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机械化是甘蔗发展必经之路论文_刘惠连

全程机械化是甘蔗发展必经之路论文_刘惠连

摘 要:甘蔗是广西经济的重要发展支柱,甘蔗生产的机械化却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短板,本文通过主要通过对广西的甘蔗种植区生产情况调研,分析甘蔗生产的现状和机械化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全程机械化;甘蔗产业

蔗糖产业作为广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种植规模和蔗糖产量均占全国的60%以上,全区的甘蔗种植面积达到1600多万亩。但近年来,随着糖价一路下跌,加上主要以人工收割方式为主,广西蔗农的收益并不理想。农民自种甘蔗,化肥、机耕、农药等费用都算上,每吨甘蔗的直接成本为183元。收购价按照400元/吨计算,每吨纯收入为217元。如果农民种植一亩甘蔗,亩产量约5吨,在土地流转成本和人工成本都不计的情况下,全年纯收入为1085元。如果每亩土地流转费600元,扣除后实际收入只有485元;人工收割甘蔗平均每天只能收割约0.7吨,一亩地约需8天,每天人工按照80—100元计算,农民种植一亩甘蔗将亏损155—315元。与人工收割相比,机械收割甘蔗的价格就要低很多。甘蔗收割机一天能收获甘蔗近100吨,可以将成本压缩到70元/吨以下。由此可见,机械收获甘蔗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且降低了成本。近年来,广西加大甘蔗生产机械化推广力度,截至2013年底,全区甘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7%,但是甘蔗收获环节仍是依靠传统人力劳作为主,机收率尚不足1%,成为甘蔗机械化的明显短腿。

1甘蔗产业发展的现状

1.1劳动力不足

近年来农村劳动力纷纷向二三产业转移,甘蔗收割又是重体力的劳动,劳力不足的情况十分明显。而且种植甘蔗的劳务、农资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利润低。导致很多人都不愿意再从事甘蔗生产。

1.2甘蔗种植涉及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对应的农机具

甘蔗种植的主要环节有土地整理和田间种植、管理、收获以及收获后处理。相应的机具对土地的整理用圆盘耙和平地机等,种植器具有种植机,管理机具有培土、施肥、喷药机等,收获机有切断式联合收割机以及收货后的碎叶机和耕地机等。我国的甘蔗机械研究有近40年的历史,取得了很大成果,在促进甘蔗糖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机具就是耕作与田间的管理机械,而人工费用最大、最艰苦的收获是整个生产过程中工作量最大的环节,却没有实现机械化,要实现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必须要从系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

1.3耕整地机械化程度是比较高的,农场和大部分种植户基本都使用机具

播种是个半机械化的环节,人工来完成摆放种、施肥和覆土以及盖膜等,都是用开行犁工作的,而机械播种几乎极少。田间管理机械化具有一定的作业率,中耕培土机为主要采用的机械,还有甘蔗的灌溉作业,在广西个别地方有应用,缺点是作业面积太小,但是属于机械灌溉作业的更少。移动式的灌溉和固定式的灌溉、滴灌等机械化灌溉,这三种里面应用最广的就是固定式喷灌。收获机械化有两大类的收获方式:整杆式和分段式。整杆式是目前糖厂好收购的,但是我国研发的整杆式机械化还存在着问题,不能正常投入到生产中去。

2发展甘蔗全程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2.1甘蔗生产机械化的技术瓶颈未有突破

主要就是由于大型机械有的不适合种植地的使用,国外大型甘蔗收割机成熟先进,但是售价高、体型庞大,对作业环境有着很高的要求,而国内自主研发的切段式收割机还处于试验阶段,整杆式收割机处于小批量生产和示范阶段,导致甘蔗收割机械缺乏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地形制约了农机的应用

由于本区都是属于喀斯特地貌,大部分甘蔗地都是丘陵地带,坡多、石多,不经过土地平整、治理,大型农机具很难开展作业。

2.3政府支持的力度不够

近年来,虽然国家和广西都发布了一些关于甘蔗生产的措施和政策,实施国家糖料基地的建设、吨糖田的建设以及推广优良的品种和方法等,这对广西蔗糖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广西的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比较落后,发展政策和措施还接近空白。由于财政对甘蔗收割机具的投资较少,并且长期没有制定农机具购机补贴的政策和大型农机具的优惠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蔗农购机的积极性,这也是广西甘蔗机械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而在糖料基地的建设和吨糖田的建设中,缺乏统一的规划,缺少先进生产技术的支持,这也是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的生产障碍。

3发展甘蔗全程机械化的必要性

3.1大力推进甘蔗全程机械化,有效降低蔗糖生产成本

我国食糖年产量大约在1100—1300万吨,消费量在1300—1400万吨,产需缺口在200万吨左右。近年来,由于食糖进口过快过猛,导致市场供需失衡,国内糖价和甘蔗种植效益大幅下滑,影响产业的稳定。我国甘蔗种植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其中,广西约占全国产量的60%。据有关方面统计,广西2012/2013年榨季种植面积1584万亩,而2015/2016年榨季种植面积只有1190万亩,两个榨季减少394万亩。造成进口冲击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糖料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我国每吨甘蔗的生产成本普遍是巴西、泰国的一倍以上。从目前看,降低我国甘蔗生产成本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推进生产全程机械化来实现规模经营、提高生产率,通过推进生产全程机械化来实现劳动替代、降低日益增长的劳动成本。从广西已开展的试验示范来看,机械种植甘蔗效率是人工种植作业的10倍以上,甘蔗机械收获的效率是人工收获的30倍以上;全程机械化甘蔗生产可降低用工成本600元/亩。

从长远来看,随着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受农村劳动力大量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和新生代农民择业意愿的影响,如果没有机械化生产替代,象甘蔗生产这样一些劳动用工量大、劳动强度高的传统农业产业必然会受到冲击。因此,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已成为缓解劳动力紧缺、提高生产率和产业竞争力、确保产业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3.2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是促进蔗农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据统计,广西、云南两省(区)甘蔗生产大县中,11个是边境县,29个是国家级贫困县;财政收入来自糖业比重超过10%的县分别有9个和11个。蔗农收入本来就不高,大多低于本省(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水平。近几年,由于糖价大幅下降,更是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据统计,2014/2015榨季,许多蔗农种植甘蔗收入不到300元/亩,部分还亏了本。已有的示范实践表明,通过推广机种、机收,可节约作业成本30%以上;通过蔗地机械化深耕深松技术可增强抗旱抗倒伏能力,提高甘蔗单产20%以上;通过实施节水灌溉与微滴灌能够增产1—2吨/亩。因此,加快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可以极大地起到节本、增产、增效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有利于实现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贫困人口脱贫和全面小康目标。

参考文献:

[1]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与思考[J]. 周勇.安徽农业科学.2012(22)

[2]甘蔗主产区生产机械化的几个问题[J]. 区颖刚,杨丹彤.广西农业机械化.2010(04)

论文作者:刘惠连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0

标签:;  ;  ;  ;  ;  ;  ;  ;  

全程机械化是甘蔗发展必经之路论文_刘惠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