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希望工程看我国社会公共福利的发展_公益论文

从希望工程看我国社会公共福利的发展_公益论文

从希望工程看中国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希望工程论文,公益事业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在当今中国,如果你要问:什么是社会公益事业?也许大多数人无法给它下一个完整的定义,但如果你要问:您知道希望工程吗?恐怕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肯定的。

的确,从共青团组织发起并实施希望工程十年来的成功实践,我们看到了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人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意识形态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看到了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社会结构、时代精神以及体制创新方面的巨大变革,看到了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自治社会以及社会第三部门的发展状况、目标模式和基本途径。在这种背景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作为民间非政府组织实施的这项社会公益事业及其成功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正是基于希望工程的实施集中反映了大变革时期中国政府、社会及公民诸方面的深刻变化,因此,研究希望工程现象将为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示范和警示,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必将进一步丰富人类社会的发展经验。本文的目的就在于透过希望工程现象,研究中国社会第三部门的发展状况,提出面向新世纪,发展中国社会公益事业的有效途径。

二、社会第三部门与社会公益事业

按西方现代经济社会科学关于社会构成的理论,一般认为:每一个社会都是由个人和社会组织构成的。对于一个现代社会来说,社会组织首先分为两大类,即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其中,非政府组织又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经过这两次划分之后,社会组织被区分为三大类,即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这就是所谓的现代社会的“三元结构”,而“三元结构”中非营利组织,按顺序被称为“社会第三部门”。

显然,所谓社会第三部门就是除了营利机构和政府机构以外的一切社会组织的全体。在美国,第三部门既包括税法中列举的所有“非营利机构”,也包括各类政治组织,如压力集团和政党。而在当代中国,第三部门这一概念只包括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其职能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而是由其所属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生产出带有竞争性的公共物品。

社会公益事业就是社会第三部门生产出的公共物品中的一类。“公益”一词,从字面上解释为公共利益(多指卫生、救济、教育、福利等事业)。所谓社会公益事业就是由非营利的社会第三部门发起并倡导的,为全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事业。社会公益事业既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表现在它反映了一个社会各阶层思想、文化、道德、信仰以及传统等综合因素。社会公益事业又属于社会经济范畴,表现在它反映了一个社会政治经济、国民收入、生活状况、公益水平、社会分配等综合因素。另外,社会公益事业还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一个社会公益水平(亦称公益度)的高低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层面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

三、建国以来,中国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原因

从理性的分析不难看出,社会公益事业其形式是由社会第三部门所属的社会团体发起、组织并实施的,其资源主要来自社会公共利益相关的问题。由此可见,决定一个国家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状况(即公益度)的因素,主要是社会公益需求状况、社会第三部门发展状况、社会人均生活水平三个方面。

建国以来,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第三部门中的社会团体长期得不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处于低收入、穷过渡,面对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百废待兴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在文化教育、科技卫生、残疾人福利、环境保护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的广大领域急需加强和改进的情况下,党和政府克服了巨大困难,每年都要从有限的财政中拿出大量资金投入这些公益项目,从而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在这一时期,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缓慢,政府大包大揽,社团职能低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在经历着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低收入水平向中等收入水平发展的伟大变革,随着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整个社会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意识形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有利于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使以希望工程为代表的社会公益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

1.从社会公益需求上看,在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党和政府冲破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左”的影响,准确分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政府敢于将社会的真实现状通过各种渠道公诸于众,而逐步富裕起来的广大人民群众也对政府涉及公共利益的扶贫攻坚、文化教育、社会保障、抗灾救险等公益事业给予了极大的理解和支持。为了救助因贫困失学的儿童,希望工程的旗帜下凝结了无数颗爱心,为了抵御百年不遇的长江、嫩江洪涝灾害,全国人民众志成诚,谱写了一曲感人的颂歌,这表明我们的党在以实事求是为精髓的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正推动着社会的全面进步。

2.从民间社团及社会第三部门发展状况上看,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结构中政府与社团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双方都在顺应时代潮流,适应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要求,都在不断改革,更新观念,改进管理体制,从而为中国社团的发展创造了越来越宽松的环境。截止1996年,全国在民政系统登记注册的社团法人已达20万个,仅全国性社团也已达到1800多个,20年来中国社团的发展历程表明:社会发展为社团的发展提供了日益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而社团的发展又为社会的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全新社会结构。

3.从人民生活水平和现实可能性上看,改革开放二十年给人们带来的最大、最直接、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少数地区和少数人的先富和全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的显著提高。如今,先富起来的地区与相对落后的地区结成了帮扶对子,生活富裕的人们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钱捐赠社会,救济贫穷,开展“手拉手、一帮一”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人们的爱心与奉献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得到了升华,这既是小平同志倡导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的体现,又是这二十年来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真实再现。

四、希望工程的实施对中国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启示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从客观上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机遇,希望工程从诞生到现在不足十年时间,捐款从0到13亿, 成为了二十世纪末中国人心目中最具知名度的公益事业,这一成功的实践无疑对我国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的运作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1.政府的难点和社会的热点是公益事业选题的重要依据——希望工程的品牌战略

