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论文_刘荣华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论文_刘荣华

刘荣华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黄田镇路花小学 542818

摘 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语言、生活习惯、行为等首先是从家庭中习得。家庭教育的影响对孩子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办学水平及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农村家庭教育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始终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教师要剖析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和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提高和改善家庭教育质量和方法提出见解。

关键词:农村 家庭教育 现状 对策

从农村走出去并又回到农村进行基础教育,几年中我感受到了农村家庭教育一些积极的变化。例如,大部分家长更加关心孩子的教育,家长会不再流于形式;大部分家长更加重视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跟子女沟通交流,而不再受“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但有些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还存在着不少观点和行为上的盲点和误区,致使他们在家庭教育时困难重重,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质量,甚至严重阻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农村家庭教育现状

由于一系列的历史和现实等原因,农村大部分家庭在教育子女的观念上和方法上存在着很多误区。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农村大部分家长文化知识都在初中以下,文化素质不高,不懂得教育规律,缺乏教育艺术,教育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能很好地履行教育子女的责任。很大一部分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存在以下两种误区:一是姑息迁就、放任自流。他们认为以前农村生活困难,自己过去吃了不少的苦,现在的生活好多了,孩子还小,不能再让他们吃自己以前的苦。试想:不经“风雨雪霜”的孩子,怎能经得起大浪淘沙的社会的洗礼呢?这类家长往往把学校和家庭分离开来,认为教育完全是学校的事情,与家庭无关,只要把子女送进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对子女的学习从不过问,学校开家长会从不参加。相反,只要他的子女在学校出了一丁点小事,他们就要找学校的麻烦。有的家长错误地理解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思想政策,认为这是学校逼他们送子女上学,把天下最善良的教师当作了他们的敌人。二是认为自己一生做农民既苦又累,没有出息,没有地位和人格,于是把希望全部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以便光宗耀祖。于是对孩子严加管教、打骂体罚,以便取得拔苗助长的效果。一旦孩子有错,便有恨铁不成钢的怨气,酿出很多悲剧来。

2.教育观念不统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农村家庭几代同堂司空见惯,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农村娃娃“一下子”从五六七八个变为两三个,故而爷爷奶奶便视娃娃为掌上明珠,一味地溺爱;而父母对孩子又仅仅只看结果,不重过程,宽严不统一。因此,在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上经常发生分歧和产生矛盾,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还有的夫妻只顾赚钱,常年在外,把孩子推给年迈的老人和学校,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致使孩子滋生很多毛病,性格畸形发展。

3.“留守生”的教育关爱被忽视。留守生是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农村和农村对外劳务输出不断发展壮大的产物。留守儿童长期跟随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生活,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监督和保护,大多数的“留守生”都孤独忧郁、胆小怕事,意志薄弱,对自己的学习不求上进,承受不了老师的批评,对同学不能坦诚宽容,不能正确地把自己融入到同学、朋友和老师中去。有的爷爷、奶奶由于年岁较大,欲监管却无力从心,以致无可奈何,加上观念陈旧,结果很多孩子自律能力差,好打架、上课身在教室心在外、不做作业、上网、逃学等,让老师深感头痛。

二、对策与建议

1.提高家长的文化知识水平。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的榜样作用是最直接、最深刻的教育因素。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提高家长的文化水平, 增强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可以优化家庭教育的外部环境,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极为有力。

2.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是搞好家庭教育的根本。作为基层教育管理部门,应从提高家长的认识、转变观念入手,鼓励农村家长掌握一些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教育方式从传统家庭向学习型家庭转变,学习方式从家长权威向亲子共学转变。同时,利用农闲时间举办各类家长培训,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家庭教育滞后的问题,以此培养出合格的家长,做好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

3.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家庭与学校只有步调一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各尽其职,才能使孩子受到全方位的教育和影响。因此,在家长没有意识到两者配合协调的重要性时,学校有责任主动和家长联络,诸如通过家长会、家访、电话交流等方式与家长交流,将学校的教育理念带给学生的家长,以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

4.要教育好孩子,就必须了解孩子。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起心理的桥梁,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家长应放手让孩子接触社会,包括社会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并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增强抵抗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家长要重视孩子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参考文献

[1]于佩琴 张玉霞 等 农村家庭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高校教育研究,2009,(1)。

[2]熊少严 关于家庭教育立法的若干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4)。

论文作者:刘荣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9月总第24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0

标签:;  ;  ;  ;  ;  ;  ;  ;  

农村家庭教育现状与对策论文_刘荣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