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情景导入论文_陈中芬

生活化情景导入论文_陈中芬

陈中芬(四川省兴文县古宋镇第二小学校 四川 兴文 644400)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它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实际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特别符合现代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理解数学、培养逻辑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整体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3-0069-01

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 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 《新课标》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 ”因此,在学校的数学活动中, 我们要打破数学与生活的隔阂,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愉悦的数学情境中乐学,在兴趣中实践,并致力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创设生活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课堂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走进课堂. 用生活情境作引入,把教学内容融于其中,使学生觉得所学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能尽快有效地使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自制了一个圆形的太阳,并在黑板上画出一条直线作为海平面,由同学演示海上日出的情景,再启发提问:如果把太阳看作圆,海平面看作直线,这里一共出现了几种位置关系?很快地,全班议论声由小变大,你一句:“应该有两种吧,一种是在海平面下,一种是在海平面上.”我一句 :“不对!还有跳出海平面一瞬间那一种.”……同学们热烈地讨论着,最后目光纷纷投向我,希望能得到肯定的回答. 看着同学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我这才点出今天学习的主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学生在思考、探索、交流中有了新的启迪,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参与知识学习的热情.

二、捕捉生活素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只是教与学的工具,绝不是唯一的资源. 大胆而创造地处理教材,甚至是重组改编教材,那是教师的业务权利. 用学生当地的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来取代改编教材的例题,会使他们有种“亲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不断激励他们积极探索求解的强烈愿望.

例如:教学“折扣”内容时,教师设计几间为了搞促销活动的商店推出的各种各样打折扣的优惠办法,以此来吸引消费者. 要求学生利用“折扣”知识,用最便宜的价钱买到同一件商品的实践性活动. 学生根据以往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常识,在应用意识的指导下,以个体或自发组成的形式,通过调查、分析、比较、讨论,最后选取最便宜的购买方案,达到应用数学知识于现实生活的目的. 在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创新品质得到培养,同时,也锻炼了与人交往的综合素质.

利用学生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从自己的大脑中检索并提取相关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排列组合、联想、迁移,经过同化或顺应,成为新的或更复杂的知识结构,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

三、走出课堂,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这样的教学建议我们就明确了怎样教的问题. 新的实验教材更能体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有利因素,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认知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既然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的生活中,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的、亲近的、现实的生活数学走向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借助生活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综合能力

感悟数学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让学生把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技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年、月、日”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把你上学时路过的超市、银行等营业时间记一记,算一算它们各自营业多长的时间; 教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后设计让学生回家量一量自己的房间的长度和宽度,再计算出房间的周长;还有类似“小明沿着长100米、宽80米的操场跑步,跑了4圈,一共跑了多少米?”这样的题目应该联系实际想想:要算小明一共跑了多少米,必须先求出操场一圈有多少米. 而操场一圈有多少米实际上就是在求操场的周长. 通过这样的训练,既发挥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进一步巩固计算周长的知识,还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总之,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更有活力,学生才会更喜欢数学,更主动地学习数学. 只要我们教师做一个有心人,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教材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与朝气,才能使学生发挥最大的潜能,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更加多姿多彩!

论文作者:陈中芬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9

标签:;  ;  ;  ;  ;  ;  ;  ;  

生活化情景导入论文_陈中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