1989年10月,改革开放进入第十个年头,小平同志站在历史的高度上提出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构想,指出要把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放在重要位置来抓。然而,多年的教育欠帐,遗留下来的是全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投入严重匮乏,教学水平和教学手段极其低下,在全国8000多万贫困人口中有数以百万计的适龄少年儿童,因为家庭经济贫困交不起学费而失学或缀学,成为产生新一代文盲的根源。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作为共青团领导下的公益性社团,刚刚起步就及时抓住了这一政府难点和社会热点,向海内外郑重推出了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为宗旨的社会公益事业——希望工程,希望工程一经推出立即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一时间希望工程成了爱心的代名词,其场面之热烈,感情之真切,规模之空前,使无数人为之感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再一次在希望工程的旗帜下得到辉煌的再现。

2.公益社团的精心组织和运作是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希望工程的发展战略

任何一项事情,无论其出发点多么好,离开了精心的组织和运作都将只是美好的愿望,希望工程也不例外。尽管希望工程从诞生之日起就倍受政府和公众的关爱,但在近十年筹集社会捐款达13亿元的背后,则离不开各级共青团组织和希望工程实施机构,特别是中国青基会的精心运作和策划。

回顾中国希望工程的发展历程,从90年“中国的四季美展到举办全国城乡小伙伴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手拉手活动;从92年的百万爱心大行动推出“一对一”资助模式到93年复信明信片;从93年百万爱心再行动到94年“1(家)+1”助学行动;从95年的爱心储蓄,96年的百万企业献百元活动,到98年的希望工程志愿者劝募行动、希望工程国内最后一轮劝募行动……,中国青基会及各级希望工程实施机构抓往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不同社会热点,以多种活动手段为载体,组织实施了希望工程一次又一次募捐行动,使希望工程的发展始终保持上升势头。希望工程在经历了酝酿、探索、扩张和成熟等四个发展阶段后,其社团组织运作体系更加健全,募捐筹资手段更加成熟。在实施希望工程募捐方式不断变革的同时,中国青基会还针对社会公益范围的拓展,又相继推出了旨在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状况的援建希望小学项目,旨在奖励贫困地区教师的“希望工程园丁奖”评选,旨在培养被救助少年成长成才的“希望之星奖学金”,旨在鼓励学成回国人员为国奉献的“展望计划”,旨在改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提高贫困地区教学水平的“三辰影库”、“希望书库”项目,旨在奖励与贫困现象做斗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评选等一系列公益项目,均受到全社会的好评。

3.社会资源的再开发、再利用是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来源——希望工程的筹资战略。

从社会公益事业的本质属性上来看,社会公益社团的资金来源不应当完全依靠政府拨款,而应当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这既是社会资源的再开发、再利用,也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

希望工程十年筹资13亿元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一靠宣传,二靠组织,三靠活动,四靠信誉。宣传使全社会了解到了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的真实状况,唤起了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遍布全国的各级党政组织和共青团组织通过组织集体募捐活动,筹集了大量捐款;每年通过一系列全新的筹资主题、筹资活动,不断推出筹资项目,吸引了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人们参与进来;良好的信誉使无数已向希望工程捐过款的单位和个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希望工程重复捐款,比例高达47.2%。

4.社会公信度是公益事业生存的重要保证——希望工程的形象战略

一般情况下公益性社团的有形资产是来自社会的捐赠,是人们的自觉奉献,最终是要全部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从这一点上讲,其有形资产为“零”。然而其合法性和社会声誉、社会公信度才是其真正拥有的最宝贵的资产(尽管这种资产是无形的)。

希望工程从诞生起便始终将其公信度视为安身立命之本,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益社团独有的监督制约机制:一是它以“一对一”的形式,通过填写结对卡、建立捐受双方复信制度、回访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了捐赠者和受捐赠者双方开放式的联系与沟通。二是它通过建立希望工程全国各级监察委员会制度,从社会各界捐赠者中聘请了一大批监督巡视员,不定期对受资助的人和学校进行监察,对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及时查处,定期向社会公布。三是运用法律手段对希望工程专用服务商标进行了注册登记,并通过授权方式进行保护,对于社会上假借希望工程名义开展的一些筹资活动予以有力地打击,极大地保护了希望工程良好的社会声誉。四是对各级希望工程机构的资金管理、财务收支状况及希望小学建校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并进行定期公布。

5.社会影响和社会贡献是公益事业宗旨的重要体现——希望工程的创新战略

希望工程通过十年来的不懈努力,筹集了海内外捐款13亿元人民币,用以在全国392个国家级贫困县中救助了150万失学、缀学儿童,修建、改建了近4000所希望小学,配备了8000余套希望书库和价值上亿元的教学仪器、设备,表彰和培训了数千名乡村教师和校长……

希望工程唤起了全社会的尊师重教意识,直接推动了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它的存在和运作本身又开创了一种动员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新模式,有力地促进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希望工程凝结了全社会人们的爱心,弘扬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乐善好施,捐资助学的传统美德,点燃了无数失学儿童渴望读书,渴望成才的心灵之火,用爱心托起了共和国明天的太阳。

希望工程为中国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第三部门的起步和发展提供了杰出的先导和示范作用,为新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基金会的发展进行了有效的探索,这种探索和示范在未来中国发展史上的影响将远远大于今天昨天。

希望工程,功在当代,利及千秋!

