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现状与改革论文_许岩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现状与改革论文_许岩

(南开大学)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我国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重责,其教育制度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深化。行政管理部门是学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高校机构的执行者、管理者共同组成,对高校教育、科研等工作起着保障作用。本文将概述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对它在社会中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其行政管理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现状;改革

前言:

时代与社会进步的同时,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其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并且为我国的发展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专业化人才。但高校在不断发展中,其行政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以促进我国高校在行政管理方面更好更快的发展。在新的时期背景下,我国高校必须转变管理观念,主动进行改革创新,不断的适应社会发展对行政管理方面提出的要求,进而促进我国教育业的蓬勃发展。

一、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在中国,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是学生们刻苦学习十二年的最终目标,也是所有学生们的理想。高等院校虽然是以教书育人为首要任务,不断为社会发展提供具有专业知识与能力的优秀人才,但是,学生们在大学里不仅仅是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因此,学校管理的重点与管理水平的高低都会对日常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加强行政管理、健全和完善其管理体系与相关机构是当前高等院校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高等院校对行政管理方面进行科学化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更好更快的发展。现今,在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只有实施科学的行政管理方法,保障日常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促进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不断为我国的进步、发展培养优秀的专业化人才[1]。

二、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

(一)行政管理观念落后、制度老旧

目前,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方面的观念较为落后,服务意识也比较薄弱。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各大高等院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高校行政管理方面新的挑战也随之而来。现今,我国相当大一部分高等院校在行政管理方面还保留着官本位的思想观念,许多行政管理人员更加喜欢与习惯用权力来对全体师生进行管理,但是并不是越多的运用权力,学校的行政管理水平就会越好。很多时候,权利的使用,不仅达不到较好的进行行政管理的目的,甚至会产生与之相反的结果。高等院校行政管理的相关人员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转变观念,放弃原有的较为陈旧的官本位思想,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将为人民服务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只有真正意识到服务的重要性,才能主动的探询全体师生对于教学与生活的多方面的实际要求。提升高等院校相关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仅有利于学校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还可以促进各项教学工作的合理开展,提高广大师生对学校中相关的行政管理人员的评价,使其提高对于工作的热情,更加努力的投身到学校的行政管理在工作中去。

我国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制度较为老套,管理的方法也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部门现有的制度中并没有明确的提出其工作职能,使相关行政管理人员不了解其应该工作的内容。高等院校行政管理的方法过于陈旧,不能将教学、科研等多种部门进行有效的整合,使得信息没有可以共享的渠道,进而导致教学资源浪费、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的出现。同时,我国高校中的行政管理体系并不完备,虽然近些年通过一些方式的努力,这一体系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然存在着服务意识缺乏、科学性较差等缺点[2]。

(二)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年龄差异大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是相关行政人员对学校的人员、财产、事物进行相应的管理,因此行政人员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但现今高校更加注重科研人员的素养,从而忽视了对行政人员的管理,这使得专业人员不断流失,行政管理团队缺乏稳定性,不利于促进高校行政管理的更好发展。同时,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团队的结构并不合理,职员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年龄差异,大部分的职工年龄较大,缺乏新鲜血液的注入。加强对年轻人员的吸收与培养,可以提高学校行政管理的水平,还可以有效防止老员工退休后人员短缺问题的出现。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机构表现为金字塔式的科层制,是围绕权力所运行的,这就导致了管理机构出现人员臃肿、资源浪费、互推责任等现象的出现,这些现象会增加行政管理的成本投入,严重阻碍其工作的正常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分工不明确,责任意识薄弱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工作种类繁杂、数量重多,需要相关人员进行分类管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由于现今行政管理部门存在着人员多、结构乱等不良现象,使得人员与职位并不契合,造成了虽然有很多的管理人员,却没有相应的实际处理事务的工作人员,这大大降低了行政管理的效率,同时由于相关部门没有规范、标准的工作流程,没有将工作与人员进行分配,没有重视服务理念,从而导致了管理人员互相推卸责任现象的出现。

(四)考核机制不健全、时间跨度大

我国高校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并不重视,相关的考核机制不健全,考核内容与方法陈旧、单一,而且考核时间跨度大,一年内仅在年末进行一次考核。这种考核制度不能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检查与监督,不能很好的掌握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状况,从而不能很好的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反馈以便于提高其工作质量与工作能力。自律性是当前行政管理人员普遍缺少的能力,因此高校要建立健全监督体系与考核机制,并设立一定的奖惩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其能力的提高,进而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得到保障。

三、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措施

(一)树立正确、合理的行政管理理念与目标

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要放弃官本位的老旧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认识到高校中全体师生的主体地位,行政管理工作要满足教师与学生的实际需求。

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要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调节好服务与管理的联系。行政管理工作不仅要对师生进行相关的管理,更重要的是服务于广大师生。因此高校要促进行政管理向服务层面转变。

学校的根本目的是为国家与社会的发展输送优秀的专业化人才,教学与科研是学校的工作重心,不能将经费与关注过于投放在行政管理方面的工作[3]。

(二)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素质

高校行政管理改革不仅要完善结构,减少行政管理人员的数量,还要注重对他们的专业化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高校应该建设专门的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体系,将其自身专业化的发展提到学校日程上来,加强对他们专业化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行政管理人员要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研究高校管理方式,善于解决日常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并通过不断创新,积极主动的寻找行政管理工作新的方向与方法,进而加强自身专业化知识的积累与专业化能力的提高,促进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质量的上升,最终推动高校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明确责任的分配

高校行政管理的各个部门都要有与之匹配的、标准规范的工作流程,将工作任务合理分配给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并对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是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的职责并对其负责,同时,尽量减少人员的变动,除非是退休、离职等必须情况的发生,这样可以使行政管理人员对其所处的职位与工作内容有着深入的了解与经验,有利于工作的正常运行。

(四)健全相关的监督考核机制

健全高校行政管理监督与考核机制,可以有效的调动行政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其自觉投入到相关工作中去,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高校在聘用行政管理人员时,要对人员的专业知识与综合素养等方面进行仔细、严格的选拔,并在其任职后,定期对他们进行短期内的工作考核,对工作认真、成绩优异的行政管理人员给予奖励,从而提高他们对于工作的热情,促进其行政管理能力与专业知识的提高,从根本上推动高校的飞速发展。

结论:

行政管理作为学校的基础性工作,其关系着高等院校行政管理的快速进步与整体发展。但通过对我国高等院校行政管理现状进行的研究,发现其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制度、人员、责任和考核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严重阻碍了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进展。因此,高等院校要通过树立正确观念、提高人员素质、明确责任分配以及健全考核制度等方式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不断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为高等院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丽.浅谈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现状与改革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10-11.

[2]王敬,王旭.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现状与改革创新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7(07):12-13.

[3]蔡红妍.浅谈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现状及改革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06):14.

论文作者:许岩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  ;  ;  ;  ;  ;  ;  ;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现状与改革论文_许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