

根据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调查对象对自身可能会产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是对学习没兴趣,其次是学习基础差、学习没动力、厌学学生的影响、网络的影响等等。

(二)家庭因素

根据对山东省Y县L中学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85%的农村初中生都认为自己的家人重视自己的学习,而有12%的农村初中生认为重视程度一般,有3%的农村初中生认为自己的家人并不重视自己的学习。家长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情况,一部分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过度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同时也存在一部分家长,他们对孩子的学习重视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学校因素

学校的课程开设不合理,片面追求升学率。山东省Y县L中学是乡镇的一所中学,多年来,当地人对这所学校的认同度普遍不高。在L中学,一切以中考为前提,平时只开设中考时需要考试的科目,而一些不算在中考成绩的考察科目,如音乐、美术等课程形同虚设。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长期枯燥的学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并且学校的硬件设施并未得到充分的使用,教学设施完善,但是大部分教师年纪偏大,不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学校的图书室建设良好,但是并没有开设相关的阅读课程,图书室使用率低。

(四)社会因素

目前,我国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Y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上游,即使是在农村地区,大部分的家庭也都安装了网络,农村初中生也有足够的机会接触网络。一旦沉迷于网络,学生的心思就很难再集中到学习中去,成绩会直线下降。另外,网络中有着大量的不良信息,而初中生正处于对外界充满好奇心的年龄,他们仍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控力较差,容易沉迷于网络,从而产生厌学的情绪。

四、社会工作介入农村初中生厌学问题分析

本文主要从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以专业的社会工作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系统分析学生厌学的各层级因素,提出一些介入措施,为农村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学生个人方面

社工信箱服务模式,顾名思义,即为社工的一种个案的延伸服务形式,在学校设立社工信箱,社工通过信箱的途径帮助学生从容面对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困难抑或问题。[1]并且针对具体情况,秉持社工的理念和价值观,运用社工的同感、共情、尊重、真诚等专业服务原则和技巧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帮助学生澄清其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由学生充分发挥其自助能力,自主决定采取何种形式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充分扮演倾听者、陪伴着的角色,陪伴着学生,与其共同成长。

(二)家庭方面

初中阶段是学生养成高尚人格、良好个性和优雅举止的关键时期,初中阶段,学生们逐渐产生了较明显的逆反心理,易与父母发生误解、矛盾、甚至冲突,导致双方关系疏远或紧张。社工可以针对来访的家长可以开展咨询、个案会谈、亲子辅导的专业活动,加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交流。

另外,学校教育起主导作,家庭教育也很重要。因此家长要积极主动地访问学校、班主任。其次,家长要配合学校的家访工作,积极参加家长座谈会,非不得已不要缺席或请家中其他人代为出席,要对孩子讲明原因,以体现对孩子的重视。家长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孩子在家中的表现,经常与孩子谈话,把老师的要求同家长的要求统一起来,共同促进农村初中生的健康成长。

(三)学校方面

学校应定期为学生开设“自我认知与成长”课程,自我认知与成长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及自我价值,学会欣赏自己。每个人都有很多不同的特质,因而每个人都是特别的、与众不同的。如何发现自己的特别之处是自我了解关键步骤,建立信心不仅需要发现和发挥好自身的优点,还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短处和不足。在课堂中,教师要做的就是以鼓励和赞美的方式给予农村初中生正面积极的回应,肯定学生的本质,以爱心接纳每一个学生,并帮助学生面对自己的短处,以引导及协助的态度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挫折。对于厌学的学生,及时进行个案辅导,帮助学生认真分析和查找原因,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厌学问题。

(四)社会方面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非常恶劣,因此需要优化社会环境。首先,当地政府部门要对农村初中生的厌学现象予以高度重视,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和考核,不能仅以升学率为指标来衡量一所学校的优劣。要适应时代的变迁,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公民。另外,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青少年保护法》等法律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农村初中生厌学问题的关注,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农村初中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结语

农村初中的义务教育不能仅仅是为了升学率,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是要让他们获得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本文以山东省Y县L中学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访谈,从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分析了L中学学生厌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农村初中学校的办学理念、师资力量的薄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此同时,朋辈群体的影响、网络的诱惑、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等都在影响着农村初中生的学习。迫于资源以及自身能力有限,本次调查的范围仅限于山东省Y县L中学这一所学校,样本偏小;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深度还不够,对这一问题研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解决农村初中学生的厌学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人多管齐下,还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进来,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注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史柏年.希望社工常规服务十法[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金忠明.如何走出厌学的误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寻舒珊,邓李梅.素质教育背景下农村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剖析——基于对湖北省X市的调查[J].基础教育研究,2016(09).

[5]张华.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2014(08).

[6]赵群.农村初中生厌学问题的研究--以江苏省汾湖高新开发区S中学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4.

[7]柳琳.农村初中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山东大学,2014.

作者简介:张彩云(1993.07—),女,汉,山东省聊城市人,学历:硕士研究生。

论文作者:张彩云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5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  ;  ;  ;  ;  ;  ;  ;  

农村初中生厌学问题与社会工作介入探究--以山东省Y县L中学为例论文_张彩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