五、对中国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也许,要不了多长时间,希望工程这项与贫困相伴而生的社会公益事业也必将随着中国贫困问题的消除而功德圆满,永载史册,但是每一个关心中国历史的人,都不会忘记它,每一个研究中国现代历程的历史学家,也都不能绕过它。因为希望工程为中国社会公益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制度创新方面所带来的巨大影响是十分深远的,这种深远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希望工程所筹集到的十几亿元捐款本身。展望新世纪,我们对中国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充满信心,迎接新世纪,我们对中国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思考颇多:

1.应当充分认识自治社会和民主政治的重要地位,构建中国式的社会多元化结构新格局

市场经济、自治社会和民主政治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制度要素和结构特征,其中市场经济是自治社会和民主政治的基础,而市场经济和自治社会又共同构成了民主政治的基础。目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发育极为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自治社会和民主政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自治社会发育才刚刚起步,这表现在民间非政府组织不但数量少,而且缺乏独立性,所发挥的作用也微不足道,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因而为了推动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发挥自治社会和民间非政府组织的任务十分繁重,这不仅要承受思想观念和传统意识的巨大压力,而且也受到政治体制和上层建筑的种种制约,因而需要大胆地解放思想,冲破旧的传统思想和体制的束缚,努力构建现代社会的多元化结构,使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得到全面的发展。

2.应当创造相对优惠的政策和优良的外部环境,鼓励和倡导发展民间公益社团,提高人们的公益意识,协助政府发展公益事业

发展自治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发展非政府的民间社团组织,改变人们在公共服务领域遇到困难时只知有政府不知有社团的现状。在公益事业中,日本、新加坡与中国有着相似的传统文化,在这些发达国家,政府除支持和鼓励少数有相当实力的“行政补充型公益法人”(即官办社团)外大力倡导和发展为数众多的、具有民间独创精神的“民间主导型公益法人”(即民办社团),形成了行政补充型公益法人与民间主导型公益法人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协助政府发展社会公益事业,这一点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另外,社会舆论、新闻机构应当大力宣传公共服务领域的社会需求,号召和动员人们发扬民族传统美德,提高全民公益意识,新闻机构近几年推出的“公益广告”就为提高全民族公益意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抗洪救灾、义务献血、全民植树、志愿服务等领域,中国人已经表现出了良好的公益意识,全社会都应当共同弘扬这种崇高的精神,赋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时代内容。

3.应当加强立法,强化监督,保护社团和捐赠人的合法权益,打击利用公益事业募集资金、滋生腐败的丑恶现象,确保社会公益事业健康发展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上,将“依法治国”写进了《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这表明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将是法制社会,任何行为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希望工程的十年,在制度上全面创新,但在法律上却孤立无援,当社团的名誉、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当捐赠人的合法权益不能维护和不合法行为发生时,公益性社团无法在浩瀚的法律条文中找到捍卫自己的法律武器。我国现行的《社团管理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只仅仅对社团的设立程序、管理权限等作了一些要求,对合法的社团利益如何提供法律保护没有严格界定。我国现行《民法》中对公益社团资源的主要来源——“赠与”这一司法概念的解释和司法实践具有极大的含糊性,而且对“赠与”过程中所达成的“赠与合同”缺乏司法解释,造成了一些损赠人在捐赠后其合法权益(如有条件赠与的条件得不到满足)得不到保护,而一些捐赠在捐赠合同签定后不履行合同(如不捐赠或不足额捐赠,甚至搞虚假捐赠等),这些在司法实践中都难以找到有力的司法解释。

因此,为了确保社会公益社团和公益事业的发展,应当尽快制定《社团法》和《捐赠法》,以法律的形式对公益社团及其捐赠行为进行规范和制约。

同时,还应当通过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各种形式,加大对公益性社团的监督和管理,要完善公益审计制度、公证制度,提高公益社团和公益项目在人们心中的透明度,坚决惩治和打击假借公益名誉乱筹资、任意挥霍、挤占、挪用甚至贪污公益捐款的行为,使中国的社会公益事业得以健康发展。

4.应当扩大与国际知名公益机构的合作,不仅吸纳海外公益性援助项目在中国的实施,而且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公益事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共同为中国社会的繁荣与昌盛贡献力量

今后,我国政府应当鼓励国内公益社团加强与海外,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公益社团的交流与合作,把政府不宜出面的事交给民间社团去运作,为中国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快捷的途径。通过合作我们既争取到了公益事业发展所需的资金援助,又学到了其先进的管理经验。正如联合国新闻计划署高级官员穆斯塔法·特利利先生在97年考察了中国的希望工程后所说的那样:“中国的希望工程不仅属于中国,也应当属于世界,因为它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协助政府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的典范”。我们相信,西方国家几百年来积累的公益品牌也不仅属于西方,而且应当属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

标签:;  ;  ;  ;  ;  ;  

从希望工程看我国社会公共福利的发展_公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