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士对监护仪报警疲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_朱洪波,汪蓉

ICU护士对监护仪报警疲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_朱洪波,汪蓉

(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湖北十堰 442000)

【关键词】ICU;护士;报警疲劳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7-0289-02

监护仪是ICU中运用最广泛的具有报警功能的医疗设备之一,其报警功能是运用听觉、视觉或文字等提醒功能,在患者超过预设正常阈值信息时及时对医务人员进行提示[1]。监护仪在使用过程中会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报警的产生。但在目前国内医疗环境下,由于护理人力资源相对不足以及入住ICU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需要持续使用监护仪等因素,ICU护士常会疲于应对频繁出现的警报信号,这就导致了报警疲劳的产生。本文分析了ICU护士对监护仪报警产生疲劳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现报道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ICU护士报警疲劳产生的原因

1.1 报警设备过于集中

ICU是医院监护仪使用最频繁的地方,监护仪的过度集中往往导致报警频繁发生,需要护士进行报警处理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在工作繁忙且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ICU,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对于某些报警无暇应对及处理,导致了报警疲劳的出现。

1.2 报警设备的高敏感性设计

医疗设备设计报警功能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预警,有效识别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病情变化,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高敏感性的设计也可能会造成了监护仪大量的误报警,导致ICU护士报警疲劳的产生[2]。

1.3 操作设置不合理

由于临床工作繁忙,部分护士在监护仪开机时使用了监护仪默认参数设置,而不是根据患者病情进行个性化的调节,如成人患者使用婴幼儿监护模式、未使用起搏器的患者起搏设置未关闭以导线接触不良或是干扰过大等均会产生大量的误报警。

1.4 报警声音缺乏统一标准  

据报道,约68%医护人员认为,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他们能够快速判断报警的来源和需要处理的优先程度,但在多个设备同时报警或是周围环境比较嘈杂时辨别相对比较困难,甚至有部分高风险的报警被忽略[3]。

2.降低心电监护仪报警疲劳策略

2.1 科室层面

2.1.1提高护理人员认识 加强护士报警疲劳相关主题的培训,使其认识到报警疲劳的危害,同时教会其应对报警疲劳的方法和对策。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不定时巡视病房,督查护士对监护仪报警的应对情况,引导她们有意识地将处理监护仪报警纳入到对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之中。此外,鼓励护士加强与巡视,主动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降低报警发生的频率。

2.1.2改进护理方式 在提高对报警疲劳认知及重视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现有的护理方法,通过自身技术实力的提升来达到降低报警发生率的目的。

2.1.3个体化设置报警阈值 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个体化设置报警阈值[4],例如儿童可以将报警上限调高,血氧饱和度不好的患者可以将报警下限由90%调至88%。

2.2 医院层面

2.2.1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从管理层面制定监护设备报警管理的工作标准,确保报警管理的整个操作流程安全有效,强化患者安全管理。

2.2.2加强护理人员的职业培训 医院应不定期对护士进行仪器操作培训,通过模拟临床真实环境考核护士的实际操作水平,以确保临床一线护士能熟练掌握仪器的功能和使用[5]。

3.结论

综上所述,监护仪报警疲劳主要与报警设备过于集中、仪器报警敏感度高、操作设置不合理等因素相关。ICU护士作为临床报警最为直接的发现者和管理者,若对报警重视度不足,会导致工作效果受到影响。因此,需要提高医护人员对监护仪报警疲劳的重视度,并从综合角度着手,降低报警疲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珍,岳丽青,邹莎,等.心电监护仪报警应答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22):57-60.

[2]刘文静.医护人员对心电监护仪报警疲劳的研究进展[J].医疗装备,2017,30(20):194-195.

[3]李佳.监护仪报警疲劳相关原因及对策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7,17(2):64-67.

[4]李旭芳.减少ICU心电监护误报警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6,14(18):1856-1858.

[5]方晓虹.护理干预在降低ICU心电监护误报警率中的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5,13(6):535-536.

论文作者:朱洪波,汪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9月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  ;  ;  ;  ;  ;  ;  ;  

ICU护士对监护仪报警疲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_朱洪波,汪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