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校园暴力”的法律缺位与应对论文_马俊贤

当代中国“校园暴力”的法律缺位与应对论文_马俊贤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湖南 长沙 410081)

摘要:校园暴力是社会持续发展下的新生毒瘤,其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及当代学生的健康发展会带来极大危害,所以社会各界对校园暴力的关注力度越来越大。校园暴力的持续发生表明了我国针对校园暴力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所以在实际中,必须针对校园暴力,制定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以此最大限度的遏制学生暴力行为。

关键词:校园暴力;法律;缺位;应对

前言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对和谐校园的构建带来极大危害,同时也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校园暴力主要是通过肢体力量或器械,对师生的造成肉体伤害,或者利用语言力量造成精神伤害的行为。校园暴力的出现,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身心打击,所以针对校园暴力,进行法律法规的修正、管理很有必要。

1.校园暴力频发的原因

1.1 法律的缺位

法律法规是遏制校园暴力的关键手段,而法律的缺位则是引起校园暴力频发的核心原因。在我国,法律本身对青少年是具有一定包容性的,如针对校园暴力行为,在法律上会提倡采取教育、感化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处理,但是这种低程度的法律惩戒,很难遏制校园暴力,反而会让犯罪人员越来越猖狂,造成的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从国际法律法规的角度看,我国法律上的刑事责任还存在年龄普遍高的情况,在刑法中规定,年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强奸、贩毒、故意杀人、故意伤人致死致残等罪时,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但是校园暴力并不属于这类犯罪,这就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校园暴力判决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支持,从而校园暴力的控制。

1.2 青少年本身因素

对于青少年,每一个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当前的教学资源参差不齐,还存在教育不公平的情况,如一线城市与边远地区、农村的教学资源相差很大,这样造成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差比较大,当处于同一个大环境时,有的学生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心理落差,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优秀,或者是经常受到他人的冷落、欺负,这就会造成学生不良心理的产生,进而引起校园暴力事件。此外,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社会上充斥着各种信息,加上网络文化的兴起,使得青少年每天接触到很多信息,很多不良信息也包含在其中,这就会对青少年的健康思想观念带来影响,甚至会诱发其暴力思维。

1.3 家庭教育缺失

家庭是学生最早接触教育的场所,家庭教育情况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较多,这也导致社会上涌现着各种浮躁之气引起各种问题。父母的行为会对孩子带来一定指导,有的家长采取“以暴制暴”的方式管理、教育孩子,引起其逆反心理,在特定条件下,就会激发其不良心理,引发校园暴力事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针对校园暴力的法律应对策略

2.1 引入恶意不足年龄原则

新时期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当代未成年人普遍存在成熟过早的问题,这也造成了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的情况,鉴于此,法律应该结合时代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从我国实际看,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可能会引起法律不稳、社会动态,但是不降低刑事责任年龄又很难全面打击青少年违法犯罪,造成了部分年龄层犯罪存在法律漏洞,影响到社会公平性。对此可以将“恶意不足年龄原则”引入到法律中,恶意不足年龄原则可以让刑事责任年龄具有良好的弹性,其既保证了法律本社的稳定性,又弥补了犯罪嫌疑人年龄过低而无法借助法律惩处的不足。恶意不足年龄原则的引入,可以带给未成年人法律警钟,能维护广大青少年的合法权利,极大的减少了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学习环境。

2.2 完善相关法律

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全面遏制校园暴力的根本途径,在实际中,相关部门必须明确立法职责,对我国现有法律法规进行完善,明确未成年应负的法律责任,保护广大青少年的合法利益,抵制校园暴力行为。从国际视角看,每个国家都存在校园暴力的问题,但是国外有很多国家已经有了完善的法律法规,极大的降低了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率,如日本三名留学生实施校园暴力,在美国判处8年有期徒刑,如果在我国依然按照教育感化的手段,很难保护其他学生的利益,同时也无法对施暴者进行惩处。校园暴力会让受害者处于紧张、恐惧、焦虑、痛苦的状态,严重者还会引起受害者终身精神疾病,有的受害者因为惧怕校园暴力,会逃避学习、逃避学校,甚至有的受害者不堪校园暴力而选择自杀。校园暴力的存在会对受害者带来不可弥补的伤害,所以在实际中,必须立足于现实情况,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从而最大限度的遏制校园暴力事件。

2.3 提升学生法律意识

目前校园暴力现象十分猖獗,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学生法律意识十分淡薄,因此,在实际中,还需要加强法律讲座,全面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当学生对法律有一定了解后,才会对法律产生畏惧心理,从根本上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要加大普法宣传,让学生意识到法律与现实生活有十分紧密的关联,缩短学生与法律的距离。在实际中,可以在学校定期开展法律讲座活动,制定相应的“法律宣讲日”,通过定期的法律宣讲,提升学生法律意识,让学生可以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此外,还需要做好未成年人犯罪教育工作,要借助法律宣传、普法教育等活动,消除青少年的犯罪心理,让青少年意识到校园暴力也是一种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在青少年法律教育中,还可以借助反面案例,将因为校园暴力而受到法律惩治的案例讲给青少年,让其意识到法律对校园暴力的大力惩处,提高其警惕心理,降低校园暴力现象的出现。

总结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校园暴力现状十分严重,而法律的缺位则是无法遏制校园暴力主要因素,所以在实际中,为了更好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学生创建一个平安、和谐、友善的校园环境,就需要加强对校园暴力法律法规的完善,明确校园暴力责任体系,强化校园暴力犯罪约束力,从而促进当代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庄广彦.校园暴力的法律缺位及其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6(26):123.

[2]尹力.我国校园欺凌治理的制度缺失与完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4):185.

[3]吴晓颖.“校园暴力”的立法缺位及应对建议[J].职工法律天地:下,2017(4):114.

[4]田圣新,王夏昊.惩治校园暴力的法律思考[J].青春期健康,2018(1):193.

[5]许锋华,徐洁,黄道主.论校园欺凌的法制化治理[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06):184.

论文作者:马俊贤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  ;  ;  ;  ;  ;  ;  ;  

当代中国“校园暴力”的法律缺位与应对论文_马俊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